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将那份标注着“绝密”字样的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锁进了办公室最内侧的保险柜,指纹解锁的嗡鸣在寂静的室内格外清晰。她指尖摩挲着冰冷的柜面,眼底掠过一丝凝重——这份报告里的每一组数据,都像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不仅关乎临港项目的生死,更牵扯着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表面上,专项工作组的工作节奏没有丝毫变化。会议室里,成员们依然围绕着资金流向、合同条款漏洞、审批流程瑕疵展开激烈讨论,桌上堆着厚厚的账目和文件,打印机日夜不停运转,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味、茶香味和油墨混合的焦灼气息。林晓每日按时出席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言语间依旧是条理清晰的指令,看不出半点异常。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一场暗潮涌动的攻坚战,已经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打响。
她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孙浩。
这位当初靠着“关系户”身份进入她视野的盟友,如今早已成为她多方协调中最得力的“奇兵”。孙浩性子看似玩世不恭,背后却连着一张若隐若现的关系网——有企业老板,有基层干部,甚至还有些道上的“朋友”,这些渠道往往能触及官方流程无法抵达的角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约定见面的地点选在城郊一间隐蔽的茶舍,包间内陈设简单,隔音效果极好,是绝佳的密谈之地。林晓刚坐下,孙浩便推门而入,依旧是一身潮牌,嘴角挂着惯有的散漫笑容,可当他看到林晓紧绷的神色时,笑容不自觉地收敛了几分。
“老大,今天这阵仗,是有大事?”孙浩给自己倒了杯茶,指尖敲击着杯沿。
林晓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临港项目有大问题,不是资金和合同那么简单,是工程质量——地基沉降隐患,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质量?”孙浩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玩世不恭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严肃,“这可不是小事,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我才找你。”林晓声音压得更低,“现在专班的调查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警觉,官方渠道处处受限,我需要你从侧面突破。新城集团的钱永丰在这个项目上盘踞多年,背后的关系不简单,你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孙浩皱着眉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钱永丰这老狐狸确实不简单。我之前听圈子里的人说,他和王建业副市长走得极近,逢年过节的往来从没断过,临港项目能一路绿灯,王副市长没少站台。更棘手的是,他还沾着点省里的关系——和一位退下来的老领导是拐弯抹角的远房亲戚,虽然人退了,但影响力还在。”
“这些我早有耳闻。”林晓点点头,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划过,“但质量问题是高压线,谁碰谁死,不管他背后站着谁,这个盖子必须揭开。我需要你帮我办两件事,务必隐秘。”
“你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孙浩端起茶杯,语气坚定。
“第一,查施工队。”林晓眼神锐利,“当年负责3号区域基础施工的队伍,我怀疑质量问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你要摸清这个施工队的底细,包工头是谁,现在人在哪里,能不能联系上。这个人是关键证人,他手里很可能握着最直接的证据。”
孙浩点点头,在手机备忘录里快速记下:“施工队的事包在我身上,只要他还在省内,哪怕藏到哪个县城角落,我都能把他挖出来。第二件事呢?”
“查质监站。”林晓继续说道,“当年临港项目的基础验收是怎么通过的?谁签的字?验收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压力或者利益输送?还有站里的胡工和杨工,那天给我们提供检测数据的两位工程师,他们的背景如何,人品是否可靠,能不能争取过来。”
“质监站那边有点麻烦。”孙浩摩挲着下巴,“体制内的人嘴巴都紧,尤其是涉及到陈年旧案,没人愿意轻易开口。不过我认识几个在住建系统的朋友,或许能从侧面打听点消息。胡工和杨工我倒是听过,圈里都说他们是老实本分的技术派,不懂得变通,当年好像就是因为对临港项目的质量提了异议,才被边缘化的,口碑确实不错。”
“那就好。”林晓松了口气,“你尽快行动,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我。另外,自己注意安全,别打草惊蛇。”
“放心吧老大。”孙浩一口饮尽杯中茶,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补充了一句,“王建业那边你多提防着点,他肯定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接下来少不了给你使绊子。”
林晓颔首:“我心里有数,他现在比我更着急。”
送走孙浩,林晓独自坐在包间里,望着杯中沉浮的茶叶,陷入了沉思。王建业的动作,果然比她预想的更快。
第二天一早,专班办公室的会议刚结束,王建业便叫住了林晓。他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暗示:“林市长啊,我看这账目和合同也梳理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抓紧时间和新城集团谈谈?项目一直停滞着,不仅影响招商引资的口碑,老百姓那边也有议论,拖不起啊。”
林晓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王市长,您说得有道理,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我们手里的证据还不够充分,和新城集团谈,只能被动接受他们的条件。等我们把所有账目、合同、责任都理得一清二楚,掌握了主动权,到时候才能为市里争取最大的利益。”
王建业点点头,眼底却没什么笑意,他绕着办公桌走了一圈,看似随意地说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我听说,专班最近好像在查工程质量方面的旧事?林市长,那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当时的技术条件、监管水平和现在没法比,有点小瑕疵也在所难免。我们做事还是要向前看,重点是把项目盘活,给市里创造效益。”
这话里的试探再明显不过,林晓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王市长提醒得对,我们梳理历史问题,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至于工程质量,只是例行核查——这么大的项目,投资数十亿,关系到无数人的安全,总要给历史和人民一个交代,您说对吧?”
