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五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苏城智慧农园的“洛苏3号”大豆田已变成一片金黄,联合收割机正沿着田垄匀速前进,金黄的豆荚被卷入机身,脱粒、清选后,饱满的大豆粒顺着管道落入运输车内,车身上“星际农业联盟指定供应”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陈砚站在田埂上,看着运输车满载大豆驶向洛城加工厂,手中的“星际农业协作平台”实时显示着数据:“截至今日,五域、玄黄、碧波三地的大豆总产量突破50万吨,其中‘抗暗蚀大豆’占比15%,已全部发往暗星星域和边缘星域,解决了当地60%的粮食缺口。”
农技员小王捧着刚打印出的检测报告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陈队,今年的大豆品质创历史新高!蛋白质含量45%,脂肪含量21%,各项指标都远超星际优质大豆标准。灵曦星域的食品企业已经发来订单,想把咱们的大豆加工成‘星际营养蛋白粉’,专供星际探险队和空间站。”
陈砚接过报告,指尖划过“抗暗蚀大豆”的检测数据:“玄黄星域边缘的试验田,大豆的抗蚀性还能再优化吗?暗星星域反馈,他们的土壤暗蚀残留浓度比玄黄更高,需要更耐蚀的品种。”
“研发中心已经在培育‘抗暗蚀2号’了!”小王调出研发进度,“这次融入了极光星域的‘星辰灵能基因’,预计抗蚀性能再提升10%,明年春天就能进行田间试验。”
离开苏城,陈砚驱车前往洛城大豆纤维产业园。车间内,新升级的“智能分拣系统”正高速运转,通过灵能光谱识别,将不同品质的大豆纤维自动分类——优质纤维用于灵曦星域的高端家纺,中等纤维制作玄黄星域的矿工工装,短纤维则加工成碧波星域水下农场的过滤材料,实现了“全产业链零浪费”。
老周拿着一份订单报表迎上来,眼中满是笑意:“陈队,今年的纤维产品订单量突破1000万件!灵曦星域的‘星际保暖长袍’成为爆款,复购率达到70%;玄黄星域的矿工工装订单比去年增长50%,他们还追加了20万套冬季加厚款;最惊喜的是暗星星域,第一次订购了5万套医疗防护服,说是用咱们的大豆纤维做的防护服,能减少暗蚀能量对医护人员的侵蚀。”
陈砚走到成品仓库,看着货架上整齐堆放的产品,从印有灵曦星域图腾的长袍,到绣着玄黄矿场标志的工装,再到印着联盟徽章的防护服,每一件都凝聚着跨域协作的成果。“把‘抗暗蚀纤维’的研发提上日程,”他指着防护服,“暗星星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另外,灵曦星域的家纺产品,要加入‘云絮花’纤维混纺,提升柔软度和灵能传导性,下个月出样品。”
从洛城出发,陈砚又马不停蹄赶往海洲星际渔港。码头上,冷链车排成了长龙,渔民们正将刚捕捞的“星光鱼”“彩虹贝”分类装盒,盒身上的“星际有机认证”标签格外醒目。张社长拿着一份出口报表,兴奋地说:“今年的海鲜出口额突破2亿欧元!德国的采购商把订单量提高到了600万欧元,灵曦星域的高端餐厅更是把咱们的‘星光鱼’列为‘秋季限定菜品’,碧波星域的联合捕捞船还帮我们开拓了绿藤星域的新市场。”
陈砚登上一艘联合捕捞船,看着驾驶室里的“灵能鱼群探测系统”——屏幕上清晰显示着鱼群的位置、规模和品种,甚至能预判鱼群的移动轨迹。“这套系统比去年更精准了,”他笑着说,“碧波星域的水下探测技术果然厉害,联合捕捞的效率比单船作业提高了30%。明年计划再增加5艘联合捕捞船,覆盖更多海域。”
“我们还和研发中心合作,开发了‘海鲜灵能保鲜技术’!”张社长指着冷链箱,“用灵曦晶的能量维持低温,同时释放微量灵能,能让海鲜的保鲜期延长15天,再也不用担心长途运输变质的问题。”
最后一站,陈砚来到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此时的基地已变成“丰收主题乐园”,灵曦星域的游客正体验手工打大豆,玄黄星域的孩子在草莓园里采摘“云絮花-草莓”,碧波星域的游客则在“水下农场体验馆”里,通过VR设备感受海鲜养殖的乐趣。小吴拿着游客反馈表,向陈砚汇报:“今年上半年,农旅基地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星际游客占比40%,比去年增长25%。我们推出的‘丰收研学营’,已经和10所星际学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明年春天就能迎来首批研学团。”
