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吏独自坐在“长青界”那株熟悉的古松下,面前摆着两杯仙茗。一杯是他的,另一杯,永远为空,那是留给老伙计刘仙君的。
自刘仙君化身丰碑融入生态后,王仙吏便觉得心里空了一块。他依旧挂着“生态长老”的名头,偶尔也凭着老脸和“王会长”的关系网调解些小纠纷,但那股子精气神,终究是随着老友的离去而消散了大半。他能感觉到,自己的仙元也如同秋日的蝉翼,日渐稀薄透明。
他没有像刘仙君那样轰轰烈烈地选择融入。他这一生,圆滑、务实,讲究的是人情练达,是于细微处见功夫。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智慧可以贡献给生态做“丰碑”。
这一日,他颤巍巍地通过生态网络,给林笑笑、梵心、洛星星,以及几位与他交好、如今在生态各领域颇有建树的“后辈”发了信息,只说是“老友小聚,闲话家常”。
众人到来时,看到王仙吏气色虽衰,眼神却异常清明平和,心中都隐隐有所预感。
王仙吏没有谈生死,也没有感慨万千。他只是如同往常一样,笑眯眯地和大家聊着生态里的趣闻,哪个圈子又出了个怪才,哪两个小组因为资源分配差点吵起来又被他私下劝和了,甚至还说起了当年他和老刘刚进“反忽悠办”时,被凌云剑仙(当时还是顾云)那套逻辑搞得头晕眼花的糗事。
他的话语平实,却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将生态发展过程中那些容易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充满人情味的细节、那些维系着生态温情的“软连接”,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聊到兴处,他取出了一枚看似普通的玉简,递给林笑笑。
“笑笑啊,”他语气轻松,“老头子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是认识的人多,听过的闲话也多。这里面呢,是我凭着记忆,还有平时留意,记录下来的生态里各个圈子一些不成文的‘小规矩’、那些技术大拿们没写在说明书里的‘独门窍门’、还有哪些仙官表面严肃其实最爱听奉承话……咳咳,这个划掉。总之,就是些上不得台面,但有时候还挺管用的‘人情世故’和小窍门。你看着处理,要是觉得有用,就随便塞到哪个角落,给后来者行个方便。要是觉得没用,就当老头子我啰嗦了。”
林笑笑接过玉简,神念微微一探,心中顿时一震。这里面哪里是“闲话”和“小规矩”,这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关于生态内部非正式网络与潜藏知识的“地下宝典”!其价值,在某些方面,甚至不亚于刘仙君那部煌煌正史。
王仙吏,是用他最后的力量,为生态贡献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柔软”的遗产。
做完这一切,王仙吏仿佛了却了最后一桩心事,他端起自己那杯茶,向着空着的座位示意了一下,缓缓饮尽。然后,他对着众人笑了笑,身体便如同阳光下的冰雪,悄无声息地化作无数柔和的光点,并未融入生态架构,而是如同滋养万物的春雨般,均匀地洒向“长青界”的每一寸土地,洒向生态那无形的“关系网络”与“人情脉络”之中。
他没有成为又一座不朽的丰碑,而是选择化作了滋养生态“软实力”的养分。从此,生态成员们在无意间,或许会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许会在困境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援手,或许只是感觉生态的氛围更加温暖和亲切——那便是王仙吏最后的存在。
生态意识再次发布公告,哀悼并感谢王长老的奉献,宣告其精神已融入生态的“关系与传承”脉络。
洛星星红着眼圈,嘀咕道:“这老狐狸,连走都走得这么……不着痕迹。”
梵心双手合十,轻声道:“王施主以俗世智慧,行无相布施,功德圆满。”
林笑笑紧握着那枚玉简,她知道,这份“人情世故宝典”,将成为她理解和优化生态内部互动模式的又一珍贵参考。
魔域沙盒中,观察员记录下了又一位仙界长老的离去,以及生态那似乎变得更加“坚韧”和“难以捉摸”的氛围。他无法理解这种将自身消散于无形的奉献,只觉得仙界的行为模式,越发深不可测。
王仙吏,这位曾经的“老油条”,以最符合他性格的方式,为“灵枢”生态献上了最后的、亦是永恒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