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汪洋的尽头,两兄弟的冒险似乎就要画上句号了。说实在的,不管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不管是啥原因,他们俩都得去青离宫探个究竟。这不仅仅是为了给他们的师父全心子争口气,更是为了那些住在附近的乡亲们,为了普天之下的众生,还有他们一直信奉的玄门道义,他们也得去青离宫问个水落石出。
但是,两兄弟似乎已经没有了去青离宫的那股劲儿。对他们来说,就算道法再厉害,如果对众生的生死不闻不问,那这道法和所谓的魔道又有啥两样呢?他们觉得,不如打破正邪的界限,把一切混在一起,专心修炼,哪怕最后只有一个真正的高玄出现,也算是玄门大教没辜负当初的真谛。
两兄弟坚定地转过身,心里带着一个念头,决定去四处走走,看看玄门现在到底咋样了。他们想弄清楚,是否还有像他们师父说的那样,人族之本还在,是否还有所谓的玄门道义,这天下是否还有任何一个宗门,真正配得上玄门之名。
有了这样的念头,青离宫自然不再是他们的目标。两兄弟下定决心,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就这样直奔天下,去寻找他们心中真正的玄门。
实际上,当时的两兄弟有点儿偏激,也有点儿年轻,很多事情的思考只是一时冲动,也容易听信一面之词,却没考虑到世间之道有对有错,也有许多难以分辨对错的情况。
就像空城那档子事,他们只听了过路人的片面之词,心里就把青离宫的一切都否定了,却没深思过路人的说法是否靠谱,也没考虑到过路人只是个普通百姓,对于当年的事情又能知道多少,又有多少是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再说了,过路人又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消息呢?仔细想想,他所知道的多半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这样一来,当年的真相可能就是有人在造谣。
要是路人甲的话靠谱,那青离宫脚下的那场混战,可真是害惨了整城的老百姓,连那些老弱病残都没能逃过一劫。青离宫那帮子深谙道法的高人,怎么可能对这些事视而不见,对那些人的生死漠不关心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的师父——一个被青离宫扫地出门的打杂小弟,又怎么会有那么一颗正义感爆棚的心,老是帮衬着附近的乡亲们呢?
说到底,不管路人甲的话是真是假,只要上青离宫一探究竟,啥事儿不就都清楚了嘛。再说了,如果当年真的是两个正邪高手对决,那神通道法的威力能影响到整个城市,青离宫的高手们又怎么可能没察觉?毕竟,以生大帝的本事,区区两百多里地,任何邪祟的风吹草动他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管?至少也得派弟子们去查个明白。
当然啦,事情可能并不像我们推测的那样,真相可能只有上青离宫才能弄明白。但是,那两兄弟也太容易相信路人甲的话了,就这样轻易地跑去其他地方了。
一路上,两兄弟先往西南方向跑,考虑到西南边左边有南海可以通往苍云,右边则是蛮荒古域,而泊阳谷这个天堑要道,正好是大帝宗门的所在地。至于往西走,西昆仑瑶池仙境只收女弟子,他们俩对此没啥兴趣,再往西去,须弥山上的须弥宫全是些出家人,他们俩只信道家,根本没放在眼里。
就这样,两兄弟先到了南海,转悠了老半天,包括苍云宗、九方水阁等好几个宗门,挨个儿打听。最后发现,以苍云宗为首,这地方的宗门确实配得上“玄门”二字,于是他们就打算去拜师。最先去的,就是苍云宗。
在那古老的苍云宗,收徒规矩可真是别具一格。想要入门的小伙伴们得把自个儿的精血滴在九现神堂白云殿前的一块叫苍龙石的神奇石头上。有这么个传说,如果苍龙石对你的精血有感觉,那精血就会被石头“嗖”的一下吸进去。这说明,哪怕你天赋一般,只要心地善良,苍云宗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他们会倾囊相授,把宗门的绝学都传给你。但是,如果苍龙石对精血不感冒,那精血就会变成白雾,瞬间消失。就算你天赋异禀,根骨惊奇,也得被拒之门外。就算是皇亲国戚,苍云宗也不会网开一面。
话说有这么一对兄弟,他们对武学有着无比的渴望,就踏上了通往苍云宗的山路。到了苍龙石前,他们按规矩滴下精血,结果两股白雾在石头上升腾起来。负责收徒的师父一看,知道他们资质非凡,但规矩就是规矩,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不过,当时在场的白乾一,虽然还不是大帝,但他特别爱惜人才,没让他们立刻走,而是让他们稍等,亲自写了封信给他们,并告诉他们拿着这封信去剑隐门拜师。
两兄弟对白乾一的恩情感激涕零,他们知道剑隐门在遥远的北疆,于是没在泊阳谷多停留,直接下山,开始了前往北疆的漫长旅程。路途遥远又艰难,他们马不停蹄,经过几个月的跋涉,终于到达了北疆。
但是,北疆正闹着动乱呢,剑隐门正在中心地带和万魔渊的魔军打得火热。幽冥血海附近的大雪山一带,正是两兄弟必经之地。当时,正邪两道的势力都在那儿集结,大雪山作为正道的据点,虽然暂时没打大仗,但小摩擦和冲突还是免不了的。
两兄弟路过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和两边的人都打了个照面。如果他们先遇到的是剑隐门的弟子,那他们后来的故事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但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他们先遇到的是万魔渊魔宗的弟子。在魔道里,很多人自称是魔宗的后代,他们大多是魔宗分裂后的分支。因为历史上魔宗和仙宗、道宗这些正道势力不对付,所以这些后世的魔宗弟子在世人眼里,常常被归为邪道。但这不代表他们个个都是大坏蛋。
