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刚完成初步测试,监控小组就传来紧急消息——那名研究员生前常用的一个加密通讯频道,检测到异常活跃的信号,信号源定位在城北的港口仓库区!
“他们要转移?还是进行新的‘清理’?”老李立刻起身,“行动!”
夜色下的港口,巨型吊臂如同沉默的钢铁森林,海风裹挟着咸腥和铁锈味。警方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目标仓库。探测设备显示,仓库内部有强烈的、符合“影刃”控制特征的信号源。
突击队破门而入。
仓库内部空旷,只有中央摆放着几个金属箱。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的身影背对着门口,似乎正在操作一台笔记本电脑。
“不许动!警察!”老李举枪厉喝。
那人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个普通的黑色口罩,只露出一双冷静得近乎漠然的眼睛。他看了一眼冲进来的警察,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个回车键。
“再见。”他说,声音透过口罩有些模糊。
下一秒,仓库四周突然响起密集的、如同蜂群振翅般的细微嗡鸣!
“小心!”陈默大吼。
探测设备的警报灯疯狂闪烁,显示有大量微型单位被激活!
噗噗噗噗——
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头顶的钢梁,来自地面的缝隙,甚至来自警察们自己的警服褶皱!看不见的攻击者!
惨叫声瞬间响起!靠前的几名突击队员身上猛地爆开血花!有的脖颈出现深可见骨的切口,有的胸口突兀地出现一个弹孔般的窟窿,有的像是被无形的绳索勒住脖子,脸色青紫地倒下!
没有火光,没有枪声,只有人体被撕裂的闷响和垂死的哀嚎。
“开启屏蔽!”张辰在通讯频道里嘶声喊道。
后方技术人员启动了原型屏蔽设备。一股无形的干扰波扩散开来。
那些细微的嗡鸣声骤然变得杂乱、尖锐,然后迅速衰减、消失。
仓库里重新陷入死寂,只剩下伤员痛苦的呻吟和弥漫开的浓重血腥味。
那个穿灰色风衣的人不见了。笔记本电脑还留在原地,屏幕已经熄灭。金属箱敞开着,里面空无一物。
地上,多了五名牺牲的警员,死状与之前的受害者如出一辙。割喉、穿透、勒毙……只是这次,发生得更快,更密集,更残酷。
而在那些刚刚死去的警员身边,同样找不到任何凶器的痕迹。
陈默站在原地,拳头握得指节发白,身体因为愤怒和一丝难以抑制的寒意而微微颤抖。他看着同伴倒下的尸体,看着那空荡荡的金属箱,看着凶手消失的方向。
“影刃”。它真的如同影子中的利刃。
这一次,他们亲眼见证了它的存在与消失,却依然无法抓住它。
港口仓库的惨烈遭遇,给南城分局蒙上了一层厚重的血色阴霾。五名同事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更残酷对决的序幕。凶手,或者说“清道夫”组织,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他们的存在和冷酷。
上级震怒,更大的资源和支持倾斜下来,成立联合专案组,涵盖刑侦、技侦、网安、甚至协调了军方相关技术单位。压力如山,但也带来了更强的力量。
陈默几天几夜没合眼,眼睛里布满了蛛网般的血丝。他反复研究仓库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分析那个屏蔽设备生效前后探测到的信号数据。
“信号源很复杂,”张辰顶着黑眼圈汇报,“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微弱的点状信号同时被激活。屏蔽生效后,它们不是被摧毁,而是失去了控制指令,按照预设的降解程序失效了。我们后来在现场收集到了一些……几乎看不见的降解残留物,像是极细微的生物塑料碎屑。”
“那个笔记本电脑呢?”老李的声音嘶哑,他肩上扛着牺牲队员的命和上面的压力,整个人像老了十岁。
“硬盘被物理销毁,无法恢复。但通过残留电路和周边信号捕捉,我们反向追踪到几个跳转服务器,最终指向海外,线索断了。”网安部门的同事摇头。
“他们损失了一个据点,一批‘影刃’单元,但核心人员逃脱了。”陈默总结道,语气冰冷,“他们知道我们有了探测和屏蔽能力,下次行动会更谨慎。”
“下次?”虞倩红着眼睛,“他们还要杀多少人?”
“只要‘清道夫’认为有必要,‘清理’就不会停止。”陈默看向白板,上面现在贴满了港口仓库牺牲同事的照片,与之前的受害者并列,“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消除一切威胁。赵文斌等人是威胁,我们深入调查的警察,同样成了威胁。”
办公室的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对手是看不见的刀,藏在阴影里的刺客。
接下来的几周,风平浪静。没有新的类似命案发生,“清道夫”似乎蛰伏了起来。但专案组不敢有丝毫松懈,一方面继续深挖“清道夫”组织的网络和资金链,另一方面加紧改进探测和屏蔽设备,并开始研究反制措施。
陈默则沉浸在对“影刃”技术原理的推演中。他咨询了能接触到的所有相关领域的专家,试图找出这种技术的弱点。能量场束缚?生物降解?微型化?每一个环节都走在科技的前沿。
“关键在于控制信号和能量源。”一位军方技术专家在保密会议上分析,“如此微小的单元,不可能自带强大能源,很可能是通过外部能量场远程激发,或者本身只携带极少的初始能量,依靠特定信号激活后从环境中汲取能量完成攻击和降解。那个信标,可能就是精确定位和能量传输的引导器。”
“如果我们能干扰能量传输,或者更早地识别出信标……”陈默若有所思。
“理论上可以。但对方显然也考虑到了抗干扰能力。港口那次,是因为我们提前解析了部分信号特征,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下次他们肯定会调整频率和编码。”
僵局。技术上的追逐战。
就在专案组全力应对“影刃”威胁时,一起看似无关的报案引起了陈默的注意。
一家私人诊所报警,称其存放在特制冷藏柜中的一批实验性抗癌病毒载体丢失。丢失时间在夜间,安保系统未被触发,冷藏柜锁具完好,如同内部蒸发。
“实验性病毒载体……”陈默看着简报,直觉告诉他这并非普通的盗窃。他调取了诊所的资料,发现这家诊所暗地里与几个生物医药研究所有合作,而其中一个研究所,曾经与那个被查封的生物工程实验室有过数据共享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