陈砚走进“丰收展馆”,里面陈列着五域、玄黄、碧波、灵曦四地的丰收成果——金黄的大豆、雪白的纤维、鲜美的海鲜、香甜的草莓,还有用这些食材制作的“星际丰收宴”样品,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把‘丰收宴’做成标准化套餐,”他对小吴说,“灵曦、玄黄的合作酒店都想引进,我们可以提供食材和配方,让更多人品尝到跨域协作的美味。”
“星际农业联盟年度峰会”在灵曦星域召开。作为联盟核心成员,“四地农品”携全年丰收成果参展,展台前挤满了来自各星域的代表。陈砚在峰会上分享了“跨域协作模式”:“从品种培育到技术共享,从产品加工到市场开拓,‘四地农品’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联盟各星域的支持。未来,我们计划在联盟内建立‘星际农业资源库’,整合各地的优质种苗、先进技术和市场渠道,让每个星域都能共享丰收成果。”
峰会期间,“四地农品”与15个星域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与风沙星域共建“灵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与绿藤星域合作开发“云絮花-茶叶”套种项目;与极光星域联合研发“星辰灵能作物”,进一步提升作物的抗逆性和营养价值。
最重磅的合作,是与“星际空间站管理局”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四地农品”将为星际空间站提供大豆、海鲜、纤维产品等物资,每月供应量达500吨,成为空间站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商。空间站代表握着陈砚的手说:“你们的产品不仅品质高,还能适应太空环境,比如‘抗暗蚀大豆’,在空间站的微重力和辐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为我们的‘太空农场’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持。”
峰会闭幕当晚,联盟发布了《星际农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将“四地农品”的跨域协作模式作为核心模式推广,计划在三年内,帮助联盟内30个星域实现粮食自给,建立50个跨域农业示范基地,培养1000名星际农业技术人才。
陈砚站在灵曦星域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星空,手中握着联盟颁发的“星际农业贡献奖”奖牌。夜色中,五域的大豆田、洛城的加工厂、海洲的渔港、舟山的农旅基地,还有玄黄、碧波、灵曦、暗星等星域的合作基地,仿佛连成了一张巨大的农业网络,将丰收的希望传递到星际的每一个角落。
他掏出手机,在四地共享群里发了一张峰会合影,配文写道:“秋收硕果满星际,联盟蓝图启新程。2029年,‘四地农品’用50万吨大豆、1000万件纤维产品、2亿欧元海鲜出口,交出了一份跨域协作的答卷。未来三年,让我们以联盟规划为指引,继续深耕星际农业,让更多星域告别粮食短缺,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农产品,让跨域协作的种子,在星际的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小王发了苏城大豆田的航拍视频,金黄的田野如同大地的勋章;老周发了纤维产业园的夜景照片,车间灯火通明,订单还在不断涌入;张社长发了海鲜装船的视频,冷链车正驶向星门,将新鲜海鲜送往星际各地;小吴发了农旅基地的丰收晚会照片,不同星域的游客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夜色渐深,星际的星空格外璀璨。陈砚知道,这个秋天的丰收不是终点,而是星际农业联盟新征程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星域等待帮扶,更多的技术等待突破,更多的合作等待达成。但他坚信,只要四地同心、联盟携手,就一定能实现“让每个星域都有饭吃,让每个生命都能享受优质农产品”的目标,让星际农业的光芒,照亮每一片需要温暖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