南京的四月末总带着三分慵懒的暖意,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胡杨小花园的石板路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苏晓棠蹲在塑料棚前,指尖轻轻碰了碰胡杨芽新长出的真叶——那叶片比子叶更舒展,边缘带着淡淡的锯齿,浅绿色的叶肉里能看到细细的脉络,像被阳光浸软的绿丝线。
“小心露水。”江亦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一个竹编食盒,里面装着刚热好的豆浆和葱油饼,“石叔说这几天温差大,露水重,别蹲太久着凉。”
苏晓棠回头时,额前的碎发上还沾着一颗细小的露珠,顺着发丝滑到脸颊,被江亦辰伸手轻轻拂去。他的指尖带着刚握过食盒的暖意,触到皮肤时,苏晓棠的脸颊悄悄泛起一层浅红,像被晨光染透的胡杨叶。“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她站起身,接过江亦辰递来的豆浆,杯壁的温度刚好暖手。
“猜的。”江亦辰笑着蹲下身,仔细检查塑料棚的支架,昨天夜里刮了阵小风,西侧的支架有点歪,他从口袋里掏出小扳手,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你这几天总惦记着新芽长真叶,早上肯定要先来看看。”
苏晓棠咬了口葱油饼,看着江亦辰专注的侧脸——他的睫毛在阳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尖上沾了点泥土,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透着股认真的温柔。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敦煌见到他的模样,也是这样蹲在胡杨王下,手里拿着爷爷的旧手札,眉头微蹙地研究树干上的刻痕,阳光落在他身上,和现在的景象慢慢重叠。
“在想什么?”江亦辰调整好支架,抬头时刚好对上苏晓棠的目光,她的眼神里带着浅浅的笑意,像盛着一汪温水。
“想我们第一次在敦煌见面的时候。”苏晓棠从帆布包里拿出“时光错题本”,翻开夹着胡杨叶干花的那一页——那是2022年的秋天,页面上写着:“十月六日,敦煌胡杨林。风里有胡杨的香气,遇到一个穿卡其色外套的男生,拿着爷爷的手札,说要找‘胡杨王下的木坯印记’。他说话时很轻,怕惊扰了胡杨似的,像个认真的小朋友。”旁边还贴了张模糊的照片,是她偷偷拍的江亦辰的背影,他站在胡杨王下,手里的手札被风吹得翻起页角。
江亦辰凑过去看,指尖轻轻拂过照片里的背影,眼底满是温柔:“我还记得那天你穿了件米色的风衣,手里拿着绣绷,在胡杨树下绣胡杨叶。我当时还以为你是敦煌本地的绣娘,犹豫了好久才敢问你木坯印记的位置。”
“你那时候可严肃了,我还以为你是来考察的研究员。”苏晓棠笑着翻到下一页,上面记着两人第一次一起找木坯印记的经过:“十月七日,和他一起在胡杨王周围挖泥土。他说爷爷的手札里写‘木坯埋在根须最密处’,我们蹲了一下午,膝盖都酸了,终于在西侧根须下找到半块刻着胡杨的木片。他把木片递给我的时候,眼睛亮得像星星,说‘原来爷爷真的没骗我’。”
江亦辰想起那天的场景,嘴角的笑意更深:“我当时特别激动,觉得像是和爷爷有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而且……”他顿了顿,声音放轻,“能和你一起找到木片,好像更开心。”
苏晓棠的心跳忽然慢了半拍,她低头看着错题本上的字迹,指尖轻轻划过“眼睛亮得像星星”那几个字,耳尖悄悄红了。清晨的风带着胡杨的清香吹过,塑料棚里的新芽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温柔的时刻伴奏。
吃完早餐,两人一起去书房整理《胡杨家风录》再版的补充素材。书房的窗台上摆着一盆胡杨盆栽,是去年从敦煌带回来的幼苗,现在已经长到一尺高,叶片翠绿,枝干挺拔。书桌上摊着一摞爷爷的旧物,有泛黄的书信、磨损的刻刀、还有一本记满教学笔记的旧本子。
“这是奶奶写给爷爷的信,我昨天整理阁楼时找到的。”江亦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蓝色的信封,信封上的字迹娟秀,右上角画着一朵小小的胡杨叶,“你看,奶奶说‘敦煌的风大,你要记得多穿件衣服,别像上次一样淋了雨就发烧’,和你现在总提醒我别着凉一模一样。”
