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张弛顿了顿,声音加重,“鬼子的败局虽定,但战争尚未完全结束。”
“太平洋上,吕宋、琉球,乃至鬼子本土,未来的战斗依然将会惨烈。
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欧战的胜利上,更要紧盯远东战场,履行我们作为盟军一员的义务,同时……确保我们在战后亚太格局中的利益。”
人是会泄气的,在本土作战和在外作战完全是两个感觉。
随着汉斯投降,和平的氛围会越发浓郁,很多官兵都有可能厌恶继续作战。
但张驰清楚,国家地位只能是打出来的。
这对鬼子作战,就差最后一口气了,必须尽善尽美。
与会众人纷纷点头,脸上的兴奋之情渐渐被深思所取代。
张弛的新任幕僚长,暹罗华人蚁美扬补充道:
“欧战结束,意味着白鹰、毛熊这些巨头之间的矛盾可能会逐渐浮上水面。
新的国际秩序正在酝酿,我们南洋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
“没错。”张弛总结道,“所以,官方宣传上,要突出我们与盟国并肩作战、共同追求和平的立场,强调我们对彻底击败所有法西斯势力的决心。
对内,则要引导民众将胜利的喜悦,转化为建设国家、支持对鬼子前线的动力。”
“至于庆典……”张弛沉吟片刻,“可以组织一场庄重的官方纪念仪式,缅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各国将士,重申我们对和平的承诺。
但规模不必过分铺张,重心,要放在接下来更艰巨的任务上。”
会议结束后,张弛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楼下街道上依旧在欢庆的人群。
远处,南洋的金龙旗在夕阳下猎猎作响。
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
胜利的喜悦是真实的,但他心中更清楚,这仅仅是又一个起点。
战后世界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南洋这条刚刚启航的龙,能否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考验还在后面。
不过,能以一个战胜国的身份,站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总比被动挨打、任人宰割要好得多。
-----
六月的琉球,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植物腐烂的气味。
疯狂的舰炮和炸弹的摧残下,很多地区的地表表面上,都多出了一层厚厚的浮土。
牛岛满和他麾下十万鬼子精锐,在白鹰与南洋联军狂风暴雨般的攻势下,如今已如风中残烛,被压缩在岛屿最南端的几个狭小区域,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困兽犹斗。
绝望往往催生更极端的疯狂。
这天,在岛南部一处临海的陡峭山崖下,发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
约两百多名溃败的鬼子海军士兵,裹挟着数十名被强征来的棒子劳工,以及超过三百名惊慌失措的琉球当地平民,逃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和相连的坑道系统中。
被裹挟的平民中大半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白鹰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队迅速包围了洞口。
“里面的人听着,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放下武器,举起双手走出来,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白鹰军官通过铁皮喇叭,用生硬的鬼子语反复喊话。
回应他的,是洞内传来的几声零散枪响,以及更加凄厉的哭喊声。
洞内深处,昏暗的光线下,鬼子的低级军官和军曹们正对着瑟瑟发抖的琉球妇女声嘶力竭地咆哮:
“不要出去,那些白鹰鬼畜,黄头发绿眼睛,都是吃人的魔鬼。”
“他们抓住小孩就生吞活剥,抓住女人就轮番糟蹋,直到折磨致死。”
“我们是大和民族的勇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你们也要有殉国的觉悟!”
恶毒的谣言在恐惧的催化下,如同毒菌般蔓延。
许多琉球妇女死死抱住自己的孩子,眼神中充满了绝望,有些人甚至颤抖着拿起了鬼子分发的手榴弹,准备在最后时刻“保持清白”。
洞外的白鹰军官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一些妇女拿着手榴弹抵住自己胸口或孩子后背的惊悚一幕,顿时不敢再强攻,急得满头大汗。
“谢特,这群该死的疯子。”他咒骂着,却无计可施。
语言不通,文化隔阂,加上那些精心散布的谣言,使得劝降工作难以进行。
“长官,也许……可以试试请南洋的友军来帮忙?”一名负责联络的士官建议道,“他们是华人,和琉球人历史上交流很多,长相也接近,说不定能取得信任。”
军官眼睛一亮:“快,立刻用电台联系南洋部队。”
-----
不到一个小时,几辆山猫突击车就卷着尘土疾驰而至。
车上跳下来一名身形挺拔、面色沉静的南洋陆军少校,以及几名穿着南洋军服、但面容明显是琉球本地人的翻译官。
简单的交流后,南洋少校了解了情况。
他整理了一下军容,示意白鹰士兵后退,然后带着两名琉球翻译,徒手走向洞口。
“洞里的琉球乡亲们,请不要害怕,我们是南洋合众国的军队,是来帮助你们的。”少校用华语朗声说道,声音沉稳有力。
身旁的琉球翻译立刻用琉球话和鬼子话重复喊话。
洞内的哭喊声似乎小了一些。
“我们和你们一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白鹰军队是我们的盟友,他们不会伤害平民,请相信我们。”少校继续喊道,同时示意翻译强调“同胞”二字。
或许是相似的容貌和熟悉的琉球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或许是“同胞”这个词触动了一些人尘封的记忆。
洞内激烈的斥骂声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惊疑不定的低语。
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一个颤抖的、属于年轻女人的声音从洞里传来:“你……你们真的不会伤害我们?”
“我以军人的荣誉和南洋合众国的名义保证。”南洋少校斩钉截铁地回答,“请让妇女和儿童先出来,外面有食物和水,有医生。”
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洞口终于出现了几个试探性的身影,是几个面黄肌瘦、眼神惊恐的琉球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