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仿佛被那几块带着柠檬草和蜜桃香气的手工皂熏染过,连最寻常的呼吸都带着点甜丝丝的味道。那场关于“共同承担”的谈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散去后,湖底却沉淀下更为坚实的理解和信赖。
霍星澜新接的项目稳步推进,这次他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再一个人闷头硬扛。遇到卡壳的地方,他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或者走到客厅,看一会儿正对着教程研究新菜式的林绵。她系着那条小熊围裙,手里拿着锅铲,对着手机屏幕念念有词的样子,莫名有种镇定心神的效果。
“这个需求逻辑有点绕,像一团被猫咪玩过的毛线。”某天晚上,霍星澜揉着眉心从书房出来,习惯性地“汇报”进度。
林绵正把腌好的鸡翅放进烤箱,闻言头也不回:“毛线团啊?那简单,找到线头,耐心点,一点点捋顺就行了。就像我拆你那些打结的耳机线!”
霍星澜失笑,心里那团“毛线”似乎真的松动了一些。他走过去,从后面环住她的腰,下巴搁在她颈窝:“林老师高见。”
林绵被他呼出的热气弄得痒痒,缩着脖子笑:“别捣乱,我的蜜汁鸡翅快好了,今晚给你补充点捋毛线的能量!”
这种松弛而温暖的氛围,成了他们小家的主旋律。就连精打细算,也似乎变成了一种充满趣味的情趣性消费。
这天,林绵下班回来,脸上带着点神秘的笑意,手里还拿着一个看起来颇有分量的牛皮纸袋。
“猜猜我今天淘到了什么宝贝?”她眼睛亮晶晶的,像藏了星星。
霍星澜接过纸袋,入手沉甸甸的。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厚厚的大开本旧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烫金的书名已经有些斑驳——《世界经典电影指南》。书页微微泛黄,散发着旧纸张特有的、带着时光味道的香气。
“旧书摊上看到的!”林绵兴奋地解释,“才十块钱!我看里面介绍了超级多老电影,还有剧照和评论。以后我们‘家庭活动日’看电影,就不用对着视频网站犯选择困难症了,可以翻着它挑!”
霍星澜翻动着书页,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黑白剧照,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库。他注意到书页的空白处,还有一些陌生的、娟秀的字迹做的笔记,显然是这本书的前任主人。
“你看这里,”他指着一处笔记念道,“‘雨中曲的快乐,能冲刷掉所有阴霾。’看来这本书以前的主人,也是个爱电影的人。”
林绵凑过来看,惊喜地说:“真的哎!这像不像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我们用十块钱,不仅买了一本书,还买下了一段陌生人的观影心情!”
这个发现让这本旧书的价值瞬间飙升。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片单库,更成了一个承载着未知故事的物件,为他们的“电影之夜”增添了别样的仪式感和浪漫想象。
周末的电影夜,他们果然用上了这本《指南》。两人盘腿坐在沙发上,把书摊开在膝盖上,头碰头地一起翻阅。
“看这个,《卡萨布兰卡》,听说超级经典!”
“这个呢,《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
“哇,这个《七武士》,黑泽明的,会不会有点深奥?”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部听起来轻松些的法国老电影——《虎口脱险》。投影仪的光投在墙上,伴随着有些年代感的配音和画面,两人被影片中笨拙又可爱的角色逗得前仰后合。看到精彩处,林绵会下意识地翻看膝上的书,寻找对应的介绍和剧照,像在完成一种奇妙的互动。
一部电影看完,仿佛不仅欣赏了一个故事,还进行了一场与光影历史的小小对话。那本十块钱淘来的旧书,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封面的烫金在灯光下反射着微弱却温暖的光。
除了精神食粮,物质生活也在他们的共同经营下,悄然发生着变化。林绵的厨艺,在经历了“碳烤红烧肉”的洗礼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朝着更稳定、甚至偶尔惊艳的方向发展。
她不再拘泥于复杂的菜谱,而是开始理解食材本身的特性。她知道霍星澜口味偏淡,炒青菜时会少放盐,出锅前淋上一点蚝油提鲜。她知道他喜欢吃鱼,但怕腥,于是学着把鱼腌制得更到位,煎鱼时耐心等到一面金黄定型再翻面,做出的红烧鱼,鱼肉鲜嫩,汤汁浓郁,成了霍星澜赞不绝口的“保留节目”。
当然,厨房里依然少不了“惊险”时刻。有一次她尝试做糖醋藕片,想把藕片切得薄如蝉翼,结果刀一滑,在手指上划了道小口子。血珠瞬间冒了出来,她“嘶”地抽了口气。
在书房工作的霍星澜听到动静,几乎是瞬间就冲了进来。看到林绵举着冒血的手指,他脸色都变了,二话不说,拉起她的手就到水龙头下冲洗,然后翻箱倒柜地找创可贴。
“怎么这么不小心!”他语气带着责备,但动作却轻柔无比,小心翼翼地用碘伏棉签消毒,再仔仔细细地把创可贴贴好,边缘按压得服服帖帖。
林绵看着他紧绷的侧脸和专注的神情,心里那点害怕和疼痛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反而有点甜丝丝的。她小声说:“没事,就破了一点点皮。”
“一点点皮也是破了。”霍星澜处理好伤口,这才抬头看她,眉头还蹙着,“以后这种动刀的活儿,等我回来做。”
“那不行,”林绵扬了扬贴好创可贴的手指,“这可是我为这个家奋斗的勋章!再说了,熟能生巧嘛,下次我肯定能切好!”