苏晓棠接过信封,小心地抽出信纸,信纸已经有些脆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建国说你最近在教学生刻‘胡杨守风’的木坯,别太累了,晚上早点休息。我在南京给你晒了胡杨叶干,泡茶喝能清热,等下个月让建国带给你。”信的末尾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盼君归”。
“爷爷和奶奶的感情真好。”苏晓棠轻声说,指尖拂过“盼君归”三个字,忽然想起每次江亦辰去外地出差,她也会在错题本里写“盼归”,只是从没告诉他。
江亦辰看着她认真的模样,伸手拿过她手里的错题本,翻到最近的几页——有一页写着“三月十二日,亦辰去敦煌出差,要走三天。给他装了胡杨叶干,放在他的背包侧袋里,提醒他每天泡一杯。晚上整理书房时,看到他留在桌上的刻刀,好像少了点什么。”旁边贴了张刻刀的照片,刀柄上还缠着她之前织的蓝色绒线。
他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抬头时刚好对上苏晓棠有些慌乱的眼神——她显然没料到他会翻到这一页。“原来你给我装了胡杨叶干。”江亦辰的声音带着笑意,“我在敦煌泡着喝的时候,就觉得味道很熟悉,还以为是酒店的茶叶,原来……”
“我就是怕你在那边上火。”苏晓棠的声音有点轻,眼神飘向窗外的胡杨盆栽,“你每次出差都不爱喝水,泡点茶能多喝几口。”
江亦辰放下错题本,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软,指尖因为经常绣东西,带着一点薄茧,却很温暖。“晓棠,”他看着她的眼睛,声音认真,“以后我出差,你不用偷偷记在错题本里,直接告诉我‘盼你归’,好不好?我会早点回来的。”
苏晓棠的眼眶忽然有点热,她点点头,声音轻轻的:“好。”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像镀了一层金边,书桌上的胡杨盆栽轻轻晃动,叶片的影子落在信纸上,和“盼君归”三个字重叠在一起。
整理素材时,苏晓棠发现爷爷的教学笔记里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爷爷和奶奶,两人站在南京的老院子里,手里捧着一棵刚种的胡杨幼苗,奶奶的肚子微微隆起,脸上满是笑意。“这应该是爸爸出生前拍的。”江亦辰看着照片,“爷爷的笔记里写‘一九七九年五月,和阿棠种胡杨苗,盼孩子出生后,能和胡杨一起长大’。”
“阿棠?是奶奶的名字吗?”苏晓棠问道,她之前只知道奶奶姓苏,没听过名字。
“嗯,奶奶叫苏棠。”江亦辰点头,“爷爷总说奶奶像胡杨一样温柔又坚韧,所以给她取了‘棠’字。后来我遇到你,听到你的名字叫苏晓棠,觉得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样。”
苏晓棠的心又开始怦怦跳,她看着照片里的奶奶,忽然觉得和自己有几分像——都是圆圆的眼睛,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有个小小的梨涡。“爷爷和奶奶种的那棵胡杨,还在吗?”她问道。
“在老院子的东南角,现在已经长得很粗了。”江亦辰说,“去年秋天我们回去过一次,那棵胡杨的叶子还是金黄的,爸爸说每年都有人去拍照,说那是‘爱情胡杨’。等周末我们带棠棠和阿敦一起回去看看,好不好?”
“好啊。”苏晓棠笑着点头,拿起错题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四月二十八日,书房整理素材。看到爷爷和奶奶的老照片,知道了奶奶叫苏棠,和我的名字只差一个‘晓’字。亦辰说遇到我是命中注定,我的心跳得好快,像被阳光晒暖的胡杨芽,轻轻晃着。老院子里的‘爱情胡杨’,等着我们周末去看。”她在旁边贴了张刚才和江亦辰交握着手的照片,只是只拍了手,没拍人,却能看到两人手上的戒指——是去年结婚纪念日时,江亦辰用胡杨木做的,上面刻着彼此的名字。
中午的时候,棠棠和阿敦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画纸,上面画着四个手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胡杨小家庭”。“爸爸妈妈,你们看我们画的!”棠棠举着画纸,跑到苏晓棠身边,“这个高的是爸爸,这个穿裙子的是妈妈,这个戴帽子的是我,这个拿着刻刀的是阿敦弟弟!我们周末去看老胡杨,好不好?”
