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过河远镇,商业比不过驻马镇。他也想改变现状,提高政绩。不仅可以在同僚面前长脸,也是升迁的途径,不想往上爬的官都不是好官。
一下子听到自己管辖的地方,多出七八千亩良田,怎不让他兴奋和激动。盛镇守肉掌狠狠啪在桌子上,桌上的茶杯盖子都跳了两下,差点没把莲花湖杨里正的胆给吓破了。他趴在地上把身子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盛镇守说:杨里正,你起来,带本官去看看你们村的八千亩良田。要是情况属实,本官会给你大大的奖励。回头又对钱师爷吩咐:赶快备马车,你和本官一同去。
钱师爷领命去安排马车和随行人员。杨里正被小阴山罗里正扶了起来,在他耳边轻声问:老伙计,你没瞎说吧?真种了八千亩稻?杨里正这才回过神来,原来镇守大人不是发火,不是要治他的罪。而是听了他的话激动不已,想要看看稻田,来个眼见为实。这下他放宽心了,莲花湖的沼泽地,万亩良田不怕人看。
杨里正缓了缓心神说:罗老哥要是没什么要紧事,也一块去瞧瞧。今天我们莲花湖还有一件大事,有五六户人家乔迁新居,这可是比过年还热闹。
白鲢湖韩里正不屑的说:从破草棚子搬到新草房,也叫乔迁新居。真是井底之蛙,今天我倒要跟着镇守大人,到莲花湖看看八千亩稻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九里坡里正也附和:我也要跟着去长长见识。其他里正也不甘示弱,吵嚷着要同行。
每个里正都有马车,连最穷的莲花湖里正,也有一头骡车,骡车比马车速度慢些,但比马车更有耐力。
很快官道上就出现了十几辆马车,这个壮观的景象吸引了众人,都在纷纷打听,这些车上人是谁?这要到哪里去。九里坡的人认出自己里正的马车,可里正没下车,继续往北走。小阴山人也认出自己里正的马车,里正也没下车,跟着车队往北走。这是要上落花湖,还是白鲢湖?莲花湖他们根本不考虑。
十几辆马车停在莲花村口,并没有出现围观的事,只有几个小男在路上玩滚竹圈。现在莲花湖人都有事做,人人忙挣钱,哪有时间看热闹。何况今天有好几家人办酒席,忙都忙不过来,谁有空看马车骡车。
杨里正认得其中一个是麻四姑的孙子旺财,忙招手让他到黄泥村,把杨秀才,朱监生,安子娴叫来,就说镇守大人下来视察,让他们快快来迎接。
旺财是个十岁多的孩子,虽然跑得气喘吁吁,还是把里正说的话转达的很清楚。安子娴对镇守大人并不感兴趣,他视察不祝察跟她没关系,只是让安子超和安子山去接待。小叔公是村长,自然也少不得要去作陪。还有杨家寨,朱家村,肖家村的村长,也忙不迭的跟了去。这对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小官来说,能见到镇守大人,也是一种荣幸。
盛镇守被师爷搀扶着下了马车。朝四下里张望,黄泥村掩在树荫里,只看到几间低矮的草房。但眼前一条整洁干净的石板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急忙朝石头路走去,众里长跟在镇守大人身后,都暗自吃惊。莲花湖有能力铺一条可容两辆马车通过的石头路,这得多少银子?
盛镇守问:这是你们村修的?你们村哪里来这么多银子?这也是众里正想问的事。作为最底层的村官,他们知道要做成一项工程有多不容易。别看那些老百姓平时都淳朴善良,可不给工钱让他们干活,一天两天可以,十天半月的你试试,就算知府也休想差遣他们。而眼前这条宽敞平坦的石板路,不是十天半月能修好的。
杨里正说:每户在沼泽地有田产的人家,都要出满两百个义务工。没有田产的人家来修路,一天五文钱。不够的银两由安姑娘出。
盛镇守问:安姑娘是谁?杨里正回:安姑娘是黄泥村安有禄的女儿,她太祖父是有名的秀才安兴邦。在沼泽地开垦良田,在村子里开为民杂货店,给村民赊粮赊钱。
修石板路都是安姑娘带人做的。还有从三湖镇到莲花湖这一路上,各村口驿站旁的杂货店,都是安姑娘家的产业。
盛镇守惊讶不已,女人会经商做生意不稀罕。他盛家女儿从小便被培养教育,学经营之道。他惊奇的是在这种穷乡僻壤,会有这种气量和魄力的女子,自己赚到钱后,竟用来造福乡邻。
这时杨秀才,朱监生等一行人匆匆赶来,他们有身份,和盛镇守行上下属之礼。五叔公和另几个村长,安子超,安子山是草民,见官是要跪拜的。杨里正把众人介绍给盛镇守,一群人也不坐马车,沿着光洁的石板路往西走。
走到尽头,看到一群人在用石头铺路,叮叮当当的敲石声不绝于耳。看到一群陌生人,干活的村民停下手中活计,对他们偷偷行注目礼。等人走远后,才敢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