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还寒,曹老一不留神感冒了。三号说不算严重,低烧,有点咳嗽。
曲卓原本没太当回事,寻思着去西花厅探望一下,表表孝心就回家,不曾想扑了个空。
办公室值班员说,一早就肚子疼,犯恶心。于芳张罗着去医院,老太太怕耽误事儿,不去,还不让声张。
中午强吃了几口面条,好一顿吐。
谁也没惊动,于芳带着她悄悄去了301……
曲卓赶到301时,已经抽完血进了b超室。于芳在b超室外跟大夫商量什么时间服造影剂呢。
眼下国内的b超机,还是手动机械扫描,一次检查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
至于服用造影剂,是为了拍x光片评估胆囊功能。
碘番酸,代谢速度很慢。
需要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通过肝脏代谢,随胆汁排入胆囊;随着胆囊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将造影剂浓缩至5到10倍,才能在x光下显影。
这个过程大概十二到十四个小时。晚上八点服下,转过天上午8点到九点做检查……
等于芳跟大夫确定完时间,曲卓问:“怎么个情况?”
“怀疑是结石病犯了,一会儿专家会诊。”于芳面上还算沉得住气,但眼底满是焦虑。
“”结石?
“胆囊,都有两年了。”
“治呀。”
“不好治,哪那么简单。”
曲卓脑子里迅速过了下“掌握”的资料,西德有家叫多尼尔的公司在搞体外碎石技术。75年第二代原型机完成开发后,发布过一系列临床测试……
主要是针对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结石的成果。胆囊结石破碎效果不佳,即便碎了也很难排出……
腹腔镜微创技术……就剑桥收录的学术资料看,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关于胆囊结石的论文不少。
主流观点是,无症状期保守治疗。一旦发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摘除,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犯几次啦?”曲卓问。
“哎呀……”于芳回忆了一下:“三…这都第四次了。”
“趁早切了得啦。”曲卓脱口而出。
“别瞎说。”于芳瞪眼。
“留着就是祸害,反复发作,还容易病变。”
“那是胆,说切就切呀!?”
“那玩意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就是个储存胆汁的东西。切了之后胆管会代偿性轻微扩张,替代部分存储功能。”
“是吗?”于芳的认知有点被颠覆了,看向一旁的大夫。
大夫不认识曲卓,听他说的头头是道,以为是专业人士。
犹豫了一下,才谨慎的点了点头:“从国外的学术资料,再结合国内的临床病例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多伤元气呀。”于芳皱皱着脸念叨。
“翻来覆去的折腾,才伤元气呢。胆囊病就治不好,只能越来越重。”曲卓纠正她的错误认知。
“非同小可……”大夫小心翼翼的插言:“还是要专家会诊一下。要不……叫一下王大夫……还有协和的陈主任?”
“……”于芳有点纠结。
王大夫是王孟薇,301消化内科一把大夫。陈主任是陈敏章,协和消化科主任。
老太太怕耽误大夫给患者看病,说她身上的都是老毛病,找不找专家都一样。不准大惊小怪,兴师动众。
曲卓不知道王大夫、陈主任是哪个,但陪同的大夫既然提出来,肯定是权威专家级别的。
见于芳不应声,问:“该叫就叫呗,等什么呢?”
“不让,好生气啦。本来就病了,要动气,更严重啦。”于芳直犯愁。
“就说三号……就说梅老二他爹让的。”曲卓小声出主意。
“……”于芳纠结。
“就说我让的。她叮嘱你,又没叮嘱我。”曲卓懒得磨叨,转头对大夫说:“去打电话,该找哪个就找哪个。”
“……”大夫不敢动,看于芳。
等于芳迟疑着点了下头,转身一溜小跑的去找老干部处徐主任了……约专家会诊,尤其是外院专家,他打电话可不好使。
徐主任就是上次老黎同志住院,曲卓和梅老二一起来探病时,打过交道的那位。
于芳小声叮嘱:“一会儿出来了先别说……”
b超室外等了有十多分钟,护士用轮椅把脸色蜡黄透青,两颊凹陷了不少的老太太推出来。
曲卓按照于芳的叮嘱,拉着脸不说话,表示自己很不高兴。
为啥?
都知道他那破脾气,上来劲不管不顾的。老太太得顾忌影响,不能给他大庭广众瞎嚷嚷的机会。
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回来啦?”老太太说话声音明显没了中气。
“刚回来。听说有人病不去医院,非把小病拖成大病。”曲卓火大的念叨。
“老毛病啦。回吧,出去好几天,挺累的,回家休息。”
“净说那没用的话,我能回去嘛。”
“找个屋,等结果。”老太太见臭小子明显犯犟劲儿了,没再坚持。
“结果还的等一阵呢,去病房休息吧,都准备好了。”于芳打商量。
“不去。感冒了,身上全是有细菌。躺一下床单枕罩都得洗,屋里还得消毒,浪费医疗资源。”老太太虚弱的摆摆手。
“去病房。”曲卓不由分说的握住轮椅推把,问于芳:“往哪走?”
“这边。”于芳示意通往高干楼的后门方向。
“浪费~!”
“小病拖成大病。本来吃两片药就能好,非得严重了,挂好几天水才能好,那才叫浪费呢。”
“唉~”老太太叹气。
于芳不吭声,心里合计:“以前闹病时怎么没想到这小子,省老了事儿啦。”
摆摆脸色就消停啦?
哪能呀。
进了病房,于芳扶老太太躺下时,汇报了下明天x光检查的事,老太太坚决不干。
说是明儿三八节,上午有重要活动,绝对不能耽误。
老干部处的徐主任在一边劝,建议住院治疗,也压根不听。
曲卓保持着大黑脸,等徐主任第二次劝还是不起作用,插言问:“徐主任,咱301的医学检测设备,够先进吗?我是说,跟国际主流设备相比。”
“啊?”徐主任愣了一下,沉吟:“还……还算可以。常规检查,设备条件差一些…但……”
能在专门服务老干部的部门工作,都是心思细腻之辈。
徐主任话说一半儿,意识到这位至今不知来头的年轻人,是位“财主”呀。再结合语境……生出了点隐约的期待,又感觉不大可能。
甭管怎么说,嘴里下意识改口:“能保证常规检查,但……呃…总体上讲,b超,x光等检查技术,要落后国际主流一到两代。”
“ct呢?”曲卓问。
“呦~”徐主任干笑:“现在,就协和有一部颅脑ct。京城医院计划今年引进一台全身ct。听说是两吨多的大家伙,得建造专门的防辐射房,还得送人出去培训。”
“那破玩意多少钱?”
“可不是破玩意,先进!要六十万美元呢!”
“六十万……”曲卓看向病床上躺着的老太太:“办住院,把后面一段时间的工作全推了。
您只要点头,我把301所有医疗检测设备,甭管现在有的,还是没有的,全部置办齐全,清一色最先进的。
您踏踏实实的住院治疗,就是为医疗事业做贡献。是为无数身患疾病,却因为医疗设备落后,无法有效诊断的病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