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氏阿玛早早就没了,而且也没有兄弟,她回娘家只能回旁支家里去讨人嫌。
而弘皙那边,他也把自己的亲额娘接了过去,她过去也是讨人嫌。
到了这个年纪,她可以说是在哪里都没有立足之地。
与其去人家眼前讨生活,倒不如自己一个人过活。
林茗烟也早就了解过了,石佳氏娘家早就没什么亲近的人了,肯定不会想回去。
在弘皙那住着,虽然尊重不会少,可多少有点不自在。
听她说想自己一个人过,不由得赞赏起来。
经过这么些年,立女户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
林茗烟一口就应了下来:“这倒是简单的事儿,二嫂想自己住就自己住,宅子也有现成的。”
“还有当年你的嫁妆,单子还在,也能按着上面的发还给你。”
石佳氏也是有嫁妆的,可是当初康熙爷把太子给废了的时候,这些财产都一起剥夺了。
这是完全不合理的,因为石佳氏并没有犯错,现在既然人出宫了,嫁妆也应该一起带走。
石佳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她早就不对这些财产抱有希望了。
“多谢皇后娘娘恩典,”她松了一口气,感激的对林茗烟道。
这样一来,她日后的日子想来也就能过下去了。
作为太子妃,她的嫁妆在妯娌中是独一份的,够她用几辈子都用不完。
即使这么些年有损耗,也够她用了。
解决了这些琐事,林茗烟这才问:“二嫂日后可有什么打算?”
石佳氏愣了一下,有些迷茫道:“哪提的上什么打算,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她被困了这么久,早就不知道外头是什么模样了。
出来举目无亲的,其实心里也忐忑的很。
林茗烟懂这种感觉,这不就跟坐牢出来一样吗?
外头的世界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佳氏要好好适应才行啊。
她想着那就帮一把吧,建议道:“最近要建京城女子学校,这是我们全天下女子的大事。”
“二嫂你学识过人,一身本事也不能就这么浪费了,能不能帮忙担任夫子一职?”
京城女子学校的前身,就是女工夜学。
随着女子的觉醒,想要学习知识的女人越来越多。
她们都想去女工夜学学习,可是这地方到底是工厂内部建的,有点不方便。
年秋月本来就是心思细腻的人,教了几年学生心更软了。
尤其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那对别人那求知若渴的眼神,根本就拒绝不了。
那么多人她教不了,可又不忍心看她们失望的眼神。
这样她一合计,干脆就写了一份折子,递到了林茗烟跟前。
请求建立京城女子学校,并且开始广泛招生。
林茗烟早就在等着了,一接到折子,就拿出了她的学校方案。
地址她都早就暗地里考察好了,就离圆明园不远,她有空都能去转转。
所以京城女子学校的筹备就很是顺利,才半年就已经把硬件设施都搞好了。
夫子就用的原来夜学的人,但是学生变多了,夫子也就不够用,还得招点人才是。
德妃那边甚至都已经带了一群后宫妃子,跃跃欲试的等着了。
听见了火车的鸣笛后,再也没人愿意困在后宫里头,一日日的等死。
而去学校做个夫子,那真是又体面又没那么累的工作啊。
所以,现在京城女子大学并不缺夫子,但林茗烟就想着给石佳氏一个机会。
石佳氏倒是有些踌躇:“我的学识也非常微末,真的能胜任夫子吗?”
她虽然从小就有专人教导,可是也不敢说自个儿能当夫子了。
林茗烟肯定道:“后宫里不少妃子,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呢,外头的女子就更别说了。”
“以二嫂的学识,当个女夫子是绝对没问题的。”
说着,就介绍了起来:“后宫里有孩子的太妃,都叫孩子们接走安享晚年去了。”
“这没孩子的,还有几十个,在德娘娘的组织下,都去给女子学校发光发热去了。”
“有这菜烧的好、点心做的好的,就去当厨艺夫子。”
“歌唱的好的,那就是音乐夫子,舞跳得好的,还可以当舞蹈夫子。”
“总之,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事情做。”
“而学生们,自己感兴趣或者说天分在哪,就钻进去学,总能有所成就。”
“我们女子中,也会出现越来越多有出息的人物。”
石佳氏原本只想着守着一间屋子度日了,被林茗烟说的那个未来迷住了。
“好,我去!”她毅然点点头。
怎么就不能胜任呢?
要是能力不足,她也可以一边教一边学啊。
毕竟她一开始进宫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会,不都是一点点学起来的吗?
如果女子们都越来越厉害啊,是不是就不会再有人被父兄卖了?
每个女子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那她就是用剩下的半辈子去拼,也会觉得值啊。
林茗烟看她脸上迸发出不一样的神采,就知道她有目标了。
那就去干吧!
愿天底下所有的女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路,然后埋头冲进去,不问前程与归途。
京城女子学校的建立,让京城的人着实津津乐道了许久。
毕竟开学的时候,就连万岁爷和皇后娘娘都亲自去了。
外头那大匾上,是万岁爷和皇后娘二人合作亲自写的。
京城女子学校六个金黄色的大字,一天天就是过去瞻仰的人都不老少呢。
京城里头的风向也变了,之前觉得女子读书无用的人,都开始犹豫起来要不要送女儿去读书了。
之前毕竟是女工夜学,真要把女儿送过去的,也都不是什么有地位的人家。
现在这学校是万岁爷和皇后娘娘支持办起来的,跟国子监也就差那么一星半点儿。
国子监进去那是千难万难,可是京城女子大学,束修并不贵,还能学到各种各样的技能。
其中有那聪明的一合计,里头有那么多贵人呢,都是有本事的。
把女儿送去了,不说四书五经,就是礼仪比自家请个嬷嬷来教都划算。
这样一个送个个送,京城掀起了一股送女儿读书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