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庭院里,金黄的银杏叶铺了满地。沈清辞坐在廊下,看着乳娘将夜宸和夜璇放在厚厚的落叶上玩耍。不过五个多月大的两个孩子,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夜宸安静地坐在落叶中,小手捏着一片银杏叶,专注地观察叶脉的纹路。而夜璇则活泼好动,已经能扶着廊柱稳稳站立,甚至试图迈出步子。
娘娘您看,秋纹惊喜地指着夜璇,郡主怕是要比寻常孩子早会走路呢。
沈清辞含笑点头,目光却落在儿子身上。只见夜宸将手中的叶片翻转几次,忽然抬头望向母亲,清晰地说道:叶...黄了。
这一声不仅让周围的侍女们惊讶,连沈清辞都微微怔住。她起身走到儿子身边,柔声问:宸儿还看到什么?
夜宸的小手指向庭院中的一棵松树:又指向天空:
这般准确的观察力和语言能力,远远超出了一个五月大婴儿应有的水平。
世子真是神童啊!乳娘忍不住赞叹。
就在这时,夜璇似乎不甘被忽视,松开扶着廊柱的手,摇摇晃晃地朝母亲走了两步。虽然很快跌坐在落叶堆里,但这短暂的独立行走,已经让众人目瞪口呆。
沈清辞忙将女儿抱起,轻轻拍去她身上的落叶:璇儿也很棒。
当日晚膳时分,沈清辞将日间的事说与夜君离听。摄政王执箸的手微微一顿:可请太医看过了?
看过了,太医说孩子们身体康健,只是...比寻常孩子发育得快些。
夜君离放下筷子,目光深邃:树大招风。
这四个字道破了沈清辞心中的隐忧。她轻叹一声:我明白。只是孩子们的天赋,怕是藏不住的。
果然,不过数日,摄政王府的龙凤胎天赋异禀的消息就在京城不胫而走。
这日,沈清辞正教夜宸认字,管家来报,说是太学祭酒程大人来访。
程祭酒是当世大儒,从不轻易登门。沈清辞对夜君离道,此次前来,必是为了孩子们。
夜君离沉吟片刻:请他到书房一叙。
程祭酒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他恭敬地向夜君离和沈清辞行礼后,开门见山道:老臣听闻世子郡主天资聪颖,特来求证。若果真如此,实乃大启之福。
沈清辞示意乳娘将孩子抱来。此时夜宸正拿着一本《三字经》翻看,而夜璇则在毯子上摆弄一套七巧板。
程祭酒仔细观察片刻,忽然道:世子可认得这个字?他在纸上写下一个字。
夜宸抬头看了一眼,小手在书上指了指,正是《三字经》中一个与字形相近的字。
程祭酒眼中闪过惊异,又取出一把算盘,在夜宸面前拨弄几下:世子可知这是几?
夜宸安静地看着,忽然伸出小手,在算盘上拨出同样的数字。
天才!真是天才!程祭酒激动得胡须微颤,老臣教书育人四十载,从未见过如此聪慧的幼儿!
他又转向夜璇,取出一枚玉佩悬在空中:郡主可能取到此物?
