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达医院的白炽灯在崔为眼前晃动,消毒水的气味刺激着他的鼻腔。医生正用镊子从他手臂上取出一块碎石残渣,疼痛像一根细线直通太阳穴。
再忍一下。阿兹哈尔坐在旁边,递过一块湿毛巾,纳西姆老爹已经脱离危险了。
崔为咬紧牙关点点头。脱险后的三十六小时像一场模糊的梦——村民的惊呼,颠簸的拖拉机,医院刺眼的灯光。现在,除了手臂的伤口和浑身的酸痛,最清晰的是溶洞中那片星光般的矿石结晶,以及纳西姆老爹所说的矿石语言。
病房门被推开,王磊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崔工,地表扫描结果出来了!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你们发现的那条通道确实通向一个未被记录的矿脉,初步分析铅锌品位超高!
崔为接过平板,放大三维地质图。一条红色的高品位矿脉像血管一样蜿蜒在矿山深处,位置与他们发现的溶洞完美吻合。
纳西姆老爹是对的。崔为轻声道,听到的确实是高品位矿脉。
阿兹哈尔好奇地凑过来:你们中国也有这种矿石语者
我爷爷就是。崔为不假思索地回答,随即惊讶于自己的坦诚。这个连周远都不知道的家庭故事,他竟如此自然地说了出来。在江西的钨矿,他能通过尝泥土判断矿脉走向。我小时候觉得那是魔法。
阿兹哈尔眼中闪过惊讶,然后是理解:所以你这么快就接受了纳西姆的方法。
现代仪器能分析元素构成,但老矿工的感觉...崔为指向自己太阳穴,是几十年经验积累的模式识别,大脑比任何计算机都擅长这个。
王磊突然插话:如果我们把纳西姆老爹的经验参数化,输入智能系统...
三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了可能性。崔为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北京的号码。
周远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异常清晰:我正准备打给你。医疗直升机两小时后到奎达,把重伤员接伊斯兰堡治疗。
纳西姆老爹需要转院,但更重要的是,崔为语速加快,我们有个技术构想——将传统矿工的感官经验数字化,训练AI模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说具体点。
崔为详细解释了在溶洞中的发现和纳西姆的判断方法,以及王磊提出的算法设想。讲述过程中,他能感觉到周远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了。
有意思。周远最终评价道,技术团队今晚通宵研究可行性。另外,矿业部长访华行程提前了,下周就到。如果这个构想成立...
我们可以展示技术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崔为接上他的话,正好契合巴基斯坦政府强调的文化保护政策。
挂断电话后,崔为发现阿兹哈尔正用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自己。
怎么了?
你刚才说话的样子...阿兹哈尔斟酌着词句,不像个外派工程师,倒像是矿山的子孙。
崔为笑了笑,没有解释。江西老家的钨矿早已关闭,爷爷也在他上大学那年去世,但血脉里的某种东西确实从未消失。也许正是这种隐秘的联系,让他能在阿根廷的马黛茶圈和巴基斯坦的古老巷道里都找到归属感。
三天后,崔为站在杜达矿区的临时实验室内,看着王磊调试最新改装的传感设备。桌上摆着一排矿石样本,每个都连接着复杂的导线和传感器。
这套系统能捕捉岩石在受到敲击时的震动频谱。王磊兴奋地解释,我们记录了纳西姆老爹判断为高品位的所有样本数据,正在建立特征库。
门被推开,阿兹哈尔带着两名当地老矿工走了进来。其中一位留着白色长须的老人径直走向矿石样本,用手轻轻抚过表面,闭眼感受着什么。
胡赛因大叔能通过触感分辨铅锌比例。阿兹哈尔介绍道,误差不超过5%。
崔为眼前一亮:正好测试我们的系统。他示意王磊给老人戴上特制手套,上面布满了微型传感器。
实验进行了整整一天。当夕阳将临时实验室的窗户染成金色时,电脑屏幕上的算法曲线终于开始呈现稳定的规律性。
太神奇了...王磊盯着屏幕喃喃道,老矿工们感知的不是单一参数,而是一整套震动、温度、导电性的复合模式。
崔为看着初步生成的3d模型,各种颜色线条交织成复杂的网络,正是纳西姆所说的矿石语言的可视化呈现。这套系统如果完善,不仅能提高勘探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智慧。
正当他们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喜悦中,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阿兹哈尔快步走到窗前,脸色骤变:是纳西姆老爹的家人!
崔为冲出门外,看到几个神色慌张的当地人在和阿兹哈尔急切交谈。从零星的英语单词中,他拼凑出一个可怕的消息——纳西姆老爹在伊斯兰堡的医院遭到袭击,凶手伪装成医护人员,幸好被值班警察及时发现。
他没事,但被转移到了军方医院。阿兹哈尔挂断电话,面色阴沉,袭击者问了很多关于老矿区发现的问题。
崔为脊背发凉。这明显不是随机暴力,而是针对他们发现的秘密通道和高品位矿脉。有人不想这个项目成功。
阿兹哈尔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走到角落打了个电话。乌尔都语的低沉对话持续了几分钟,他回来时表情更加凝重:情况复杂。省安全部门怀疑袭击与上周的塌方有关,都是同一伙人。
俾路支解放军?