“好啊,刚好爸爸妈妈也打算带你们去。”江亦辰笑着摸了摸棠棠的头,阿敦则跑到书桌旁,拿起爷爷的旧刻刀,小心翼翼地看着:“江叔叔,这个刻刀能刻胡杨吗?我想刻一个送给棠棠。”
“可以啊,不过要小心点,刻刀很锋利。”江亦辰把刻刀递给他,又拿出一块小的胡杨木坯,“你可以先在木坯上画个小胡杨,再慢慢刻。”
苏晓棠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又看了看身边的江亦辰,心里满是温暖。她拿起错题本,补充道:“中午棠棠和阿敦来了,带来了他们画的‘胡杨小家庭’,阿敦想刻胡杨木坯送给棠棠。阳光照在书桌上,孩子们的笑声很好听,亦辰在教阿敦握刻刀,手指轻轻扶着他的手,像爷爷当年教学生一样。原来幸福就是这样,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温暖的事可做。”
下午,两人带着孩子们去胡杨小花园浇水。刚走到花园门口,就发现塑料棚里的胡杨芽有点不对劲——新长的真叶上有几个小小的洞,叶片边缘也有点发黄。“是不是有虫子?”苏晓棠蹲下来,仔细看着叶片,果然在叶背发现了几只小小的青虫,正趴在上面啃食叶肉。
“应该是蚜虫,最近天气暖,容易生虫。”江亦辰皱了皱眉,“得赶紧做个防虫网,不然虫子会把叶子都啃光的。”
“我去找纱布和竹条!”苏晓棠立刻起身,跑回家里拿材料,江亦辰则带着孩子们去园子里找细竹竿,准备做防虫网的支架。
苏晓棠很快就拿来了纱布、竹条和剪刀,江亦辰则削好了四根细竹竿,插在塑料棚的四个角上。“我们把纱布裁成和棚子一样大的尺寸,围在竹竿上,再用绳子固定好。”江亦辰说着,拿起剪刀开始裁纱布,苏晓棠则帮忙扶着竹竿,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棠棠和阿敦也没闲着,阿敦负责递绳子,棠棠则用小刷子轻轻刷掉叶片上的蚜虫,动作轻得像怕弄疼新芽。“小芽芽别怕,我们会保护你的!”棠棠小声说,眼神认真,像个小守护者。
很快,防虫网就做好了,白色的纱布围在塑料棚外,阳光透过纱布照进来,在新芽上投下淡淡的影子。江亦辰蹲下来,检查了一遍纱布的固定情况,确保虫子不会钻进去,然后对苏晓棠说:“晚上我再去配点防虫的药水,用胡杨叶煮的,环保又有效,明天早上喷在纱布上,能更好地防虫。”
“我和你一起配。”苏晓棠说,“我之前在敦煌学过用胡杨叶煮药水,老木匠爷爷说煮的时候要加一点蜂蜜,能让药水更黏,防虫效果更好。”
晚上,孩子们睡熟后,两人来到厨房,江亦辰已经准备好了新鲜的胡杨叶和蜂蜜。苏晓棠把胡杨叶洗干净,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开火煮。“老木匠爷爷说,要煮到水变成浅绿色,叶子变软,才能把汁滤出来。”她一边搅拌锅里的叶子,一边说,“去年在敦煌,我们就是用这个方法保护胡杨苗的,效果特别好。”
江亦辰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看着苏晓棠认真的模样——她的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锅里的水汽袅袅升起,在她周围形成一层淡淡的雾,像一幅温柔的画。他忽然想起结婚那天,她穿着婚纱,站在胡杨小花园里,对他说“我想和你一起守护胡杨,也守护我们的家”,当时他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想什么?”苏晓棠回头,看到江亦辰正看着自己,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在想我们结婚那天。”江亦辰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声音轻轻的,“你穿着婚纱站在胡杨树下,阳光落在你身上,特别美。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对你,让你每天都开心。”
苏晓棠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慢慢放松下来,靠在他的怀里,锅里的胡杨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也记得那天。”她轻声说,“你拿着用胡杨木做的戒指,手有点抖,说‘晓棠,嫁给我,我会和你一起种胡杨,一起传家风,一起过一辈子’。我当时差点哭了,觉得自己好幸运,能遇到你。”
锅里的水刚好煮成了浅绿色,苏晓棠关掉火,江亦辰立刻拿来滤网和碗,帮她把汁滤出来。两人一起把药水倒进喷壶里,加入一点蜂蜜,搅拌均匀。“明天早上喷在防虫网上,就能保护新芽了。”苏晓棠看着喷壶里的浅绿色药水,笑着说,“就像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一样。”
江亦辰握住她的手,两人一起走到阳台,看着楼下的胡杨小花园。夜色中的小花园很安静,防虫网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白光,里面的新芽静静生长,像在积蓄力量。“晓棠,”江亦辰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我想和你一起,把胡杨小花园打理得更好,把《胡杨家风录》一直编下去,把爷爷和奶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也把我们的故事,写进时光里。”
