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慕千月正在院子里嗑着瓜子,看着妹妹堆雪人。
“慕姑娘,不好了!”李壮喘着气,“我刚从镇上回来,听人说……北边好像又打仗了!”
北疆十三城,她们所在的青州城正是最北的关隘。
若真有战事,这里便是首当其冲的血肉战场。
林月娘也从屋里出来,听到这话,脸上瞬间失了血色:“这可如何是好?我们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小姑别慌,”慕千月稳住心神,安抚道,“消息还未证实,即便是真,加税也有章程,未必就立刻落到我们头上。我们先看看情况再说。”
“李大哥,消息确切么?从哪儿听来的?敌人是谁,到了何处?”慕千月语速平稳,一连三问。
李壮抹了把额头的汗,气息仍有些不匀:“镇上……镇上的驿馆昨夜接到了加急文书,守备府今天一早就在暗中调动城防营了。
说是……说是北狄人撕了和约,集结了五万骑兵,已经破了五十里外的黑水隘口!”
黑水隘口!慕千月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那是青州城北最后一道天险,隘口一失,往南直至青州城下,皆是一马平川。
骑兵疾驰,不需一日便能兵临城下。
院子里一时静得可怕,只有寒风刮过光秃枝桠的呜咽声。
慕千星虽不太懂,却也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小手将姐姐的衣角攥得更紧。
林月娘的话打破了凝滞的空气,她转向李壮。
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李壮兄弟,劳烦你跑一趟,去把这事告诉王贵村长,看看他们……看看村里有什么章程。”
李壮重重一点头:“诶,我这就去!” 说罢转身就大步流星地朝院外跑去,厚重的棉鞋在雪地里踩出一串急促的咯吱声。
李壮的身影刚消失在院门外,林月娘就忧心忡忡地望向远处绵延的雪山。
那片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此刻在她眼中却成了危机四伏的阴影。
“月儿,”她声音发紧,“若是北狄人真打过来,这青州城怕是守不住多久。听说那些蛮子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慕千月握住小姑冰凉的手,目光扫过院落四周。
这个小小的农家院子虽然简陋,却是她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身之所。
“小姑,你先别慌。”她语气沉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黑水隘口虽破,但青州城高墙厚,守军也有万余。北狄骑兵虽凶猛,却不擅攻城。况且——”
她顿了顿,指着院外那条被积雪覆盖的土路:“这大河村村子离官道远,又在山坳里,偏僻得很。
北狄人若是南下,定是沿着官道直扑青州城,抢夺粮草辎重。哪会费工夫来搜这种小山村?”
林月娘神色稍缓,却仍不放心:“可万一……”
“您放心。”慕千月打断她,声音虽轻却笃定,“眼下寒冬腊月,山路早就被大雪封了。
出了这样的事,恐怕村长会让大家紧闭门户,低调度日,撑过这个冬天不是问题。等开春雪化了,局势也该明朗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静观其变,而不是自乱阵脚。”
果然,不出半个时辰,村里就响起了急促的铜锣声。
“铛——铛——铛——”
村长王贵粗犷的嗓音随即在寒风中传开:“各家各户听着!都到村口老槐树下集合!有要紧事!”
慕千月与林月娘对视一眼,立刻裹紧棉袄出了门。
村口老槐树下已经聚了不少人,个个面带忧色,交头接耳。
王贵站在一个石碾上,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
“乡亲们!”他声音洪亮,却掩不住一丝沙哑,“刚得到确切消息,北狄人破了黑水隘口,眼看就要打到青州城了!”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恐慌像瘟疫般蔓延开来。
“安静!都听我说完!”王贵提高嗓门,“官府已经下令戒严。从今天起,咱们大河村也要早做防备!”
他环视着一张张惶恐的脸,继续道:“第一,各家紧闭门户,无事不得出村,更不许往官道那边去!第二,凡是家里有富余粮食的,都藏严实了!第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中的青壮年:“咱们村要组织巡夜队,十五岁到五十岁的男丁,每夜轮班巡逻!发现可疑动静,立刻敲锣示警!”
底下顿时议论纷纷。
一个老汉颤声问:“村长,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北狄人真会来吗?”
王贵叹了口气:“老叔,谁说得准呢?但防总比不防强!”
他看向几个年轻后生,“大壮,你带一队,负责村东头;王铁柱,你带一队,负责村西头。每队五人,轮换着来。”
大壮立刻站出来,拍着胸脯道:“村长放心,包在我身上!”
王贵点点头,又补充道:“妇道人家也要警醒些,夜里听到动静千万别出来。孩子们更是要看紧了!”
慕千月开口提议道:“村长安排得周到。我建议在村口和后山小路都设些简单的绊索、铃铛,万一有人摸进来,也能提前知晓。”
王贵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就按慕姑娘说的办!”
他最后环视众人,语气沉重:“乡亲们,这世道不太平,咱们更要拧成一股绳!互相照应着,才能渡过难关!”
王贵安排完巡夜的事宜,目光落在慕千月和林月娘身上,:“慕姑娘,林娘子,你们家就你们几个女眷,巡夜的事就不必参与了。”
他顿了顿,:“不过眼下天寒地冻的,巡夜的弟兄们夜里难熬。
你们家就在村口,位置方便,每日烧几壶热茶,让巡夜的弟兄们路过时能喝口热的暖暖身子?”
林月娘正要开口,慕千月却抢先应道:“村长考虑得周到,这是应该的。”
她转头对林月娘轻声解释:“小姑,巡夜的乡亲们都是为了保护咱们全村。烧点茶水不算什么,况且——”
她目光扫过自家院门,声音压低了些:“他们来喝茶,总要进咱们院子坐坐。这样一来,咱们家门口日夜都有人走动,反倒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