两兄弟遇到的正是万魔渊魔山老祖的嫡传弟子,有九世魔童之称的宫离宫九华。宫九华虽然是魔宗弟子,但他待人接物很有礼貌,心胸宽广,就算两兄弟本事不大,他也没看不起他们。
宫九华的弟子们办事时,误以为两兄弟是正道的敌人,就把他们抓了回来。经过一番仔细询问,发现抓错了人,虽然两兄弟是玄门的人,算是正道,但他们和当前的战事没啥关系。宫九华知道后,立刻放了他们,还给了他们一块令牌,告诉他们路上遇到麻烦,就亮出这块令牌,保证畅通无阻。
两兄弟对宫九华的宽宏大量佩服得五体投地,收下令牌就告别离开了。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他们果然一路顺畅,顺利到达了正道势力范围。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大雪山凌烟阁的弟子,说明了情况,得到了指引,朝着剑隐门的方向继续前进。
两兄弟觉得,在战乱之地拜师不太合适,决定穿过纷争,直接前往剑隐门的宗门。他们相信,一旦拜师成功并得到师门的指派,他们再回来时,就有了正当的身份。此外,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修为太低,留在这里只会添乱,不如直接去剑隐门更实际。
于是,兄弟俩来到了残山,拿出白乾一的书信,向值守的弟子说明了来意。他们满心期待地以为拜师的事儿就要成了,但没想到剑隐门的收徒规矩也挺严。即便有白乾一的推荐信,他们还得在剑崖上找到自己的本命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剑隐门的弟子。
话说那剑隐门,武林中剑法超群的神秘门派,门下弟子个个都把练剑当成终身事业。每个弟子都曾在剑崖上找到一把属于自己的宝剑,用精血滋养,让宝剑成为自己的灵魂伴侣。这不仅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成为门派一员的象征。
话说祝春华和祝春光两兄弟,也遵循门派传统,登上了剑崖,寻找自己的佩剑。经过三天的苦寻,他们各自找到了一把看似平凡却充满灵性的宝剑。这两把剑的易主,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了剑隐门的弟子。接下来,只需将三滴精血按照天地人三才之数滴在剑上,让剑认主,他们就能正式成为剑隐门的弟子,开始接受大帝宗门的教诲。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祝春华先于大哥祝春光完成了认主仪式,但当祝春光进行认主时,他身上的天魔令牌突然发威,把他的三滴精血全吸走了。顿时,魔光四射,黑烟滚滚,把祝春光整个人都包裹起来。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当时,薄凉子就在旁边,虽然他那时还不是青锋大帝,也没当上剑隐门掌门,但作为掌门的大徒弟,他负责留守山门,虽然没参与前方的战乱,但对战事的关注从未停止。他留守宗门,主持大局,很多事情都与他有所沟通。另外,对于万魔渊的情况,薄凉子心里也有数。他知道,这天魔令非魔山老祖的嫡系心腹不能拥有,眼前这兄弟俩竟然持有此令,这让他立刻起了疑心。
这两兄弟的到来既突然又诡异,即便有白乾一的亲笔书信为证,薄凉子也难以排除他们是否为邪道暗中布下的棋子。更何况,其中一人还身怀天魔令,这无疑表明他们与万魔渊有着某种联系,至少也是有过接触。
薄凉子立刻决定出手,凭借他天阶的修为,他想要立即拿下这两人,问个明白再做决定。然而,天魔令却意外地发挥了作用,它不仅吸噬了祝春光的三滴精血,还误触了天魔令中由魔山老祖亲自封印的一道保命手段。
这道保命手段原本是留给魔山老祖嫡系心腹在遇到极大危险时使用的。只需滴三滴精血,便可引动魔山老祖的天魔之煞,让持令之人被煞气包裹,半盏茶的时间内可以通达魔山老祖的玄天法象。
玄天法象的威力无需多言,魔山老祖的高深莫测,曾经一己之力压制了正邪两道多年,使得他们无法抬头。他的玄天法象,岂是一般人能够抵挡的。因此,这道保命手段的存在,使得持令者在遇到危险时,多半能够逃脱。即便真的无法逃脱,有真正的高人出手阻拦,最终持令者身死或被擒,那天魔令也会有所感应,以其灵性引动魔煞,顷刻间爆发的力量,堪比魔山老祖全力一击。
这样的力量,即便是薄凉子当时天阶的修为,也难以抵挡。因此,祝春光在魔煞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施展起了玄天法象。魔山老祖的法象一出,剑隐门立刻震动,残山上十几道流光迅速赶来,每一位都是天阶以上的修为。他们看着突然出现的百丈法象,眼神凝重,转头看了看薄凉子,又看了看他身旁的祝春华,见其手中提着一把似玉非玉、似石非石,又不是玄铁精钢的三尺青锋,明白这是剑隐门收徒所得的神兵。
残山上的一幕,众人也都大概明白了情况。当即有人直接出手,禁锢了祝春华一身修为,不让他有任何动作。毕竟,谁也不清楚他身上是否也有一块天魔令牌。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祝春华也是一时惊惧。他不明白,为何从小一起长大的大哥能够放出这般神通。想到原因可能与那块天魔令牌有关,他当即就要解释,但他的身形被封,自然有些无奈。不过,他虽然见识不多,但心性却是常人少有。他知道剑隐门是正道之首,虽然事出突然且魔气滔天,但剑隐门的高修们胸怀道义,不会在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就伤害大哥的性命。
再者,他虽然本领不高,但观察剑隐门的高修们,十几人面对此时的大哥,都是一副脸色凝重,眼神不敢有丝毫怠慢,甚至隐隐有一丝忌惮的神情。他明白,即便这些人想要动手,也未必能将他大哥此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