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春风般吹遍了大江南北——高考恢复了!
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举国上下都为之沸腾。
整个上午,德华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尽管在她的提醒下,傅家和江家都对高考恢复有所准备,但在正式通告尚未下达之前,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一点都大意不得。
现在好了,随着正式通告的发布,所有人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接下来,大家只需关注孩子们的复习,做好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傅家的三个孩子,大儿子东升一年前已经毕业,并且顺利进入了军队,目前已经是排长;二女儿南雾则在外交部实习,表现很是出色;而小儿子西辞和亚宁一样,都在上高二,不同的是,西辞想要拼一把,参加今年的高考。
德华知道以儿子现在的水平,参加高考那是手拿把掐,很干脆就同意了。
此外,还有江家的龙凤胎,以及傅家的其他孩子们,都要一起参加高考,甚至连江昌义都要参加高考。
同时,为了帮孩子们备战高考,德华在系统里购买了复习资料和押题,还花积分把资料安全地送到了傅家和几个孩子手里。
说起这江昌义也算是有良心,这两年逢年过节的,也给少他们寄了东西,有老家种的土豆花生,也有什么烧饼香肠特产的的,也算是有来有往吧。
知道他要高考德华也给他寄了份资料,但愿他以后越来越好,别再想着算计他们。
由于二月份时青岛军医院人手短缺,她便被调回了青岛,而西辞、亚宁和为民跟着她一起回来了,在青岛上高中。
提到这里,还有亚菲留在岛上呢,不过,好在有景行可以辅导她学习,所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在这两个月里,德华可真是没少给孩子们寄东西吃,什么肉脯、黑豆、核桃、榛子、牛肉酱、猪肉酱、腊鸡腊鸭等等,应有尽有,不光要补脑,也要补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去考试。
她还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西辞和卫民,每天必有一个补汤,每顿必有一个肉菜,就连带亚宁的脸蛋都被养得圆润了不少。
这不,考试前,安杰和亚菲到了。
当她看到两个孩子时,原本想说的那句“瘦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没办法,实在是因为她小姑把孩子们照顾得太好了。
终于,考试结束了,不光是几个孩子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就连大人们也都跟着轻松了起来,而德华这个后勤主任呢,也算是暂时从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安杰深知德华的辛苦,对她照顾孩子们的付出心怀感激,于是,她微笑着对德华说:“走,我带你去个好地方,就咱俩两个,不带他们”。
这个所谓的好地方,其实是一家私厨。
这家私厨历史悠久,已有百年之久,祖上是宫里的御厨,手艺很好,当德华品尝到那碗佛跳墙时,那浓郁的香气、鲜美的口感,直接给她香迷糊了。
次日,阳光明媚,风平浪静,安杰带着三个孩子踏上了返回松山岛的旅程。
没办法,有位江姓老父亲还在家里眼巴巴地等着呢。
半月转瞬即逝,在这期间,德华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考试成绩。
这不,阅卷刚结束,元宝就发通知给了德华,她立马通过系统查询到了这群孩子们的分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孩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考试,没有一个人掉队,接下来,只需静静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不过,也只能德华自己放松了。
其他人还是该焦虑焦虑,该睡不着睡不着,这不,江德福直接上火了,脸都肿得老高。
又过了半个月,录取通知书开始陆续发送,在北京的南雾是最先收到的,中国人民大学,这孩子是真的打算进部。
孙女有能力,有野心,傅老爷子自然支持,去外交部实习就是他给使的力气。
没多久,大家的录取通知书都到了,傅家的孩子们基本都是北京的大学,七个孩子参加考试,还都考上了,可把傅老爷子给高兴坏了,那血压噌噌噌地上涨,好悬没把医生给吓着。
东升是报的第一军校作战指挥,西辞选的是德华的母校,就连专业也是一模一样,亚菲是海军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卫民是青岛大学数学系。
江德福在看到两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可以说是老泪纵横啊,他做梦都想让江家出个文化人。
爹啊,娘啊,你们快看,你们孙子孙女外孙外女都考上大学了,爹娘,咱们江家的祖坟又双叒叕冒青烟了。
这次一冒,还是四股,真是不得了,这祖坟的位置选的可太好了。
要不是守备区司令不能随便防区,他是真想回家扫扫墓,给爹娘好好说说。
于是,无处诉说的江德福直接拎着酒找老丁去了。
要问,为什么不找他妹夫说话,因为,人也调去青岛了,就前天,刚走的,这下子不用天天来他们家蹭饭了,也不用嫌弃他跟长在他们家了一样。
人拍拍屁股,屁颠屁颠找老婆去了。
江德福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好事也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