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嬴政踱步来到宗庙。宗庙内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赢氏先祖的牌位整齐排列,在昏暗的光线中,仿佛诉说着大秦历代的兴衰荣辱。嬴政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块牌位,那些名字背后,是无数的征战、谋略与牺牲,是大秦一步步崛起的历史见证。
嬴政的手指划过青铜灯树冰凉的枝桠,九重烛火在他玄色深衣上投下斑驳光影。宗庙穹顶垂落的素纱在夜风中轻颤,像极了二十二年前父亲灵柩上覆盖的招魂幡。
\"庄襄王三年...\"他低声念着牌位上的鎏金刻字,玉圭边缘硌得掌心发疼。案前香炉腾起的青烟模糊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谥号,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大秦历代雄主在此安眠,却无人能告诉他该如何选择。
烛光将他的影子投在绘有玄鸟图腾的墙壁上,恍若一只振翅欲飞的巨禽。十三岁那年他就是这样独自站在这里,听着吕不韦与赵姬在帷幔后争论该用多少玉璧陪葬先王。
宗庙深处传来铜漏的滴答声,最终,嬴政的目光停留在秦庄襄王嬴异人的牌位上。嬴政微微叹了口气,他与父亲之间,确实算不上熟悉。当年,父亲传位给他时,究竟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呢?这个问题,嬴政在心中思索了无数次,却始终没有答案。
这些日子,除了扶苏的婚事,嬴政想得更多的是太子之位,是大秦未来的掌舵人。原本,这个位置似乎毫无争议地该属于扶苏。扶苏身为长子,品性仁厚,又在百越历经磨砺,在朝堂和民间都有一定的威望。也正因如此,他的婚事才显得格外重要,一场合适的联姻,或许能为扶苏在未来的执政之路上增添助力。
然而,嬴政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个无法言说的纠结。在他众多的子女当中,最为杰出的并非扶苏,而是嘉阳公主赢无忧。赢无忧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她对朝堂局势的洞察力异常敏锐,常常能在众人尚未察觉之际,便洞悉其中的微妙变化。
更令人称奇的是,赢无忧拥有许多奇思妙想,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大秦带来了无尽的创新和发展机遇。她的建议和策略往往别出心裁,却又切实可行,使得大秦在她的引领下不断强大。
嬴政对赢无忧的才华很是欣赏,她常常能在不经意间,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令嬴政都不禁为之赞叹。他清晰地记得,大秦官僚体系的改革、李斯王绾的倒台,以及秦、楚、齐、魏四国建立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无一不是赢无忧所提出并积极促成的。
尽管嬴政无法预见大秦未来的兴衰荣辱,但只要有赢无忧在,他便坚信大秦必将兴盛百年。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大秦的前程,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传位给女子,亘古未有之事啊……”嬴政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宗庙内回荡,带着无尽的忧虑。他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赢无忧那聪慧果敢的面容。
这两年赢无忧展现出非凡的谋略与决断力,许多朝中大臣棘手的难题,到了她那里,总能迎刃而解。可她毕竟是个女子。嬴政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心中涌起一阵不安。
古往今来,女子执政从未有过先例。一旦他打破这个传统,将王位传给赢无忧,朝堂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岂会善罢甘休?那些平日里就野心勃勃的臣子,说不定表面上对赢无忧俯首称臣,背地里却想尽办法操纵她,将大秦的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届时,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秦江山,怕是要落入他人之手。
嬴政又想起了扶苏。扶苏是很不错,可若论起谋略和决断力,与赢无忧相比,确实稍逊一筹。
此时的大秦,犹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巨轮,尚未统一六国,百废待兴。国内,新旧势力明争暗斗;外部,匈奴虎视眈眈,楚国、齐国、魏国等强国环伺,时刻准备着给大秦致命一击。
在这关键时刻,大秦需要的,是一位雄才大略、果敢坚毅的储君,带领国家冲破重重险阻,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嬴政在宗庙内来回踱步,脚步声沉重而急促,心中的天平不断摇摆。每一步,都似踩在刀刃上,疼痛而艰难。他想到了秦国历代先王们为了大秦的崛起,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生命。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纵,拓展了秦国的领土;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更是多次击败六国联军,为大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怎能轻易做出决定?
许久,嬴政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抬起头,望向那高高在上的先祖牌位。“列祖列宗在上,嬴政今日面临艰难抉择,实不知该何去何从。传位给赢无忧,恐生变故;不传位给她,又怕大秦未来停滞不前。恳请先祖在天之灵,赐予嬴政启示,让我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保我大秦江山永固。”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饱含着对先祖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就在这时,一阵寒风吹过,吹得宗庙内的烛火剧烈摇晃。嬴政的目光被其中一盏烛火吸引,那盏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却始终没有熄灭,反而在摇曳中愈发明亮。嬴政心中一动,似是从中得到了启示。
“或许,我不该拘泥于传统。”嬴政低声说道,“无论是赢无忧还是扶苏,只要能带领大秦走向繁荣昌盛,便是合适的人选。”他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心中已有了决断。
嬴政走出宗庙,望着那漆黑的夜空,繁星闪烁。他知道,这个决定关乎大秦的命运,无论最终选择谁,都将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他相信,只要是为了大秦的未来,他的选择就不会错。此刻,他已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院入学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咸阳城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考生们抓紧时间复习,而各方势力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考试,他们知道,这场考试不仅关乎考生的命运,更关乎大秦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