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不看,手机也少碰。种菜要专心,不然一不留神,地里就乱了。”赵爱民摇头,目光依旧落在菜地上,“商场和热闹,跟我没关系。我的世界,差不多就这么大。”
“哈哈,赵哥,你真是个老实人。”小林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您忙吧,我回家去了。”
赵爱民目送小林离开,心里却有些复杂的感触。这几年,他像是被社会的喧嚣吞噬了一部分自己,而这些平凡的日常,才让他慢慢找回了那份最初的宁静。种菜不仅是为了吃,也是一种心境的修复。
过了中午,赵爱民在院里晒着太阳,看着那片绿意盎然的土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菜长得这么好,秋天如果收获了,那他是否能够将这些蔬菜送给四合院的邻居们呢?
他不自觉地皱起眉头。邻里关系一直是他心中一块难以触及的地方。小时候,大家相互扶持,生活中即使有小冲突,也总能一笑而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谁也不愿多管闲事,谁也不愿过多干涉他人的生活。如今,虽然大家表面和谐,但偶尔的眼神交流和言语中的疏离感,让他感到些许不安。
就在他思索时,院门口突然传来了熟悉的敲门声。
“赵哥,您在吗?”是李阿姨的声音。
赵爱民站起身,走到院门口开门:“李姐,早啊。”
李阿姨提着一袋子黄花菜,脸上带着微笑:“我摘的黄花菜,给您送点儿过来。家里做了两道菜,味道不错,尝尝吧。”
赵爱民接过袋子,脸上露出感激之情:“谢了李姐,您真是太客气了。”
“不客气不客气,”李阿姨笑着摆手,“我看你种菜也有一段时间了,真是挺佩服你的。我这边也是种了一点点,不过没你种得那么好,您教教我呗。”
赵爱民心里一动,笑着摇头:“教什么,李姐,您自己也会种的。要是种菜需要教,那就是一个手艺活了。种好菜,得用心。”
“我用心了。”李阿姨说着,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不过就是觉得,您这菜种得真好,没白辛苦。”
赵爱民笑着没有回应,只是低头看着李阿姨递来的黄花菜。这黄花菜看起来鲜嫩,色泽金黄,似乎经过精心挑选。他心里一阵暖流涌过,想了想,便说道:“等咱这边的菜再长长,我也给您送点儿来。”
李阿姨顿时眼睛一亮:“那太好了!赵哥,您放心,咱们这邻里之间,谁有了好的东西都要相互帮衬。您给我送菜,我肯定也不会忘了您的。”
赵爱民点点头,眼神带着几分思索。他知道,邻里间的这种关系,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悄悄地滋养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送走李阿姨后,赵爱民站在门口,心中却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自己也能将这些菜卖出去,或许能换些收入,甚至能改善家里的生活质量。毕竟,种菜的成本和辛苦他心里最清楚,这些菜即便是用来交换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也值得考虑。
就在他默默思索时,院子的另一边传来了响声,原来是铁柱又来了。他走得急,脚步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急切:“赵哥,我家地里土不松,今天早上还看到几个黄瓜叶子都卷了,怎么办?”
赵爱民顿时警觉,眉头微皱:“黄瓜卷叶是因为虫子,还是因为湿气不透?”
铁柱一听,立刻紧张起来:“我也不知道,就是发现有点不对劲。”
“别急。”赵爱民顿了顿,“我看看去。”
赵爱民站在院门口,望着铁柱急切的神情,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铁柱这个人虽然脾气直,但心地不坏。看着他一脸的焦虑,赵爱民觉得不能再拖延下去,赶紧穿上鞋,带着铁柱往他家地里走去。
“你说的黄瓜,问题出在哪儿了?”赵爱民问道。
铁柱一边走,一边皱眉:“我昨天还挺高兴的,觉得今年黄瓜长得好,可今天早上一看,叶子就卷起来了,感觉像是有啥虫子捣乱。你说怎么办?我以前可没碰到过。”
赵爱民沉思片刻,步伐慢了下来:“虫子的问题不大,除非是你家那片地土质太湿,才容易滋生些小虫子。但如果是土壤问题,倒是更容易出问题。”
铁柱不懂,停住了脚步,疑惑地看向赵爱民:“土壤问题?那我应该怎么做?”
“你先告诉我,你们地里浇水多吗?”赵爱民轻轻问道,目光掠过铁柱的脸庞,感觉他急得有些不像话。
“浇水?浇水肯定是浇了,不能让地里干啊。”铁柱有些不耐烦地答道,“我那边水管通得好,随时都能浇。”
“水管通了不等于水适量。”赵爱民摇摇头,语气变得沉稳,“有时水过多,反而把土壤弄得太湿,根系就透不过气,黄瓜根本吸不到足够的营养。你看,黄瓜叶卷了,可能是土壤通气性差,导致根部缺氧。”
铁柱显然有些迷惑,但他强忍着不打断赵爱民:“那我应该怎么办?我可是第一次种黄瓜,真怕这些菜全死了。”
赵爱民沉思片刻,拍了拍铁柱的肩膀:“别急,咱先去看看。”
他们穿过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走到铁柱的菜地边。赵爱民蹲下身,轻轻拨开黄瓜的叶片,仔细查看一番。黄瓜叶的边缘已经开始卷曲,颜色也有些发黄,根部周围的土壤明显过湿,细看之下,还能看到一些小虫子在湿气中徘徊。
他伸手拨开一层层泥土,顿时觉得根系并不健全,很多地方的根部颜色发黑,甚至有些已经腐烂了。
“你这土壤积水过多了,黄瓜的根呼吸不畅,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赵爱民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还有,那些虫子是湿气过重导致的,它们的繁殖环境本来就喜欢湿润的地方。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土壤松一松,改善排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