霍星澜看着她倔强又乐观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啊……”
这个小插曲,没有带来任何阴霾,反而像一点小小的佐料,让日常的滋味更加丰富。那盘最终完成的糖醋藕片,虽然藕片厚薄不均,但酸甜可口,被两人吃得精光。林绵还在“霍林纪事”上画了个贴着创可贴的小手指,旁边写着:“厨房勇士负伤记,但糖醋藕片大获全胜!”
霍星澜也在悄然改变。他那个项目顺利结束后,拿到了一笔不错的报酬。他没有像以前那样,第一时间想着存起来或者规划大件消费,而是默默地观察了林绵几天。
他注意到,林绵那个用了好几年的帆布包,边缘已经磨得起毛,背带也有些开线了。她一直说还能用,没必要换。他还注意到,她偶尔会翻看手机里以前旅行时拍的照片,眼神里流露出对远方的向往。
于是,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周末傍晚,两人吃完饭,照例窝在沙发里消食时,霍星澜状似无意地开口:
“绵绵,我们……是不是好久没出去走走了?”
林绵正抱着靠枕昏昏欲睡,闻言懒洋洋地“嗯”了一声:“是啊,不过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我项目结款了。”霍星澜继续说,“我们……要不要安排一次短途旅行?就周末两天,去附近的城市转转?或者,给你换个新包?你那个包都快退休了。”
林绵瞬间清醒了,坐直身体,眼睛瞪得圆圆的:“旅行?新包?”她先是眼前一亮,随即又像想起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算了吧,出去一趟又要花钱,包也能将就用……”
霍星澜握住她的手,打断她的话:“听我说,我们现在是在经营生活,不是仅仅在生存。适当的‘浪费’,是为了更好的积蓄能量。而且,”他顿了顿,看着她,“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别的城市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他的话,像一阵温柔的风,吹散了林绵心里那点关于“预算”的纠结。她看着霍星澜认真的眼神,心里软成一片。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或者一个新包,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告诉她,他看到了她的付出,也记得她的喜好,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在现实的土壤上,为他们共同的生活,栽种一些浪漫的花朵。
最终,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旅行计划提上日程,作为下一个阶段共同努力的目标,需要更精细地规划和储蓄;而新包,作为对她近期“卓越持家”的奖励,立刻执行!
第二天,霍星澜就拉着林绵去了商场。他没有选择那些昂贵的奢侈品店,而是找了一个设计简约、质量不错的小众品牌。林绵在店里试背了好几款,最后选中了一个橄榄绿色的斜挎包,皮质柔软,容量适中,既实用又百搭。
当她背着新包,在试衣镜前左看右看时,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一点点羞涩的满足,让霍星澜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就这个了?”他问。
林绵用力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嗯!”
走出商场,林绵背着新包,脚步都变得轻快了许多。她时不时低头看一眼,或者用手摸一摸柔软的皮质,嘴角始终上扬着。
“霍星澜,谢谢你。”她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说。
霍星澜揽住她的肩膀,把她往自己怀里带了带:“谢什么,这是你应得的。我的领导辛苦了。”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也染上了那份轻快的喜悦。
生活,仿佛进入了一段风和日丽的航程。他们像两个技艺日渐娴熟的舵手,驾驶着名为“家”的这艘小船,在时而平静时而微澜的生活海面上,稳稳地向前。他们学会了在精打细算中寻找乐趣,在平淡日常里制造惊喜,在彼此的世界里开拓疆土,更在无声的陪伴和有力的支撑中,确认着对方就是自己最想要同舟共济的那一个人。
窗外,梧桐树的叶子愈发茂密,投下大片大片的浓荫。夏天,正带着它特有的热情和生命力,悄然来临。而属于霍星澜和林绵的故事,也随着季节的更迭,酝酿着新的、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