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将最后一本诗词典籍合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她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尽管知道前方可能布满荆棘,但她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她轻声对自己说道:“无论如何,我都要拼尽全力。”说罢,她吹灭蜡烛,躺到床上,在期待与忐忑中渐渐进入梦乡。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纸的缝隙,轻柔地洒在陶若的脸上。她悠悠转醒,习惯性地伸手去摸放在枕边的诗词手稿,却摸了个空。她猛地睁开眼睛,睡意瞬间消散,目光急切地在床榻周围搜寻,然而,那沓凝聚着她多日心血的手稿踪迹全无。
陶若的心陡然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迅速起身,胡乱披上一件外衣,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地寻找起来,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可依旧不见手稿的影子。“怎么会这样……”陶若喃喃自语,心急如焚,额头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她深知,这份手稿对于即将到来的诗词大会至关重要,没有它,自己的准备便如同缺了关键一环。
陶若几乎是冲出门去,抓住路过的一个丫鬟,急切地问道:“你有没有看到我放在房里的诗词手稿?”丫鬟被她的模样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回答:“没……没有啊,小姐。”陶若又拉住其他几个下人询问,得到的皆是同样的答案。她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已然有了怀疑对象——李夫人。想必是李夫人知晓她准备在诗词大会上证明自己,故而使出这般卑劣手段,想要让她会前受挫,无法正常发挥。
陶若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焦急,决定在府内展开更全面的搜寻。她先来到书房,这里是她创作手稿的地方,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的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但陶若无心欣赏。她在书桌上下翻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手稿的地方,可依旧一无所获。
就在陶若感到绝望之时,一个打扫庭院的老仆路过书房,见她神色慌张,便上前询问。陶若将手稿失踪的事情告诉了他,老仆思索片刻后说道:“小姐,今早我看到有个陌生下人在这附近鬼鬼祟祟的,行为十分可疑。我当时还纳闷,咱们府里何时来了这般眼生的人。”陶若心中一凛,忙追问:“您看清他的模样了吗?他往哪个方向去了?”老仆回忆道:“模样倒是没看清,只记得穿着一身灰衣,匆匆往花园那边去了。”
陶若来不及多想,立刻朝着花园方向奔去。花园里,繁花似锦,香气扑鼻,但此刻陶若无心欣赏这美景。她四处寻找,询问每一个遇到的下人,却依旧没有得到关于陌生下人的更多消息。
此时,大哥听闻消息匆匆赶来。他看到陶若焦急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赶忙安慰道:“小妹,你先别慌。手稿丢了,咱们一起找。我这就派人在府里仔细搜查,一定能找回来。”大哥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安排府中的护卫和家丁,让他们分散到府内各个角落寻找,并着重留意那个陌生下人的踪迹。
陶若感激地看了大哥一眼,说道:“大哥,我怀疑是李夫人……”大哥微微点头,说道:“我也猜到了几分。她见你准备在诗词大会上崭露头角,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打压你的机会。不过小妹,你先稳住心神,即便手稿一时找不到,以你的才学,也定能在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
在大哥的安慰下,陶若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但她的心中依旧充满担忧,没有了手稿,那些精心准备的诗词内容虽已牢记于心,可临场发挥时难免会有些许影响。而且,李夫人此次出手,说不定还有后续的阴谋。
府中的搜寻工作紧张地进行着,护卫们仔细检查着每一个房间、每一处角落,家丁们也在四处打听陌生下人的消息。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却始终没有传来好消息。
陶若和大哥站在花园中,望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满是焦虑。陶若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助。大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小妹,别灰心。咱们再等等,说不定马上就有消息了。”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可陶若却觉得这香气刺鼻无比。她望着眼前熟悉的花园,心中暗暗发誓:“李夫人,若是真的是你所为,我定不会轻易放过你。即便没有手稿,我也定要在诗词大会上让你见识我的厉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中的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愈发炽热,照在众人身上,却驱散不了陶若心中的阴霾。手稿失踪,追查能否有结果?没有手稿,陶若能否在诗词大会上正常发挥,挫败李夫人等人的阴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陶若和大哥,只能在这焦急的等待中,期盼着奇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