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天倒是没想到朱元璋的反应会这么大。
因为他对朱文正之死也和后世之人一样也是十分存疑。
这会雍正站出来说话了:“明太祖不要激动。
其实后世人之所以有此猜测也并非全无道理。
毕竟在这之前前朝已经有前例可循。
南陈陈霸先死后,其侄陈蒨被大臣拥立继位,原太子陈昌则被陈蒨派人推入水中溺亡。
无独有偶,北周宇文泰之侄宇文护独揽大权后更是接连杀害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
虽然他并没有称帝,但他所做之事已经与帝王无异。
如他们二人一般的还有唐末十六国时期的后赵暴君石虎。
他们三人都曾经是开国皇帝的侄子,最后都将皇帝的儿子杀害后掌握政权。
就算你出于这些原因将朱文正废黜,相信诸位皇帝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话一出许多皇帝纷纷点头附和。
尤其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雍正所举的前两个例子他是知晓最清楚的。
说到底侄子就算再亲,那还能有自己的儿子亲?
为了巩固自己儿子的地位,将权势滔天的侄子给废黜也在情理之中了。
乾隆则是接过雍正的话头继续说道:“从法理上来说,朱文正才是你父朱世珍(朱五四)的长房嫡孙。
如果你出点什么意外,当时他越过年仅十岁的朱标继承你的位置旁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况且以朱文正在军中的影响力,他若是继位的话恐怕有不少人会拥戴于他。
出于这项考虑,如果换做朕是你,朕可能也会效仿你的做法。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朱元璋气哼哼的说道:“文正仅比咱小八岁,咱当时正值壮年,为何要担忧这个问题?
何况以咱的寿元来说,还怕熬不过文正吗?
再者说了,当时与文正一样情况的还有保儿(李文忠)
若咱要因担忧这个问题将文正废黜,那为何要放过保儿?”
朱元璋这话说的也是不无道理。
朱文正是他侄子,李文忠则是他外甥。
从关系上来说,二人倒也相差不大。
乾隆低声嘀咕道:“李文忠之死也是相当存疑啊。”
朱元璋把眼一瞪:“你这鞑子说什么?!”
任小天连忙劝解道:“叔,您不要激动。
诸位皇帝也是猜测而已,又不是针对你。
何况您举的这个例子还是有些不太恰当。
李文忠虽然是您的外甥不假,但他毕竟是外姓人。
从法理上来说,您也没有可能把大位传给朱家之外的人。
而且李文忠这个人十分识趣,除了打仗之外平时都表现的极为低调。
他在军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也远远不如朱文正这个大都督。
就算您要出什么事,继承大位的人也轮不到他来做。
可朱文正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这可不是猜忌您啊,就算朱文正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废除的。
相信我们大家也都跟雍正皇帝说的一样,不会因此对您产生什么不好的印象。”
朱元璋饶自辩解道:“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咱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废了文正的。
咱已经说过多次,咱是因为他私下与张士诚暗通曲款才会亲至洪都。
后来在咱妹子的劝说下,咱才没有将他怎么样。
只是这小子不服咱的管教,咱怎么训诫他都不管用。
最后咱气不过拿家法打了他几下,谁知道他就因此抑郁而亡了呢。
咱后来也觉得愧疚,最后不是追封了他的儿子为靖江王了吗?”
朱元璋这话说的倒是不错。
朱文正之子朱守谦于洪武三年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正式就藩桂林。
他们这一脉是唯一不属于朱元璋血脉的亲王。
同时朱文正一脉也是传袭时间最久的藩王,一直到南明永历四年才为清朝所灭。
甚至朱文正的后代朱亨嘉还曾在大明灭亡后短暂称帝。
虽然很快就被推翻,但也算给朱文正争了点面子。
见任小天仍旧有些怀疑,朱元璋气哼哼的说道:“咱这一辈子杀人无数。
死在咱刀下的功臣也是不计其数,咱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任小天连忙摆手道:“我这也是合理的怀疑,既然叔您这么说,那咱就别揪着这个事不放了。
方才我也说过,这就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咱能再见到文正,咱对他一定不会再像之前一样了。”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后悔了,只是他要强了一辈子实在是说不出服软的话来。
任小天见朱元璋如此也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
只能希望这个妥懽帖睦尔所处的时期,朱文正还没有死吧。
不然朱元璋这个愿望怕是要落空了。
随后他继续说道:“我叔称王的次年,再次发动大军兵围武昌。
陈理坚守不住,只得与张定边一起献城投降。
到这儿我叔算是彻底掌控了陈友谅原来的地盘。
又过一年,养精蓄锐后我叔开始把目标放在了和他毗邻的张士诚身上。
这些年张士诚可是没少恶心他。
如果不是陈友谅的威胁更大,我叔第一个灭的肯定是张士诚。
不过我叔目光十分敏锐,他料定了张士诚难以有什么大的作为。
所以才会首先灭了陈友谅。
张士诚也正如我叔的预料一般。
在他掌握了大片土地之后便懈怠了,再也没有刚起兵时的锐意。
这也是大部分农民义军首领所具有的通病。
再加上他这个人见利忘义、首鼠两端,难以成什么大气候。
且因为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他的经济实力也是众多割据势力中最强的。
于是偏安一隅的他就开始了纵情享乐,他的部下在他的带领下也是迅速腐化。
光说是一点诸位就能看出张士诚没有远见。
那就是我叔在和陈友谅决战时,张士诚居然选择作壁上观。
最终导致我叔吞并陈友谅,一跃成为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大者。
张士诚的犹豫给自己培养出一个灭了自己的强敌,只能说他是自作自受了。
但凡他当初能在后面牵扯一下我叔的精力,那陈友谅也未必能灭的这么快。
只能说张士诚是咎由自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