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初夏,空气里开始漂浮起栀子花的甜香,混合着离愁别绪,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声发酵。毕业,这个曾经遥远的名词,如今已近在眼前。
宁晚的毕业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成绩优异。当她在答辩席上清晰陈述自己的研究框架,从容应对评委提问时,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b大那个让她倍感压力的讨论课。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忐忑的倾听者,而是能够掌控节奏、自信表达的讲述者。
答辩结束那天下午,她收到江野发来的消息,只有两个字:
“恭喜。”
她看着屏幕,微微一笑,回复:“谢谢。”
没有多余的交流,但彼此都明白这简短二字背后的分量。他看过她的开题报告,知道她选择的路径之艰难,此刻的恭喜,是对她独自走完这段路程的认可。
接下来的日子被各种毕业事宜填满:拍毕业照、参加毕业典礼、办理离校手续、和同学老师告别。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学位服合影的身影,笑声与泪水交织,构成青春最浓墨重彩的尾声。
宁晚整理着宿舍里积攒了四年的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记忆。那本夹着b大冬日干花的《经济学原理》,那叠写满江野批注的打印文献,那张A大夏令营的结业证书……她小心地将它们收进行李箱,也收起了这四年所有的努力、迷茫、成长与悸动。
关于未来,她与江野之间依旧没有明确的约定。他没有问她毕业后的打算,她也没有主动提及。A大的橄榄枝早已在她心中生了根,但她知道,那扇门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接下来的研究生招录中亲手叩开。
离校前的最后一个傍晚,宁晚独自在校园里散步。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熟悉的林荫道,熟悉的图书馆,熟悉的食堂窗口,都将在明天之后成为回忆。
手机响起,是江野。
她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他平静的声音:“都收拾好了?”
“嗯,差不多了。”宁晚走到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倚着树干,“明天早上的车。”
“东西多吗?”
“还好。”她顿了顿,望着天边被染成金红色的云霞,轻声问,“你呢?实验室项目进展如何?”
“按计划。”他回答,随即补充了一句,“下个月,可能要去S市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S市?”宁晚心中微微一动,那是一座临海的南方城市,离她家乡不算太远。
“嗯。三天。”
电话两端陷入短暂的沉默。听筒里只能听到彼此轻浅的呼吸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毕业生的喧闹。
有些话在唇边徘徊,关于未来,关于期待,关于那个心照不宣的目标。但最终,谁都没有说破。
“路上小心。”他最终只是说道,声音在电流中显得有些低沉。
“你也是。”宁晚回应,“开会顺利。”
“嗯。”
通话结束。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郑重的承诺。
宁晚放下手机,看着最后一缕夕阳沉入远方的建筑群后。暮色四合,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如同散落人间的星辰。
她知道,这一次离开大学校园,意味着一个真正的成人世界的开始。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研究生考试的竞争,未来职业的选择,以及与江野之间那份悬而未决的、关于“A大见”的约定。
但奇怪的是,她心中并无太多惶恐。
这四年的历练,尤其是在b大独自闯荡的经历,给了她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未知。而江野的存在,更像是一座沉默的灯塔,无论她航行在怎样的海域,总能感受到那束恒定而清晰的光。
他没有给她一个锁死的明天,却给了她通往无数个明天的地图和勇气。
初夏的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栀子花的馥郁和青草的清新。
宁晚深吸一口气,直起身,朝着灯火通明的宿舍楼走去。
行李箱已经收拾妥当,摆在墙角,像一只收敛了羽翼的鸟,等待着下一次启程。
明天,她将离开这片承载了四年青春的土地。
但她的行囊里,装满了足够照亮前路的光。
而那个关于未来的答案,她将用自己的脚步,一步步去书写。
骊歌轻轻,夜色温柔。
明天,是一扇未锁的门,门外,是广阔天地,是无限可能,也是他们终将交汇的,那个约定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