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森正想着如何让村里的人知道自己已经领证了,本来打算一会儿去给大家派喜糖,没想到田采花就说出来了。
说得如此的顺理成章,时间把握得如此的恰到好处!
村里的妇人听了这话都惊讶了,大家纷纷喊前面的周承森和阮棠:“阿森,阮医生,你们结婚啦?”
“结婚不办喜酒吗?”
“结婚只写结婚书吗?不请大家喝喜酒啊?”
……
周承森回头笑道:“正准备给大家派喜糖,日子已经挑好了,到时候肯定请大家喝喜酒。”
“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
“不会是打算满月酒和喜酒一起办吧?”
周承森:“那不会,五月二十,还有四个月,就没有提前告诉大家。”
“五月二十啊?那天日子很好!我娘家侄子也是那天结婚,找日子的时候,那神婆说那天的日子很好,六十年难得一遇的好日子!”
“那天很多人结婚,很多人办喜事,我都听说三家了。”
“那么好的日子,今年打算结婚的人都挑那一天。”
周承森笑:“是啊,听说是个很好的日子。”
……
从海边回到家,才刚过七点。
三胞胎正坐在地上一边玩积木,一边吃米糊。
周莹和周舟在饭桌旁吃早餐,看见大家回来赶紧喊人。
三胞胎看见爸爸妈妈回来,也跟着喊人:“爸爸,妈妈,叔,姨。”
发音已经很清晰了。
就是将周承森喊错了。
江夏笑着应下。
周母正在喂三胞胎吃米糊,见他们回来就道:“早餐在锅里热着,你们自己去搬。我煮了白粥,捡到了什么海鲜?可以放进去煮个海鲜粥。”
江夏:“今天抓了很多明虾,我去煮个海鲜粥。”
周承磊和周承森两兄弟就去处理那些蟹、带子、生蚝,车螺等等。
海鲜粥,当然要放多点海鲜进去才清甜。
一家人都爱吃海鲜,更加要多放一点。
粥熬好的时候,周承磊和周承森都盛了满满一碗海鲜给自己的媳妇。
海鲜比粥还多。
阮棠正将锅里白灼的海鲜捞到盘子里,见了:“你这是将所有海鲜都给我了?爸妈他们还有吗?”
周承森夹了一只虾剥了起来:“砂锅里还有很多,阿磊给四弟妹那碗更多,你平时在饭堂吃饭,很少吃到这么新鲜和品种多的海鲜粥,多吃点。”
周承磊又给周父,周母,盛了一碗粥,也是满满的海鲜,然后才搬进屋里。
江夏和阮棠分别将炒米粉和白灼的一大盘海鲜搬了屋里。
一家人开始吃早餐。
周承磊那碗粥虾比较多,他开始给江夏剥虾,剥好一只就放她碗里。
周承森看了一眼,觉得自己还是失算了,周承磊盛给江夏那一碗粥,里面是没有虾和蟹的,都是可以直接吃的海鲜。
他给阮棠剥虾,还要从她碗里将虾夹起来。
“我够了,你吃,不用给我剥了,我吃不了那么多。”江夏将碗里的生蚝夹了两只放周承磊的碗里。
周父见了想到什么,就将自己碗里的几只生蚝全夹到周承森碗里。
当初小儿子刚结婚,周父也是让他多吃生蚝。
看,生下了这么可爱的三胞胎!
现在二儿子新婚,也多吃点!
这个季节的生蚝很肥美,每一只都是白白胖胖,肥嘟嘟的。
希望来年他又可以抱上一个胖嘟嘟的小孙。
周承磊见了,也从盘里拿了一只带壳的生蚝,开了给周承森,江夏给他的,他自然舍不得给别人。
“二哥多吃点,补一补。”
然后用眼神暗示他年纪大了,多吃一点。
周承森:“……”
阮棠很少见周承森吃生蚝,但是大家都将生蚝给他,还以为他爱吃,正好阮棠不爱吃,就将碗里的生蚝全给了周承森。
周承森:“……”
他其实不爱吃生蚝,觉得生蚝一肚子都是分泌物。
而且他和阮棠还没到那一步,不需要这么早补。
不过不爱吃,他也不会不吃。
吃完早餐周承磊要去翻秧田。
周母打算一起去,江夏道:“我去吧!妈,你在家照顾孩子。”
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去翻地。
周承森和阮棠则先去派喜糖。
阮棠问他:“你什么时候准备好的?”
周承森:“这几天下班晚上回到家准备的。”
周莹听了立马道:“我和周舟都有帮忙哦!”
阮棠笑着摸了摸她脑袋:“是吗?莹莹真棒!”
周莹又道:“爸爸,阮姐姐,我可以派一点喜糖给我小宜他们吗?我还想带去学校派给我同学他们。”
周承森:“可以,爸爸准备了很多,派不完。”
周莹就放心了,高高兴兴的和周舟一起带上喜糖出去分给小伙伴们吃了。
周承森和阮棠也出门去派喜糖了。
只派给同村的人就行,不用整个生产队都派。
他们村一共有四十几户人,很快就派完了。
然后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两人写结婚书了。
正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候,周承森派完喜糖,回到家就去整理秧田。
他对阮棠道:“你和四弟妹在家里吧,我去将秧田翻了。”
免得上班后,又没有时间干。
阮棠听了就道:“我和你一起去,想去田里走走。”
阮棠没种过田,但是既然家里有田地,还在种,怎么也得学着点。
于是夫妻二人就一起去下地。
家家户户都有一块秧田,都在同一个地方。也是离村最近的一片水田,方便打理。
周家几兄弟共用一块秧田,其实分家后可以将秧田分成三块,各自整理自己的秧田,不过几兄弟都没有这样做。
周承鑫已经牵了家里的牛出来正在犁地。
周承磊、江夏和田采花,三人跟着他后面,将牛犁过的田,翻起来的泥块,敲碎,然后整理成一畦一畦。
江夏也是第一次干这活计,但是她动手能力强,学东西快。
很快,周承森和阮棠加入。
田采花就很高兴!
总算来了两个妯娌都是会一起下地的。
不是年年都只有她一个当儿媳的干。
虽然阮棠笨手笨脚的,指望她也干不了多少活,但是至少态度摆在那里,和江夏一样有认真在学。
以前李秀娴就不是,总找借口不干活,田采花也不是计较自己多干那么一点活计,干多一点又不会死。但是算计她,将她当傻子就不行!
没想到想曹操,曹操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