苏晓棠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远处的星空,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爷爷和奶奶的眼睛,在看着他们。“好啊。”她轻声说,“我们还要一起看老院子里的‘爱情胡杨’,一起去敦煌看胡杨王,一起等我们的胡杨芽长大,一起把错题本写满,写一辈子。”
回到房间后,苏晓棠拿出错题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四月二十八日晚,厨房煮防虫药水。亦辰从身后抱住我,说想和我一起过一辈子。锅里的胡杨叶很香,月光落在阳台上,我们的影子靠在一起,像一棵并肩生长的胡杨。错题本里的故事,会一直写下去,因为有他在身边,每一天都是温暖的时光。”她在旁边贴了张刚煮好的药水的照片,还有一张两人在阳台的影子的照片,影子紧紧靠在一起,像一个完整的“家”字。
第二天一早,江亦辰和苏晓棠一起去胡杨小花园喷药水。阳光刚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防虫网上,药水喷在纱布上,形成一层淡淡的水膜,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样虫子就不敢靠近了。”江亦辰看着喷好的防虫网,满意地说,“过几天我们再给新芽施点肥,它就能长得更快了。”
苏晓棠蹲下来,看着新芽上的真叶,叶片已经恢复了翠绿,没有再出现新的虫洞。她拿起错题本,又补充了一句:“四月二十九日晨,给胡杨芽喷防虫药水。亦辰说过几天要施肥,让新芽长得更快。阳光很好,防虫网上的水膜像星星一样闪,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像被阳光装满了。”
上午,敦煌的老木匠爷爷发来视频,说寄了一个包裹给他们,里面是他新刻的“胡杨连理枝”木刻,还有奶奶当年给爷爷晒的胡杨叶干。“这木刻是我照着你们结婚照片刻的,两个小人靠在胡杨树下,代表你们永远在一起。”老木匠爷爷笑着说,“胡杨叶干是当年苏棠姑娘晒的,我一直存着,现在交给你们,算是把老辈的情谊传下去。”
苏晓棠和江亦辰都很感动,连声道谢。挂了视频后,江亦辰看着苏晓棠,认真地说:“等收到包裹,我们把‘胡杨连理枝’木刻挂在书房里,把胡杨叶干泡成茶,一起喝,好不好?”
“好啊。”苏晓棠笑着点头,拿起错题本,写下:“四月二十九日上午,敦煌老木匠爷爷寄来包裹,有‘胡杨连理枝’木刻和奶奶当年的胡杨叶干。老木匠爷爷说要把老辈的情谊传下去,亦辰说要一起喝茶,一起挂木刻。原来传承不仅是胡杨和家风,还有跨越千里的情谊,和我们之间的爱情。”
下午,社区的王奶奶来家里做客,看到书房里的错题本,拿起来翻了翻,笑着说:“晓棠啊,你这本子哪是错题本,分明是‘爱情本’嘛!记的都是你和亦辰的小事,比小说还好看。”
苏晓棠有点不好意思,江亦辰却笑着说:“王奶奶说得对,这就是我们的‘爱情本’,以后还要传给棠棠,让她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一起守护胡杨,一起过日子的。”
王奶奶点点头,感慨地说:“你们这样真好,像你爷爷和奶奶当年一样,把日子过成了胡杨,坚韧又温暖。现在的年轻人啊,很少有这么用心过日子的了。”
苏晓棠看着江亦辰,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会一起种更多的胡杨,一起写更多的错题本,一起把温暖和爱传下去,像爷爷和奶奶一样,像胡杨一样,在时光里慢慢生长,慢慢沉淀,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回忆的时光。
傍晚的时候,夕阳落在胡杨小花园里,防虫网的影子拉得很长,里面的新芽已经长出了第三片真叶,翠绿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金光。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花园里,手牵着手,看着新芽,看着远处的夕阳,看着彼此的眼睛,心里满是安宁和幸福。
苏晓棠拿出错题本,在今天的最后一页写下:“四月二十九日晚,夕阳很美。和亦辰站在胡杨小花园里,看新芽长出第三片真叶。王奶奶说这是‘爱情本’,亦辰说要传给棠棠。原来最好的爱情,就是和爱的人一起,守护一株胡杨,记录一段时光,把平凡的日子,过成永恒的温暖。”她在旁边贴了张夕阳下的胡杨芽照片,还有一张两人牵手的照片,照片里的夕阳落在他们身上,像给爱情镀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金光。
错题本的页面被阳光晒得暖暖的,上面的字迹、照片、干花,都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胡杨、关于家风、关于爱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胡杨芽会慢慢长大,就像夕阳会每天升起,就像苏晓棠和江亦辰的爱情,会在时光里,一直温暖下去,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