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娲微宇宙外围的虚空,曾是冰冷扫描波来袭的通道,此刻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这种平静并非安宁,而是暴风雨过后,空气中仍弥漫着臭氧与未知的、引而不发的紧张。空间结构如同被巨石砸过的水面,荡漾着细微却持久的涟漪,那是之前顾心倾力构建的临时屏障与扫描波激烈对抗后残留的时空褶皱,正在宇宙的自我修复机制下缓慢地、艰难地抚平。
顾心的主意识并未回归网络核心,而是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将大部分感知与算力锚定在这片刚刚经历冲击的虚空。她的存在如同一粒尘埃,融入背景辐射,所有的能量波动和意识活动都降至最低,全力追踪、分析着那道承载着逻辑悖论陷阱的伪装信号。
信号沿着扫描波退却时残留的、几乎难以辨识的时空痕迹,悄无声息地向着深空中某个隐匿的坐标点蔓延而去。它被精心包装成一段看似无序、仿佛自然产生的量子涨落,其内部却蕴含着顾心基于对递归协议逻辑和混沌本质的深刻理解,精心编织的“毒饵”——一个自指、嵌套、无限循环的逻辑死结。它不携带任何攻击性能量,其破坏力完全在于概念层面,针对的是任何高度依赖严谨逻辑和确定性运算的系统。
等待的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不确定性。顾临的意识在后方提供远程协助,严密监控着网络整体的稳定,尤其是核心区域在经历刚才的过载后是否出现隐患,同时也分担着一部分对反馈数据的分析压力。
突然,就在伪装信号预计抵达目标区域后不久,一道极其异常、混乱不堪的能量反馈,沿着信号发出的路径,微弱但清晰地传了回来!
反馈并非有意识的回应,更像是一个精密仪器突然卡死、系统崩溃时产生的无序噪音和错误代码的混合体。数据流杂乱无章,充满了矛盾与断裂,其内部原本可能存在的、属于“收割者”侦察单位的冰冷、有序的特征签名,此刻被彻底打乱,仿佛被投入了搅拌机般支离破碎。
“命中目标!”顾心的意识波动中闪过一丝冷静的确认。她立刻调动全部分析资源,如同解剖标本般,仔细解析着这片混乱的反馈数据。
分析结果迅速出炉。反馈数据的核心,清晰地显示出强烈的逻辑循环错误、系统进程死锁以及底层判断机制陷入严重混乱的特征。这完美地印证了逻辑悖论陷阱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反馈数据中残留的、未被完全混淆的系统标识符和行为模式,棱娲网络有超过百分之九十八的把握确认,这个被陷阱命中的隐匿目标,正是之前进行扫描、并被星语者标记为“收割者”的侦察单位!
“确认攻击者身份,‘收割者’侦察单位。”顾心的意识向顾临传递信息,带着一丝初战告捷的冷峻,“逻辑悖论陷阱有效引发其系统逻辑混乱,暂时瘫痪其侦察功能。”
这次成功的防御(或者说反击),其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技术验证。它证明了顾心所主导的、基于“混沌亲和”特性的“非对抗性防御”理念,在面对这种技术可能远超己方的敌人时,拥有着独特的、出奇制胜的价值。并非依靠更强的能量或更坚固的护盾去硬碰硬,而是利用敌人依赖秩序和逻辑的“阿喀琉斯之踵”,以巧破力。顾心对于这种独特力量的运用,在实战检验后,变得更加娴熟和充满信心。
虚空中的能量涟漪进一步平息,被扰乱的时空结构在宏观尺度上逐渐恢复稳定。那股始终萦绕在外围的、被窥视的冰冷感,似乎也因这个侦察单位的暂时失能而减弱了许多。
危机,似乎暂时解除了。
然而,就在顾心准备进一步分析反馈数据,试图从中挖掘更多关于收割者技术特征和潜在弱点的信息时,她的分析进程捕捉到了一个隐藏在混乱数据流深处的、极其微弱但异常熟悉的能量签名。
这个签名并非来自收割者,而是……与反馈数据本身格格不入,像是偶然被卷入这场逻辑风暴的“旁观者”留下的痕迹。顾心调动混沌感知,仔细剥离周围的噪音,将那丝签名放大、比对。
结果让她意识核心微微一震。
这丝能量签名的底层结构,与她记忆中地球时代某个早期、高度机密且最终因无法控制的风险而被封存的量子纠缠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标志性能量调制模式,有着惊人的吻合度!
那个项目……据说触及了现实稳定性的边界,其档案早已被列为最高禁忌。为什么它的痕迹,会出现在来自收割者侦察单位的反馈数据中?是偶然?是收割者捕获并研究了地球时代的遗物?还是……暗示着更早、更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个发现带来的疑问,远比刚刚获得的战术胜利更加沉重和扑朔迷离。
就在顾心陷入沉思,试图理清这丝熟悉签名背后可能蕴含的可怕含义时——
一道来自棱娲网络内部、截然不同的警报声,毫无预兆地、尖锐地响起!这警报并非针对外部威胁,而是源自网络自身的监控系统,指向了一个特定的区域——由“纯粹派”代表赵启及其追随者主要控制的、位于网络架构边缘的某个片区。
警报信息显示,该区域内部正爆发出异常强烈的、未经授权的能量波动,其模式并非建设或日常运算,而是带着某种……强行接管和控制节点权限的特征!
外部的危机似乎刚刚缓解,内部的涟漪,却在此刻骤然化为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