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文和朱友珪领命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中。
朱友文深知奇袭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他亲自带着精心挑选的奇袭部队,趁着夜色向长安城后迂回前进。
他们身着黑色夜行衣,行动如鬼魅般悄然无声。
朱友文走在队伍最前方,时不时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仔细倾听四周动静,确认没有异常后,又打出手势,示意继续前进。
一路上,他目光敏锐,时刻留意着周围地形与可能存在的唐军岗哨。
终于,他们来到了城墙一角处隐秘的角落。
朱友文观察一番后,选定了攀爬城墙的最佳位置。
他向身旁的一名精悍士兵使了个眼色,那士兵心领神会,迅速从背上解下一根带着铁钩的绳索。
只见他后退几步,猛地助跑,将铁钩奋力抛向城墙上方,铁钩稳稳地勾住了城墙的垛口。
士兵双手抓住绳索,双脚蹬着城墙,如灵猴般迅速向上攀爬。
朱友文则在下方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同时留意着周围是否有唐军察觉。
待那士兵顺利攀爬上城墙,向下方轻轻摆动绳索示意安全后,朱友文才压低声音说道:“上!”
奇袭部队的士兵们依次抓住绳索,快速而安静地向上攀爬。
朱友文最后一个攀爬上城墙,刚一露头,就看到那名士兵正潜伏在一名唐军哨兵身后。
只见士兵双手如钳子般捂住哨兵的嘴巴,另一只手的匕首狠狠刺进哨兵的脖颈,哨兵来不及发出半点声响,便软软倒下。
朱友文打出手势,示意众人分散开来,各自寻找隐蔽之处潜伏,等待最佳时机制造混乱,配合城外大军攻城。
与此同时,朱友珪在城外也展开了行动。
天刚破晓,他一声令下,投石车率先发动攻击。
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长安城城墙,“轰隆”之声不绝于耳,城墙被砸得土石飞溅。
朱友珪站在阵前,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弓箭手,准备!”
弓箭手们迅速搭弓上箭,随着朱友珪一声“放!”,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城墙上的守军。
城墙上的唐军顿时陷入混乱,不少人中箭倒地。
朱友珪趁机大喊:“冲车、步兵,前进!”
数十辆冲车在士兵们的推动下,如猛兽般向城门冲去。
巨大的撞木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巨响。
步兵们手持盾牌和长刀,呐喊着跟在冲车后面,稳步向前推进。
一名唐军士兵挺枪刺向朱友珪,朱友珪眼神一凛,脚步猛地一错,身形如电般侧移,同时右手迅速探出,精准地抓住枪杆。
那士兵用力回抽,却感觉枪杆仿佛被焊住一般。
朱友珪顺势发力,手臂肌肉紧绷,猛地一扭,那士兵便站立不稳,向前踉跄几步。朱友珪趁着对方立足未稳,飞起一脚,正中士兵胸口。
这一脚力量十足,士兵如断线风筝般向后倒飞出去,撞倒了身后几名同伴。
此时,又有两名唐军从两侧围攻过来,一人持刀砍向朱友珪的脖颈,一人挺剑直刺他的腰间。
朱友珪却不慌不忙,只见他微微下蹲,躲开砍向脖颈的长刀,同时左手迅速抓住刺向腰间的剑身。
那唐军想要抽回剑,却怎么也抽不动。
朱友珪顺势用力一掰,那唐军吃痛,手中的剑“当啷”一声掉落。朱友珪紧接着起身,右拳如铁锤般砸向持刀唐军的面门。
这一拳带着千钧之力,正中对方鼻梁,那唐军惨叫一声,鼻血飞溅,向后摔倒在地。
解决完这几人后,朱友珪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弟兄们,随我冲,攻破城门,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在他的带领下,步兵们士气大振,呐喊声愈发响亮,脚步也更加坚定,紧紧跟着冲车,一步步向城门逼近。
而城墙上的唐军,在投石车和弓箭手的轮番攻击下,愈发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局势对朱温大军越来越有利。
此时,在城墙上潜伏的朱友文,见城外攻势正猛,觉得时机已到,他从隐蔽处一跃而出,大喝一声:“动手!”奇袭部队的士兵们纷纷从各处现身,他们手持长刀,如饿狼般扑向附近的唐军。
一名士兵看准一名唐军将领,飞奔过去,一个箭步跃起,手中长刀狠狠劈下,那将领匆忙举刀抵挡,“铛”的一声,火花四溅。
士兵借着下落之势,膝盖猛顶对方胸口,将领闷哼一声,向后退了几步。
士兵乘胜追击,又是几刀,逼得那将领连连后退。
朱友文则冲向一群正在指挥防御的唐军,他身形灵动,穿梭在人群之中。
只见他飞起一脚,踢倒一名唐军,紧接着一个转身,手中长刀划过一名唐军的咽喉。
其他唐军见状,纷纷围上来攻击朱友文。
朱友文毫不畏惧,左躲右闪,找准时机便出手反击。
一时间,城墙上杀声四起,奇袭部队成功在城中制造出混乱,与城外的进攻形成了有力的呼应。
朱友文在人群中奋勇拼杀,他手中长刀挥舞得密不透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花。
一名唐军从背后偷袭,朱友文似有所感,身形突然一矮,那唐军的长剑擦着他的后背划过。
朱友文借着下蹲之势,一个扫堂腿,将那偷袭的唐军绊倒在地,随后迅速起身,长刀直直插入对方胸口。
此时,又有三名唐军从不同方向围攻过来。
朱友文眼神坚定,他猛地大喝一声,向前跨出一步,手中长刀高高举起,做出一副要全力劈砍的架势。
正面的唐军下意识地举盾抵挡,朱友文却突然变招,长刀一转,顺着盾牌边缘滑下,刺中了那唐军的手臂。
与此同时,他侧身避开左侧唐军刺来的长枪,右手用力将长刀抽出,顺势反手一挥,砍在右侧唐军的腿上。
那唐军惨叫一声,摔倒在地。就在这时,朱友珪也成功攻破城门,朱友文见状立刻带军向朱友珪方向汇合。
然而朱友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他与朱友珪成功会合之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