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城以南,生活着印第安人的一支——南派尤特人。派尤特人(piute)有两个独特的美国印第安族群,操犹他-阿兹特克语系努米克语族(Numic,即高原肖肖尼语族)语言。
南派尤特人操犹他语,原居住在犹他州南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内华达州南部及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而北派尤特人(在内华达州称作帕维奥佐人〔paviotso〕)与加利福尼亚州的莫诺人(mono)有血缘关系。他们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中东部、内华达州西部及俄勒冈州东部。另一支名叫班诺克人(bannock),与肖肖尼人同住在爱达荷州南部,以猎捕野牛为生。
北派尤特人和南派尤特人传统上都以采集食物为生,主要采集种籽、松果,兼猎捕小猎物,不过许多南派尤特人也种植小型园圃。他们居住临时用柴草搭成的住所,不穿衣服,只披兔皮毯子,编织各种筐篮,用以采集食物或调制食物。各家庭间互相通婚,彼此息息相关;但无正式的宗族或地区性组织,仅加利福尼亚州欧文斯谷地等肥沃地带是为例外。
巴西尔在大谷地南部的沿海选择了一片相对宽阔的沿海平原地带建立了一座3000人左右的城市,名叫阿耶法拉塞(Αγ?aΘ?λaσσa),这个表达直接翻译为“神圣的海洋”,但在古希腊文化中,它也可以用来指代一个被天使守护的地方,也就有了“天使之城”的概念。
这里就是后来的洛杉矶,而洛杉矶在西班牙语中也是天使的意思,它在1781年建城的时候叫作“天使女王圣母玛利亚的城镇”(Village of our Lady, the queen of the Angles of porciuncula),后简称“天使之城”。洛杉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没有寒冬酷暑,非常适合居住,这种气候条件吸引了一些印第安人来到这里生活。
这里生活着丘马什人,他们是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原始部落之一,丘马什人最早来到洛杉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年前,是洛杉矶地区最早的居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上万年,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丘马什人是操霍卡(hokan)语的几个有亲缘关系的印第安居民集团的通称,住在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带及其邻近的内陆地区,范围自马里布(malibu)至埃斯特罗湾(Estero bay),以及圣塔巴巴拉(Santa barbara)海峡外的3个海峡岛屿上。主要居民集团是︰奥比斯佩诺人(obispeno)、普里西梅诺人(purismeno)、伊内泽诺人(Ynezeno)、巴尔巴雷诺人(barbareno)及文图雷诺人(Ventureno),这5个群体的名字均源自于方济会的5个教团;此外还有内地的埃米格迪亚诺人(Emigdiano)和库亚马人(cuyama),以及海岛居民。
丘马什人部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他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他们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生存,从事农业、狩猎和采集等活动。卢比孔部落有着丰富的口头传统和仪式,这些传统和仪式在他们与自然界的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尊重自然,认为自己是大地的一部分,与自然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绝大多数丘马什人集中于沿海地带,主要以鱼类、软体动物、海生哺乳动物和鸟类为生。住房为大型圆顶结构,通常每所住房可供几个家庭共用,有若干间居室,还有一个全社区共用的汗房(sweat house);村庄为丘马什人的基层社会和政治组织。
丘马什人精於工艺,使用沥青填补船缝,制造木板小舟,他们还有着拿天然沥青造船的传统,甚至有人将沥青当作口香糖咀嚼;使用皂石制造各种器皿;使用木料、鲸骨和其他材料制成多种多样的工具;编织筐篮;绘制岩画。他们是南加利福尼亚的蚌壳念珠货币的供应者。
在洛杉矶建城的原因主要包括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量要比南部1000公里的沿海地区都要高得多,但由于纬度问题,既不是很冷又不算很热。因此,帕特罗克勒斯给与了丘马什人不少物资之后得到了一片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人在此建立家园,建立葡萄、橄榄等种植园,这是地中海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的植物,然后开设酿酒工坊和炼油工坊来生产葡萄酒和橄榄油。
西部沿海地区分布的印第安人部落非常密集,还有塔克尔马人、奇马里科人、艾斯伦人、塞里南人、瓦肖人、亚纳人,以及大盆地东面的平头人、肖肖尼人、犹他人。在更东面的落基山脉,还生活着克劳人、拉科他人(苏族)、夏安人、波尼人、霍皮人、纳瓦霍人。
在美国西海岸海岸平原及海岸山脉、大盆地和内华达山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红狼、灰狼、赤狐、盘羊、尼伯龙猫、长耳大野兔、袋鼠、松鼠和负鼠等哺乳动物;鸟类有夜猫子(枭)、走鹃、乌鸦、仙人掌鹪鹩和多种鹰类;该地区爬行动物代表动物主要有响尾蛇、沙漠龟和角蟾蜍。索诺兰上游地区则是羚羊、棕足林鼠和环尾猫等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特有的鸟类包括加州鸫鸟、丛林山雀和秃鹫(加州神鹰)。过渡带森林拥有黑尾鹿、黑熊、灰狐、美洲狮、山猫和麋鹿等丰富的动物资源,袜带蛇和响尾蛇是常见的爬行动物,而水螅和红杉蝾螈等两栖动物也在此繁衍。
这里的水生生态系统同样丰富多彩,从高山湖泊到太平洋海岸线,鳟鱼品种繁多,深海生物包括鲈鱼、黄鳍金枪鱼、梭鱼、象海豹和多种鲸鱼与海豚。北面海岸上的海豹、海狮和多种滨鸟,以及迁徙物种也是该地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开阿耶法拉塞后,船队向东南一连行航行了3200公里,越过了南北纬30°以下的大陆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地带,又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佩特克地峡南段的特万佩特克湾建立了一个海港,这里是个天然的良港,两侧延伸出来的天然防波提有六十几公里,港内可以停靠几千艘船。这里现在还是一片荒凉,但是500年后,这里将迎来萨波特克文化,这是一种畸形的文化,大概是源于母系社会的关系,从而衍生出了人们公认的第三种性别——穆克斯(muxe)。
萨波特克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男人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看上去就像是异装癖或者变性人。但传统上来说,成为穆克斯并不取决于本人的性取向,它是一种文化上的性别,一种社会功能和身份,但不是某人的取向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穆克斯可以是异性恋、无性恋或同性恋,但却并不能被称为变性人或异装癖,因为一个穆克斯就仅仅意味着他是穆克斯而已。
穆克斯们一方面要负责各种家务——包括打扫房屋、给家里人做饭、照顾老人小孩以及饲养家畜,同时也要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几乎包揽了除生孩子以外所有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穆克斯在萨波特克社会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被认为是当地神灵的恩赐,丰富和滋养了家族生活。他们不仅贤惠而且从来不会遗弃或者虐待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另一个社会职能是设计并缝制美丽的传统服装,这也是这个地区的特色。
不过此时,方圆一百公里以内,只有两三个加起来也没几千人的部落存在。这里远离特奥蒂瓦坎和玛雅文化中心,建城不怎么会引起对方注意,巴西尔留下最后的1000人后,继续向南航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