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期满之日的凌霄殿朝会,气氛与一月前那次声讨陈卷的会议截然不同。虽然依旧不乏审视的目光,但多了几分等待结果的平静。
陈卷手持最终修订完善的试点总结报告玉简,立于殿中,心境也比一月前沉稳了许多。他不再是那个急于证明自己的飞升者,而是一个经历了挫折、反思与调整,对管理之道有了更深切体会的实践者。
他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回避问题。报告的前半部分,详细展示了雷部在引入新系统后,在常规任务效率、精准度以及安全系数上的提升数据,用图表清晰地呈现了变革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他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隐患:包括对复杂目标处理速度的下降,以及部分仙吏在考核导向下出现的“策略性选择”任务倾向。
对于御马监,他的汇报则更具哲学思辨色彩。他承认,在传统的、追求“效率”和“量化产出”的维度上,御马监的试点成果“不明显”。但他着重描述了其在“无为而治”理念下,所展现出的“系统内在稳定性”、“个体(天马与仙吏)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最关键的是——在本次迎宾大典中表现出来的、超越以往的“关键时刻整体可靠性”。他将此归结为一种不同于“有为法”的、“无为法”所带来的独特价值。
最后,他总结道:“陛下,诸位上仙。此次试点,让臣深刻领悟到,管理之道,绝非一成不变,更非一味求‘快’求‘严’。雷部需雷霆手段,明晰规章,此乃‘有为’之必要;御马监需顺其自然,涵养本源,此乃‘无为’之智慧。何处该‘有为’,何处该‘无为’,何时该‘精确’,何时该‘模糊’,需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存乎一心。管理之妙,在于把握‘度’的艺术,在于‘合适’二字。”
这份报告,既展现了成果,也坦诚了问题,更体现了他个人的成长与理念的升华,可谓滴水不漏。
玉帝端坐九龙椅,静静听完,目光落在陈卷身上,良久,开口问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直指核心的问题:“陈卷,依你此番经历看来,雷部与御马监,其所行之法,孰优孰劣?”
这是一个陷阱般的问题。无论回答哪边更优,都可能得罪另一方,或者显得自己理念不坚。
陈卷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朗声答道:“回陛下,臣以为,二者无所谓优劣,唯有是否‘合适’。犹如良医治病,热病需用寒药,寒症需用热药,若药不对症,纵是仙丹亦可能成毒药。雷部执掌天罚,关乎天道公正与三界秩序,需令行禁止,标准明晰,故需‘有为’之法治,以追求极致之公正与效率。御马监蓄养灵兽,关乎生灵本性与其长远潜力,需顺其天性,营造和谐环境,故‘无为’之法治,更能涵养其根基与灵性。为政之道,在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非以一刀切之法定优劣高下。”
这番回答,既肯定了雷部的路径,也扞卫了御马监的价值,更点出了管理的精髓在于“适配性”,可谓圆满。
玉帝闻言,笼罩在祥光中的面容似乎微微松动,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之色。他缓缓颔首。
“善。”玉帝的声音传遍大殿,“陈卷于两处试点,虽经历波折,然能吸取教训,融会贯通,明辨‘有为’与‘无为’之理,其法于雷部已见成效,其理于御马监亦有启发。朕心甚慰。”
停顿片刻,玉帝宣布了最终决定:
“即日起,设立‘天庭效能优化司’,专司天庭各部司流程优化、效能提升之事宜。擢升陈卷为效能优化司司主,秩列正五品仙职。雷部、御马监试点之经验教训,编撰成册,作为范本,供各部司参考借鉴。”
“臣,陈卷,领旨谢恩!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隆恩!”陈卷压下心中的激动与澎湃,深深拜下。他知道,自己终于在这仙界,真正站稳了脚跟,拥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平台。
“此外,”玉帝的目光扫过众仙,最后落回陈卷身上,“西方极乐世界使者团,对汝之新法颇有兴趣,后续交流合作事宜,亦由汝效能优化司负责接洽统筹,望汝能把握好分寸,扬我天庭之威,促东西之谊。”
“臣,遵旨!”陈卷再次领命。这意味着,他不仅要应对内部的变革阻力,还要开始与外部势力进行博弈。
朝会散去,陈卷成为了天庭新晋的实权仙官。但他心中毫无轻松之感,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权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他将被推向更多、更复杂的矛盾与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