夜璇仰头看了看,忽然一个翻身,小手在地上一撑,整个小身子腾空而起,精准地抓住了玉佩。
这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仅程祭酒目瞪口呆,连沈清辞和夜君离都吃了一惊。
老臣恳请王爷、王妃,程祭酒郑重行礼,允许老臣亲自为世子郡主启蒙。如此良材美质,若不好生栽培,实乃暴殄天物。
夜君离与沈清辞对视一眼,沉吟道:祭酒美意,本王心领。只是孩子们尚幼,此事容后再议。
送走程祭酒,沈清辞轻声道:王爷为何不立即答应?程祭酒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正因如此,才更不能草率。夜君离目光深远,程祭酒门下学子遍布朝野,若宸儿和璇儿拜入他门下,势必卷入朝堂纷争。
沈清辞默然。她明白夜君离的顾虑,但看着儿女过人的天赋,又觉若不加以培养,实在可惜。
三日后,宫中传来旨意,宣摄政王携眷入宫。
慈宁宫内,太后满面慈祥地让宫人将两个孩子带到跟前。夜宸规规矩矩地行礼,虽然动作稚嫩,却已有几分气度。夜璇学哥哥的样子福了福身,逗得太后开怀大笑。
哀家听说这两个孩子天赋异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太后命宫人取来一对九龙玉佩,这是先帝时期的贡品,哀家留着也无用,就赐给孩子们吧。
沈清辞忙领着孩子谢恩。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靖王萧煜与沈若薇求见。
沈清辞眸光微冷,与夜君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萧煜与沈若薇进殿行礼后,目光立刻被两个孩子吸引。沈若薇强笑着上前:多日不见,世子郡主都长这么大了。听说聪慧过人,不知可否让妾身抱抱?
不等沈清辞回答,夜璇忽然扭过头,紧紧抱住母亲的脖颈。而夜宸更是直接躲到父亲身后,小脸上满是戒备。
太后见状,淡淡道:孩子怕生,就不必勉强了。
沈若薇尴尬地退到一旁,眼中闪过一丝嫉恨。
萧煜却笑道:臣弟听说侄儿侄女天赋异禀,特寻来一对夜明珠,给孩子们把玩。
他命人呈上一个锦盒,盒中夜明珠足有鹅卵大小,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夜宸好奇地看了一眼,忽然扯了扯父亲的衣袖,小声道:
夜君离立即会意,对萧煜道:皇兄费心,只是这夜明珠的光泽,似乎不如内务府登记在册的那般明亮。
萧煜脸色微变:这...或许是存放不当所致。
太后何等精明,立即听出其中蹊跷,淡淡道:既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心意到了就好。
离宫时,沈清辞在宫门外遇见了等候多时的程祭酒。
老臣冒昧,程祭酒递上一卷书册,这是老臣亲自编纂的启蒙读本,请王爷、王妃笑纳。若他日改变主意,老臣随时恭候。
回府的马车上,沈清辞翻阅着那卷书册,发现其中不仅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还有程祭酒亲自注解的兵法概要、治国方略。
程祭酒这是把宸儿当做未来的储君在培养。她轻声道。
夜君离目光深沉:所以更需谨慎。
是夜,沈清辞辗转难眠。她起身来到孩子们的房间,看着熟睡中的儿女,心中百感交集。
前世的她,从未想过会有今日。那时她懦弱无能,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更别提保护他人。而今生,她不仅拥有了复仇的力量,更得到了这世间最珍贵的礼物。
夜宸在睡梦中咂了咂嘴,小手无意识地握成拳头。沈清辞轻轻抚摸儿子的额头,忽然感觉到一丝异样——夜宸的额间,隐约有一个极淡的莲花印记。
她心中一惊,忙点亮烛火细看,那印记却又消失了。
是错觉吗?她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夜璇忽然在梦中翻身,小手在空中一挥,竟将床头小几上的茶杯扫落在地。
清脆的碎裂声中,夜璇惊醒,却不见哭闹,只是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母亲。
沈清辞将女儿抱起,忽然感觉到她体内隐隐流动的内力。这般深厚的内力,绝非一个五月大的婴儿该有。
你们...究竟是谁?她轻声问,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
窗外,秋风呼啸,卷起漫天落叶。而在遥远的北方,北狄使团已经启程,向着大启京城而来。
沈清辞抱着女儿,目光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会保护好这对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夜君离的顾虑。孩子们的天赋,既是上天的恩赐,也可能成为催命的符咒。在这权谋交织的京城,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格外谨慎。
娘亲会保护好你们的。她在女儿耳边轻声许诺,如同每一个担忧子女的母亲。
月光透过窗棂,为母女二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银辉。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命运的齿轮,正在悄无声息地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