王建业盯着林晓的眼睛看了几秒,试图从她平静的神色中找到一丝破绽,可林晓的眼神坦荡,没有丝毫闪躲。最终,他只能干笑两声:“说得好,说得好。林市长办事严谨,我放心。”
看着王建业离去的背影,林晓脸上的平静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冷冽。她知道,对方已经起了疑心,接下来的调查只会更加艰难,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一边应付着王建业的“关心”和各种明里暗里的试探,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孙浩的消息。直到第三天傍晚,她的手机终于响起,是孙浩的来电。
“老大,有眉目了!”孙浩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施工队的包工头找到了,名叫赵老四,当年项目结束后就离开了清河,回了老家临县开了家小建材店,日子过得挺低调。我的人已经找到他了,初步聊了聊,这老小子对当年的事讳莫如深,说话躲躲闪闪的,但也没完全否认,明显是心里有鬼。”
“他怕什么?”林晓问道。
“怕报复呗。”孙浩嗤笑一声,“钱永丰在道上也有些人脉,当年施工的时候肯定也威胁过他们。我的人暗示会给他提供保护,他有点松动,但还是不敢松口,估计还得再加把火。”
林晓沉吟片刻,语气果断:“你告诉赵老四,只要他愿意站出来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确凿证据,我可以保证他和他家人的绝对安全,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他过去可能存在的轻微违规行为从宽处理。但如果他继续隐瞒,一旦我们从其他渠道查实真相,他作为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全部法律后果,到时候谁也保不了他。”
“明白!我这就让手下去传话,给他点压力,再加点筹码,应该能拿下。”孙浩应道,“另外,质监站那边也查到了些东西。当年签字确认基础验收合格的,是当时的副站长周明,奇怪的是,项目还没结束他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病退了,现在定居在外地,很少回清河。至于胡工和杨工,我托人打听了,他们俩确实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当年就是因为坚持要在验收报告里注明质量疑点,被周明压了下来,之后就被边缘化了,手里可能还留着当年的原始检测数据,绝对可靠。”
“太好了!”林晓精神一振,这两个消息无疑是重大突破,“孙浩,辛苦你了,赵老四那边尽快拿下,务必拿到他的证词和可能保留的证据,比如施工记录、照片、水泥砂石的样本之类的,这些都是关键。”
“放心,包在我身上!”
挂了电话,林晓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胡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她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说道:“胡工,我是林晓,有件重要的事想和你还有杨工当面谈谈,不知道你们今晚有没有时间?地点我来定,保证隐蔽。”
胡工愣了一下,随即爽快地答应:“林市长,您说地点,我们一定到。”
见面的地点选在了市郊的湿地公园,此时已是傍晚,公园里行人稀少,晚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林晓选了一处临水的凉亭,周围树木茂密,不易被人察觉。她刚到没多久,胡工和杨工便并肩走来,两人穿着朴素的便装,神色带着几分疑惑和警惕。
“林市长,这么晚叫我们出来,是有什么急事?”胡工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林晓示意两人坐下,开门见山:“胡工,杨工,今天找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聊聊临港项目的质量问题。我知道当年你们对这个项目的质量有异议,也因此受到了排挤。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证明临港项目的基础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隐患,我想彻底查清这件事,还工程一个真相,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胡工和杨工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随即转为压抑的愤怒。杨工叹了口气:“林市长,不瞒您说,当年我们提交的检测报告里明确注明了基础沉降数据异常,可周副站长直接把报告压了下来,还警告我们不要多管闲事。我们人微言轻,根本没人听,最后反而被调离了核心工作岗位,这件事一直是我们心里的疙瘩。”
“我能理解你们的顾虑。”林晓语气诚恳,“但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你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质量隐患一旦爆发,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对你们专业的亵渎,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我现在需要你们,不仅是当年的检测数据,更需要你们凭借专业经验,帮我们制定一个全面、隐蔽的复查方案,在关键时刻,还能站出来提供专业证言。”
凉亭里陷入了沉默,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胡工和杨工低着头,脸上交织着激动、愤怒和犹豫。良久,胡工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技术人员特有的执拗光芒:“林市长,我们干了一辈子工程质量监督,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弄虚作假、祸害子孙后代的事!当年我们没能坚持到底,心里一直有愧。现在您有这个决心,我们这把老骨头,豁出去了!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杨工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没错,林市长,我们信您!只要能查清真相,我们什么都愿意做!”
看着两人眼中的坚定,林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底气也更足了。她从包里拿出一份项目图纸,铺在石桌上,借着微弱的路灯灯光,和两人详细商讨起来。
“复查方案要以无创、外围检测为主,先从3号区域周边入手,用地质雷达探测地基沉降情况,再采集部分外围土壤样本进行分析,避免打草惊蛇。”胡工指着图纸上的3号区域,“当年我们怀疑他们偷工减料,用了不合格的水泥和砂石,只要能找到样本,就能化验出成分是否达标。”
“我同意胡工的想法。”杨工补充道,“另外,我们可以调取当年的施工日志,虽然大概率被篡改过,但或许能从细微处找到破绽。还有,当年参与施工的工人,除了赵老四,说不定还有其他人知道内情,可以试着联系一下。”
林晓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将两人的建议一一记下。夜色渐深,三人在凉亭里聊了近两个小时,一个周密的复查计划逐渐成型。
临走时,林晓紧紧握住两人的手:“胡工,杨工,谢谢你们的信任。请放心,只要有我在,就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还工程一个真相。”
“林市长,您多保重。”胡工眼神恳切,“王建业和钱永丰那边势力庞大,您一定要多加小心。”
林晓微微一笑:“我会的。”
看着胡工和杨工离去的背影,林晓独自站在凉亭里,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晚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她心中的坚定。
孙浩在全力攻克赵老四,胡工和杨工在秘密制定复查方案,而她自己,则要在明面上与王建业、钱永丰周旋,稳住局面。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一个棋子都布得恰到好处。
林晓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此刻的宁静,不过是风暴前夕的压抑铺垫。那张针对临港项目沉疴痼疾的大网,已经在无声处悄然撒开,只待时机成熟,便会骤然收紧,将所有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一一曝光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