不一定。阿兹哈尔犹豫了一下,这次手法太专业,像是...雇佣兵。
夜幕降临,矿区笼罩在不安的寂静中。崔为在宿舍整理当天数据时,敲门声响起。阿兹哈尔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需要和你单独谈谈。他的声音异常严肃。
两人来到指挥部的安全屋,阿兹哈尔确认没有监听设备后,从纸袋中取出几张照片铺在桌上。照片上是几个欧洲面孔的男子在奎达某酒店出入的画面。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提供的监控。这些人三天前入境,自称地质学家,但行踪可疑。阿兹哈尔指向其中一张,这个人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bhp的前安全主管。
崔为皱眉:他们为什么对杜达矿感兴趣?
不是矿本身,而是...阿兹哈尔深吸一口气,我们开发的这套技术。bhp在智利的铜矿面临资源枯竭,他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勘探方法。
你是说,他们想窃取我们的技术?崔为难以置信,甚至不惜杀人?
阿兹哈尔的表情说明了一切。他收起照片,声音压得更低:明天会有一支特种部队进驻矿区,对外宣称是反恐演习。同时,我建议暂停野外作业,专注室内研究。
崔为立即给周远发了加密简报。不到一小时,回复来了:批准安全措施。技术团队已启程,携带更高级别的加密设备。坚持住,矿业部长访华可能是转折点。
接下来的几天,矿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特种部队确实来了,但他们检查的重点不是常见的恐怖分子藏身处,而是通讯设备和外籍人员活动。崔为的团队则全力完善矿石语言算法,几乎足不出户。
第五天清晨,崔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阿兹哈尔站在门外,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抓到了!昨晚有人试图潜入实验室,是照片上那个澳大利亚人。
崔为匆匆穿上外套:他交代了什么?
足够多的信息。阿兹哈尔领着崔为向指挥部走去,他们受雇于一家影子公司,目的是获取我们的智能勘探系统数据。更重要的是...他停顿了一下,他们与本地某个部落长老有联系。
指挥部里,一名被铐在椅子上的金发男子抬头看了崔为一眼,眼中满是冷漠。桌上放着一台被拆解的无人机,里面藏着精密的扫描设备。
他打算用这个偷拍你们的研究成果。负责审讯的安全官员说,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谁提供了实验室的内部布局。
崔为突然明白了什么:矿区有内鬼?
阿兹哈尔点点头,表情复杂:一个我们都信任的人。
就在这时,崔为的电话响了。是纳西姆老爹从军方医院打来的,老人的声音虚弱但清晰:崔先生...小心阿巴...
通话突然中断。崔为看向阿兹哈尔,发现对方的脸色变得煞白。
阿巴斯工程师?崔为轻声问,想起了那位总是安静记录数据的中年巴方工程师。
阿兹哈尔缓缓点头:我堂叔。家族里最受尊敬的地质学家...他的声音哽咽了一下,为什么?
安全官员起身拍了拍阿兹哈尔的肩膀:金钱、意识形态、个人恩怨...动机永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掌握了主动权。
当天下午,一场精心设计的信息泄露行动展开。阿巴斯工程师发现了一份关于秘密矿脉的假报告,而特种部队则暗中监视他会将情报传递给谁。
崔为站在指挥部的单向玻璃后,看着这位平日温文尔雅的中年人偷偷复制文件,手指微微发抖。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胸中翻腾——愤怒、失望,还有一丝怜悯。在阿根廷,他学会了信任;在巴基斯坦,他正在学习信任的限度。
晚上,周远发来视频请求。屏幕上的他看起来疲惫但坚定:矿业部长访华提前到后天。我们需要一份完整的演示方案,突出技术如何尊重并提升当地传统。
已经准备好了。崔为展示了几天的成果,但安全问题...
中方会派一个安全专家组明天抵达。周远的声音不容置疑,同时,巴基斯坦军方承诺加强保护。坚持到部长访华结束,政治层面的支持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通话结束后,崔为走到宿舍窗前。杜达矿区的夜空繁星点点,与江西老家惊人地相似。爷爷曾说过,矿石是大地凝固的语言,而矿工的使命就是聆听和解读。现在,他正用全新的方式延续这份使命,却不得不面对爷爷那代人无法想象的复杂局面——国际竞争、商业间谍、文化碰撞...
敲门声再次响起。阿兹哈尔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两杯茶:睡不着?
崔为接过茶杯,两人沉默地站在星空下。最终,阿兹哈尔开口:我父亲是军人,在阿富汗边境牺牲的。他常说,巴基斯坦最宝贵的不是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人们的韧性。他转向崔为,你们发现的不仅是矿脉,还有我们几乎遗忘的自我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拼命想阻止这个项目。
崔为看着茶水中倒映的星光,突然明白了什么:纳西姆老爹的矿石语言,不只是技术...
它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阿兹哈尔轻声说,而你们,意外地成为了它的传承者。
夜风拂过矿区,带着远山的寒意。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男人并肩而立,守护着同一个即将破晓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