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都快七十了,此次北伐必定毫无生机,你要是再这么犹豫下去,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高烁瞬间清醒过来。
如今的他不应该考虑什么权利的诱惑,而是应该赶紧把老爷子召回来。
也正是因此,在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下,朱高烁直接一跃而起。
飞出数丈高,十几步远。
那屁股就跟长了眼睛一样,稳稳当当的落在了龙椅之上。
这直接就让所有人震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许久之后,群臣才终于想到了一件事。
自家皇上似乎是天生神力!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朱高烁如今坐上了龙椅。
所以群臣很快又狂热的行起了大礼。
高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高烁颔首点头,随即大手一挥,开口道:“诸位爱卿免礼!”
他适应的很快,毕竟再不快老爷子都跑到长城边了。
等群臣纷纷站起,他立即就下达了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道命令。
“禁卫统领何在?”
几乎瞬间,奉天大典外就有迅速人跑了进来。
“臣参见皇上!”
“朕命你速速寻太上皇回京!”
“遵旨!”
禁卫统领领旨后,又极速离开了奉天大殿。
就像是一团风!
等他离开之后,群臣之中顿时就有机灵的人窜了出来。
“启禀皇上,如今您已继位,也是时候选择年号了!”
此话一出,朱高烁有些无语的瞥了对方一眼。
正常的继位应该是三辞三让才对!
要不是今日情况特殊,他也不会这么急着坐上龙椅。
可没想到,这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呢,就已经有人提议要定年号了。
“老爷子这到底是有多么不得人心啊?”
在心中摇了摇头,朱高烁就开口道:“年号之事暂且搁置,当务之急是确保太上皇回京!”
“是!”
那喊着要定年号的太臣见他这么说,也只能满脸遗憾的又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不过随着他的退下,刑部尚书却立即走了出来。
“启禀皇上,值此新帝登基之际,应当大赦天下,与民同乐!”
听到此话,朱高烁眉头一皱。
随即便说道:“大赦天下就算了,朕以为减免百姓税赋才是真正的与民同乐!”
他的话音落下,群臣不由得一愣。
但很快就又齐刷刷的高呼道:“皇上圣明!”
他们虽然不知道朱高烁为何不喜大赦天下,但只要高呼圣明就准没错。
其实对于大赦天下,朱高烁是很反感的。
犯了罪就该伏法!
倘若是那些因为种种冤屈而犯下罪行的人,他倒是觉得可以赦免。
但大明的情况也只能想一想而已,根本就落不到实处去。
所以与其被人钻空子,还不如真正的给民以实惠。
刑部尚书遗憾的离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而户部尚书夏原吉却紧随其后站了出来。
“皇上,不知该减免何处税赋?臣也好拟一个章程出来!”
只是夏原吉一开口,就不免感到心中后悔。
皇上是什么人?
那是行走在人世间的财神!
只要出了手,可能会少吗?
龙椅之上,朱高烁沉吟片刻,就开口问道:“太上皇登基之时可有赦免天下税赋?”
闻言,夏原吉心中一喜。
难道还有回旋的余地?
当即便拱手道:“启禀皇上,太上皇登基之时曾赦免顺天府三年税收!”
听到这话,朱高烁点了点头。
随后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朕自然是不能和太上皇相比的!”
此话一出,夏原吉顿时狂喜。
可很快,他就彻底笑不出来了。
“所以朕决定就赦免今年天下三...嗯...五成的税赋吧!”
大明如今一年也才刚刚接近大约价值两千万两银子的税收。
赦免五成,也不过才是一千万两银子而已!
要不是为了能够维持朝廷的运转,他是真想直接赦免天下一年的税赋。
毕竟华夏的百姓从古至今都过的很苦!
“五成...”
夏原吉直接傻眼了。
皇上到底知不知道五成是多少银子?
那可是...
瞬间,夏原吉就没再继续抱怨下去了。
这一千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确实很多,可对皇上来说还真算不了什么!
如果自己讨价还价,或许本就在皇上心中不怎么样的印象,会变得更差。
也正是因此,夏原吉苦着脸拱手道:“臣遵旨!”
而群臣见他这副模样,却各个喜笑颜开。
随即就冲朱高烁行礼喊道:“皇上圣明!”
这一声倒是充满了真情实感。
等夏原吉退回原位之后,礼部尚书杨清也走了出来。
“启禀皇上,按照礼制,新帝登基当开设恩科,但以往科举皆是定在春季,而去年因搬迁之故定在了秋季。”
“请皇上示下,来年恩科的时间!”
朱高烁闻言,略微沉思片刻,最终开口说道:“还是定在秋季吧!”
之所以没定在春季,是因为他对明年的科举有自己的想法!
在明年科举开始之前,他肯定要整顿朝纲让自己政令无阻。
“是!”
杨清不疑有他,拱手行礼,而群臣又是一阵圣明发高呼。
等杨清退下之后,又有群臣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自古以来新帝继位,都要举行登基大典。”
“而今日皇上登基太过仓促,所以臣以为应当补足继位大典,征召万邦庆贺,如此不仅可以向万邦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也可展现我大明之威严!”
听到这话,在场的群臣自然是纷纷交头接耳不断点头,而刚刚退下的杨清则是后悔的想拍自己的大腿。
他本是想着下朝之后,亲自请示朱高烁的。
可谁知一着不慎竟被其他奸佞抢了个先。
但他也明白,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应当弥补自己的过错。
于是快步走到朝堂中间,恭敬的行礼喊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继位大典不容有失,应当立即征召万邦参加继位大典。”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在场群臣也有人纷纷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也以为应当如此!”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纷纷支持征召万邦参加继位大典。
但面对群臣这一浪接一浪的恳请,龙椅之上的朱高烁心中却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