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朱元璋的确是搞明白要怎么建立一个新王朝了。】
【隋文帝杨坚:民心是最重要的东西,官员士绅是必不可少的中间阶层,都拿到手了,王朝水到渠成。】
大隋世界中,杨勇仔细回忆,突然有些疑惑。
“父皇,您在创建大隋的时候,似乎没有特别注意民心和官员士绅?”
隋文帝哈哈一笑,抚摸白须。
“对。你可知道为何?”
杨勇一脸茫然地摇头。
“儿臣不知。”
隋文帝顿时心中冒火。
这个傻小子,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他冷冷地开口道:
“那是因为大隋情况和其他朝代不同!”
大隋继承的是北周。
北周的统治阶层并不是什么官员士绅,而是关陇军事集团。
关陇军事集团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
为躲避战乱,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都建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坞堡。
那种在其他王朝随处可见,散居各地的村落,北朝是不存在的。
换言之,北方绝大部分的人口要么在城市,要么在坞堡。
控制这一个个大小坞堡的,就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大小官员贵族。
既然人口都在坞堡,那隋文帝只需要拉拢住坞堡的主人就行。
坞堡的子民百姓,由坞堡主人自己控制解决。
隋文帝淡淡道:
“朕不想拉拢百姓吗?问题是那些坞堡的主人怎么可能让朕直接绕过他们去和百姓接触?”
“朕只需要解决这些坞堡主人的需求就行了。”
杨勇这才恍然大悟,随后又道:
“那父皇您又是怎么解决坞堡自我封闭的问题呢?”
隋文帝罕见地露出自得表情。
“只需天下一统,坞堡自然瓦解!”
归根结底,坞堡只是一种战乱时代的特殊产物。
它的数量再多,能辐射的区域依旧有限。
当天下一统,百姓们失去了战乱的威胁,自然而然就会走出坞堡。
因为坞堡控制范围之外还有大量因战乱而失去主人的土地。
朝廷只需要宣布百姓开垦无主之地便能成为主人,自然就会有大量百姓自发离开去追求新的土地。
杨勇呃了一声,道:
“那坞堡主人要是不给百姓离开呢?”
隋文帝哂然一笑。
“若真有这种不长见识之人,朕之刀刃也未尝不利!”
都已经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了。
隋文帝还需要担心这些坞堡主人的威胁吗?
更何况,顶层的那些坞堡主人,也就是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早就和杨坚站在一起分享国政大权了。
国家发展得越好,这些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大族就能从大隋国政中分润到更多利益。
那些中小坞堡主人,在隋文帝和核心大族的联手面前,狗屁不是!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一名年轻的将领出现。
【朱元璋养子、侄子李文忠。】
这几年,朱元璋一直在有意识地提拔“自己人”。
之前镇守洪都的朱文正和现在的李文忠,都是这种提拔的体现。
李文忠虽然年纪轻轻,但有朱亮祖等宿将辅佐,进攻异常顺利。
他们先后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进攻余杭。
朱亮祖看着面前的余杭城,非常愤恨地对着朱文忠开口。
“大帅,这里的守将谢五,是谢再兴那个王八蛋的弟弟!”
张士诚似乎和“再兴”这个名字有缘,南北各有一个“再兴”帮他驻守城池。
和北边泰州的严再兴相比,这个余杭守将谢五的哥哥谢再兴,和朱元璋这边是有仇的。
谢再兴曾经是朱元璋麾下守将,还跟耿炳文里应外合,打败过张士诚的围攻。
不曾想,在张士诚金钱开路的收买下,谢再兴竟然背叛了朱元璋,还反过来进攻控制的东阳。
当时刚刚二十岁的李文忠领兵和谢再兴对抗,将其俘虏并斩杀于市集。
但谢再兴的弟弟谢五,以及其五个儿子依旧在张士诚麾下效力,如今正好镇守余杭城。
“叛徒……”李文忠自言自语,随后开口道:
“派人去劝降吧。”
“啊?”朱亮祖大吃一惊,“大帅,那可是叛徒啊!”
张士诚的部下也就算了。
自家叛徒难道不是必须弄死吗?
李文忠笑了笑,淡然道:
“叛徒谢再兴已经死了,谢五和谢再兴的儿子们当初也只不过是听从哥哥、父亲的命令行事。”
“若我们这都要追究,怎么能帮助主公夺取天下呢。”
劝降书很快送到了城中守将谢五面前。
谢五呼出一口气,抬头看着面前五个侄子。
“怎么办?”
几名侄子对视一眼,战战兢兢地开口。
“咱们背叛了朱元璋,他真的不杀我们?”
谢五想了想,道:
“若是别的主公,我们必死。”
“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养子,朱元璋仁义之名天下皆知,我们投降应该能活。”
“赌一把!”
很快,余杭城门打开。
谢五带着五个侄子跪在李文忠面前。
“叛臣谢五,自请大帅处置!”
朱亮祖看着这些叛徒,心中怒火腾一下就起来了,厉声对李文忠道:
“大帅,反正他们都已经投降了,现在就杀了他们吧!”
在场的其他将领也齐声道:
“大帅,杀了他们,为当年被背叛枉死的兄弟们报仇!”
谢五等人汗流浃背,各种磕头求饶。
李文忠注视着谢五等人,缓缓摇头。
“我既然允诺留他们一命,那就不能杀。”
“这是我作为主帅的命令,更是吴王主公的意志!”
【李文忠最终并没有杀掉谢五叔侄,遵守了投降不杀的承诺。】
翌日,李文忠领兵抵达杭州城外。
“派人去劝降……咦?”
在李文忠惊讶的目光注视下,杭州城的城门打开了。
负责镇守此地,被张士诚封为杭州行省平章政事的潘元明率领杭州城内的万余守军出城,丢下武器投降。
李文忠惊讶地对潘元明道:
“阁下竟然如此识时务?”
潘元明笑了笑,诚恳地开口道:
“大帅连谢五这样的叛徒都能饶过,更何况是跟吴王殿下没有任何仇怨的我呢?”
“大帅,请进城吧。”
李文忠露出笑容,看了一眼身旁的朱亮祖。
“朱大哥,看到了吧?”
朱亮祖心服口服,对着李文忠拱手。
“大帅果然不愧是大帅,朱某心服口服!”
【就这样,原本主要任务仅仅是负责牵制杭州方面的李文忠超额完成了攻克杭州的计划,甚至比北面的主力徐达、常遇春时间还要更短。】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这个李文忠朕是有印象的,之前来投奔朱元璋的时候还只不过是个懵懂少年,如今竟然都这么出色了?】
【秦始皇嬴政:朱元璋教育孩子是有点本事的,李文忠年纪轻轻都能独当一面。】
【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绝招,和大家说一下?】
大明世界,朱元璋含笑看着弹幕,眼眶却突然有些通红。
那时的朱元璋处于事业上升期,成天忙于军事政务。
就连亲生儿子朱标都是好几天才能抽空一见,更何况是侄儿李文忠?
除了指派大儒教育之外,负责真正在生活中教导李文忠的其实是马皇后。
“皇后……”
朱元璋抬头看天,心中怀念着那道倩影,一时间竟有些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