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凌沉默了。
他终于明白,高层的 “双赢” 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正义,而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君家保住了 “君家子弟不受辱” 的体面,洪家保住了核心根基,秀水省官场避免了 “大地震”。
“我知道你不甘心。”
君平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声音里多了几分无奈,
“但这就是高层博弈的规矩,没有绝对的赢,只有相对的稳。你在秀水省破了洗钱案,抓了陈严,逼得洪家弃子捐产,已经做得够多了,再查下去,只会把自己拖进更深的漩涡,对君家、对你都没好处。”
电话挂断时,君凌还靠在窗沿上,手机贴在耳边,久久没放下。
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身上,却让他觉得有些发冷 —— 他想起刚到秀水省时的决心,想起杨墨遇袭时的愤怒,想起遇袭那天夜里的惊险,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闪过,最后都定格在 “妥协” 两个字上。
“君书记?”
李娜的声音轻轻传来,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她刚才在座位上,虽没听清电话内容,却能从君凌的背影里看出他的落寞。
君凌缓缓转过身,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眼底还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洪晓自首的报告,指尖在 “洪晓承认个人行为” 那一行轻轻划过,语气平淡:
“北城定了调子 —— 这件事到此为止。”
李娜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心里涌上复杂的情绪。
她没有多问 “为什么”,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李娜离开后,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最后一丝脚步声消失在走廊里,只剩下寂静。
君凌抬手翻开桌上的文件夹,里面夹着物流园的初步调查草图、滇省走私路线的标注、还有老鬼战术手机里恢复的残缺录音。
这些都是没来得及彻查的线索,每一页都写着 “未完成”。
君凌的指尖停在 “物流园仓库编号 3-7” 那一行,那里标注着 “疑似文物中转点”,却还没来得及让跨区专案组深入核查,他就要离开了。
“还是差了一步。”
君凌低声呢喃,语气里藏着难掩的遗憾。
他不是不甘心调职,是不甘心以 “妥协” 收尾。
明明已经摸到了洪家走私网络的核心,明明再推一把就能让洪鸣、洪闵付出代价,却因为高层的平衡,只能就此停手。
他想起刚从北城党校回来时的预感,那时只觉得 “待不久”,却没料到是以这样 “未分胜负” 的方式离开。
君凌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却清晰地浮现出洪鸣在省委会议上的强装镇定、洪闵 “壮士断腕” 捐资产的决绝。
这些不是洪家的 “认输”,是 “止损”。
洪家经营几十年,核心根基在北方,南方资产只是 “外围利益”,捐出去虽痛,却保住了洪鸣、洪闵的安全,保住了北方的政商关系,更保住了他们的野心。
“只要洪家还想着扩张,还想着用非法手段敛财,就不会真的安分。”
君凌心里清楚,洪晓的自首、资产的捐赠,不过是洪家的 “缓兵之计”。
等风声一过,他们大概率还会卷土重来,或许换个 “马甲”,或许换个领域,但骨子里的贪婪和冒险,不会变。
他想起君平电话里说的 “大局稳定”,也明白高层的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忘记这次的 “未竟之役”。
洪家欠的,不仅是他一次遇袭, 这些账,不会因为一次妥协就一笔勾销。
“下一次再遇上,不会再给你们留余地。”
君凌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轻声说,语气里没有愤怒,只有冷静的决心。
办公室的阳光渐渐西斜,落在文件上,镀上一层暖光。君凌看着整理好的桌面,心里的遗憾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期待。
他知道,这场和洪家的博弈,只是暂时休局,不是终局。
只要洪家的野心还在,他们终会再相遇,而那一次,他一定会让洪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真正的代价。
君家老宅的书房里,君平挂掉电话,将手机轻轻放在红木办公桌上。
他指尖捏着一支钢笔,却久久没有落下,只是望着表格上 “副厅级” 的标注,轻轻叹了口气。
那声叹息里,藏着对局势的无奈,也藏着对家族棋局的复杂考量。
“局势太微妙了……”
君平低声呢喃。
他比谁都清楚,君家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 “硬碰硬”,而是在各方博弈中找平衡。
这次君凌遇袭,表面是洪家挑衅,实则牵扯着北城高层的权力分配:
有人想借君家之手打压洪家,有人想保洪家维持地方稳定,还有人盯着君平刚到手的省长职位,等着看君家 “出错”。
在这样的旋涡里,君家不能再贸然投入资源,否则很可能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君平心里清楚,洪家捐出南方八十亿资产,只是 “明面上的代价”。
能让北城高层松口、让君家接受 “妥协”,洪家必然还付出了更隐秘的筹码 —— 或许是放弃了北方某块重要的能源项目,或许是把多年积累的某些 “人脉资源” 交给了高层,甚至可能是默认了某些对自身不利的 “监管措施”。
这些代价,洪家没说,君家也没问,却都心照不宣 —— 这是高层博弈的 “潜规则”,不捅破,却能让各方都找到 “台阶”。
他知道,君凌心里的遗憾,可从家族角度看,这次 “妥协” 已经是最优解:
既没让君家陷入 “过度施压” 的舆论风险,又借着洪家的 “补偿心理” 和高层的 “平衡考量”,为君凌争取到了 “副厅升正厅” 的关键机会。
这样的机会,对现在资源 “空窗期” 的君家来说,太难得了。
他想起前几天和北城某位领导的谈话,对方隐晦提到:
“君凌在秀水省的表现有目共睹,遇袭事件也受了委屈,适当‘补偿’是应该的,也能体现对干部的关怀。”
这话里的 “补偿”,明着是对君凌的认可,暗着却是洪家递来的 “橄榄枝”—— 洪家怕君家继续追究,主动默认了君凌的晋升,以此换 “息事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