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们在空中做出一个个优美而高难度的动作,玉手轻扬——
刹那间,无数闪烁着莹莹光点的能量花瓣,像是被春风卷起的绚烂花雨,从空中纷纷扬扬地洒落!
这些花瓣并非实物,却比实物更加唯美梦幻,
有牡丹的雍容华贵、莲花的清雅脱俗、梅花的傲雪凌霜…五彩缤纷,形态各异。
它们缓缓飘落,触碰到湖面时,会激起一圈圈微小的、荡漾着彩光的光晕涟漪,
然后悄然融入湖水,或是穿过薄雾,继续向下飘洒。
有些甚至轻柔地落在廊桥上凭栏观看的人们肩头和发梢,
带来一丝清凉而梦幻的触感,引得林清辞连连惊呼,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接。
“天女”们在交织的光柱与漫天飞舞的花雨中轻盈飞舞,衣袂飘飘,如梦似幻。
下方平台上,群舞的舞姬与之呼应,配合着湖面倒映的璀璨灯光,和夜空中被灯光渲染的极光般的效果,
共同构成了一幅天上人间、虚实难分、极致唯美的画卷!
“哇——!仙女!真的是仙女下凡了!”
林清辞小脸兴奋得通红,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了任何细节。
程咬金张大了嘴巴,忘了合上,半晌才猛地一拍栏杆,吼道:
“绝了!真他娘的绝了!老子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舞!”
房玄龄早已忘了捻须,眼中满是震撼与欣赏:
“界主之力,竟能让虚幻化为现实,让舞蹈臻于此等化境…此舞只应天上有啊。”
这场首次成功结合了现代灯光技术、威亚系统、能量模拟特效与传统舞蹈精髓的湖上彩排,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它不仅以极致的美感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更极大地鼓舞了以玉娘为首的全体四方艺人。
他们亲眼见证了,在万衢界,借助“万象”之力,艺术的表达确实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镜心湖的这个夜晚,因此而变得更加迷人而充满魔力。
这场精心准备、一鸣惊人的“天女散花”,
如同一个无比华丽的预告,正式拉开了镜心湖未来文化盛景的宏大序幕。
受“天女散花”成功的鼓舞,加上对现代艺术的理解日益加深,四方艺人的创作热情彻底被点燃。
镜心湖畔的环形商业区与各主题广场,迅速成为了万界文化争奇斗艳、自由生长的盛大舞台。
来自不同时空的艺人们,不再局限于封闭排练,开始大胆地走上街头,
将故乡的绝艺与在此地汲取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风格各异的街头表演。
陆怀瑾亦顺势而为,向四大王朝的核心人物发出了观礼邀请,请他们一同见证这初生的、蓬勃的文化活力。
大唐区域,雅致与喧闹和谐共存。
一处仿唐亭台间,乐师抚弄古筝,一曲《春江花月夜》清越流出,琴音绕梁,仿佛回到了长安曲江畔。
而不远处更为开阔的广场上,则是另一派截然不同的热烈景象,来自大唐的醒狮队重磅登场!
锣鼓喧天,节奏铿锵有力!
一红一金两只威武雄壮的“狮子”,在鼓点的精准指挥下,时而搔首弄姿,憨态可掬,与围观的众人互动;
时而腾挪跳跃,争抢着悬挂在高处的“青”(生菜与红包,寓意“生财利市”)。
舞狮人步伐矫健,配合无间,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各种神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引得围观的众人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叫好与掌声。
尤其是那红色狮子一个高难度的“擎天柱”,凌空而立,霸气十足。
连程咬金都看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恨不得亲自上场舞上一段,大吼道:
“好!有股子精气神!这才是我大唐儿郎!”
不远处,大明的民俗队伍更是将喜庆欢乐的氛围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只见数人脚踩三尺高的高跷,身着色彩鲜艳、纹饰华丽的戏服,扮演着八仙、渔翁、媒婆等各式诙谐有趣的人物。
他们步履稳健,如履平地,在高跷上如履平地,甚至还能做出转身、叉腰、相互逗趣、乃至小幅度劈叉等高难度动作,引得众人阵阵惊呼。
那扮演吕洞宾的艺人,更是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在高跷之上舞动起来;
剑光闪烁,衣袂飘飘,宛若剑仙临世,精湛的技艺赢得满堂喝彩,掌声经久不息。
而最令人叹为观止,将传统意象与现代技术结合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夜幕降临后,在镜心湖主水道上演的“游龙灯船”奇观。
天色渐暗,原本停泊在码头的各式大小船只,此刻已被精心装饰,挂满了各式灯笼。
其中,一条由二十四艘中型舟船首尾巧妙相连、构成的“长龙”尤为醒目,成为绝对的焦点。
每艘船都覆盖着精心绘制了龙鳞纹理的深色布幔,
船头安装着巨大的、内置复杂灯光系统、双眼炯炯有神的龙首;
龙口微张,内含一颗由能量驱动的、光芒四射的“龙珠”,船尾则装饰着摇曳生姿、灵活摆动的龙尾。
当低沉而威严的鼓声与浑厚的号角声划破傍晚的宁静,
这条“光之巨龙”在船夫们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与协力操控下,缓缓驶入开阔的湖心。
与此同时,船身上所有的灯光系统被瞬间同时点亮——
龙身内部透出温润而均匀的白光,清晰勾勒出流畅而庞大的龙形轮廓;
而龙首、龙爪与每一片龙鳞的边缘,则交替闪烁着璀璨的金色与炽热的红色光芒,
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投下同样清晰、绚丽而神秘的倒影。
“龙”活了!
它在镜心湖面上自如地蜿蜒游动,时而昂首向天,龙须飞扬,仿佛欲破开云层、直上九霄;
时而低首戏水,巨大的龙尾优雅摆动,在湖面划出粼粼波光与道道涟漪。
配合着“万象”模拟出的低沉龙吟与雄浑而富有史诗感的背景乐章,
这条“游龙”,在深邃的夜色与迷离的水色映衬下,散发出一种既神圣庄严又梦幻绚丽的磅礴气势,令人心驰神往。
廊桥上、湖岸边,所有受邀前来的四大王朝众人,无论身份尊卑,皆被这前所未见的奇景所深深震撼。
长乐公主掩唇轻呼,美眸中异彩连连,完全沉浸在这光与影的魔法中;
林清辞更是兴奋地指着游龙,蹦跳着,几乎要从栏杆边探出身去;
就连一贯威严沉静、喜怒不形于色的嬴政,
也负手立于廊桥最高处,深邃的目光久久凝视着那光影交织、仿佛拥有生命的巨龙;
无人知晓这位千古一帝此刻心中在思索着什么,是帝国的威仪,还是仙神的缥缈。
然而,若论及最能点燃所有人血脉中的激情,
将夜晚气氛推向最狂热巅峰,展现人力与自然之火完美交融的,
无疑是由几位来自大明、鬓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经验无比丰富的老铁匠,
所呈现的古老技艺——打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