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子敢尔!不知不觉受死!”
三个罗汉一起跃起,各自引动虚影,自天中轰向张元敬。
张元敬看得分明,当这三人放出虚影时,身中气力明显一弱,整个身躯都似缩了一圈。
他一拳打出,气机如火山吐息,直接冲破三人虚影,将他们一击而灭。
太弱了,远不似元婴层次的修士。但是,这些人在放出虚影前,都是真正的罗汉,气血雄壮,神魂强固,绝不比同境界炼气士弱。
如此,便只有一个解释,那法身趁着他们与他战斗时,抽去他们的念力,而把死因归于他手。
倒是好算计!张元敬轻蔑地摇摇头,此等手段上不了台面,不过是小道尔,却不知是魔蝎的意志,还是这法身自作主张。
剩余四人看到同伴惨死,又见张元敬一脸不屑,不禁悲怒交加,既惭且恨,齐齐大喝一声,向张元敬狂奔而来。
他们身上念力浮现,如汹涌巨浪,点点红星在浪中闪烁,仿若不灭的火焰。
这次,他们皆没有放出虚影,因为这对张元敬毫无威胁。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承载,以念力为火,意图与张元敬同归于尽。
张元敬不禁想起烛神教的手段——献祭,这四人所用,似乎有些相似。
他不敢大意,引厚土之力护身,又凝出土牢将四人封住。
四个罗汉各出手段,想要击破阻碍,但无奈实力相差过大,根本无力撼动土牢。
念力已经燃烧起来,无法停止,身躯也渐呈萎缩之状。
一个罗汉修为稍低,扛不住烈焰灼烧,忽然狂喝一声,引爆身上念力。
“轰隆!轰——”
一声巨响之后,是长时间的爆炸。四座土牢先后炸裂,恐怖的力量如洪流般冲出,往四面八方乱撞。
张元敬飞身而起,轻松躲过暴乱之力。低头看去,白石广场已经片片碎去,而前方的重重殿阁也消失不见。
一座数丈大小的殿宇,孤零零地在前方数百丈外的土丘上。
土丘只有十多丈高,南坡陡而北坡缓,东西两侧则是峭壁。缓坡上布满野兽毒虫,强大者有妖丹境实力,孱弱者则只是普通虫兽。这些野兽毒虫各据地盘,相互并不攻击,只是睁着眼看着山丘之下,即使那里什么都没有。
张元敬一步迈出,直抵庙宇门前。一块陈旧的破烂木匾,上书“众生平等”四个大字,最底下则有几行蝌蚪大小的草书。
张元敬仔细辨认,写的却是:“人皆有欲,此生之气所在,无欲则非性非命也。克欲则气滞,纵欲则气虚。欲之失控,则入魔道。人望长生,不可无欲,不可纵欲,唯释之、引之、转之,方可见性弘命,直登大道,而不外求于天、内制于欲也。此即释厄真言之法也。”
“倒也有些道理!可惜,这所谓的众生平等,却是众生无论贵贱、聪愚、强弱,皆为你之修行资粮也!损天下而奉一人,此绝不是大道,而是——邪道!”张元敬伸手推木门,踏步走了进去。
隐隐约约的念经之声,从照壁后方传来,但很快消失一空。
他转步绕过照壁,后方高大石屋门户大开,房梁之下,乃是一尊十丈高的石像,即使在其脚下平视,它的全身也于一瞬间全部印入眼帘。
不过,张元敬的目光没有在石像上作任何停留,而是直接落到底座右侧,一个依石而立的瘦弱僧人身上。
“阁下就是这大雷音寺主持吧!请教尊姓大名?”张元敬信步走入屋中,对时隐时现的诵经声音听而不闻。
僧人身着青灰色袈裟,长得十分秀气,唇红齿白、面如冠玉,颇似俗世中的俊俏书生。
他轻轻一笑,温和说道:“贫僧真异,真言之真,异道之异。请教道友如何称呼?此地偏僻,远离道门的洞天福地,未知道友来此何事?”
张元敬听出他温言背后的急躁,知道这一位虽然吸收了许多念力,却依然不够强大,面对他的压迫,有些稳不住。这非是其人心志不够坚韧,而是气机牵引之下,不可避免露出的破绽。
“贫道张元敬,元者,一也、首者,敬者,尊也,奉也。奉行大道、遵从于一,此贫道来此之故!”张元敬直视僧人双眸,肃杀之意透光而出。
瘦弱僧人摇头:“不然。大道三千,何为一也!众生皆是秉道而生,皆可行一道、得一道、守一道,如何必得遵从于一!道友如此武断,乃是狭隘而入执念也,此非修道之正法!”
“哈哈哈!”张元敬仰天大笑,“贫道正是遵道而行,以一为正,方得今日成就。阁下此言,是要教贫道如何修行?”
僧人再次摇头:“贫僧所言,只是说每一道皆有其理,皆有其徒,互存而不扰,不必合于一、定于尊。”
“此果为阁下内心真言?贫道怎么觉得,只是虚伪搪塞之言,企图蒙混过关!”
张元敬向前踏出一步,屋中石像立时震动起来,强大气机透体而出,往他压来。
瘦弱僧人摸出一个转轮,轻轻一抚,光影闪烁中,一缕无形力量缚住张元敬脖子,并迅速收紧。
张元敬皱了皱眉,此等手段与道门修士截然不同,也没有征兆,颇为难防。不过,此力无声无息,却也并不多强,了在他的脖上,只是稍稍陷入皮膜中,便被纯力所阻,无法再进。
瘦弱僧人把转轮一提,仿佛有无形的线,锁在张元敬脖颈上,将他往上拽起。
张元敬轻哼一声,一拳朝石像腿部轰出。
“嘭!”
石像透出的气机,被他一拳轰散。瘦弱僧人踉跄而退,手中转轮猛地一震,碎成数块。
他骇然地望了张元敬一眼,身形一闪,转去石像背后。
张元敬神识随之而动,但跟着石像正后方的一处门户时,失去了僧人踪迹。
“啪!”身后的高大的木门忽然撞上,紧紧闭合起来
之中,光线暗去,硕大的石像也隐入黑暗中。这非是视觉上的感受,而是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
石屋中不存一物,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