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玉兰灯下,烟火人间
一、晨雾中的军礼
清晨六点半,市城建集团家属院的玉兰花已经开得泼泼洒洒。李渊站在楼下的花坛边,看着穿中学校服的儿子李阳背着书包冲过来,喉结滚动了两下才喊出“爸”。
“鞋带。”李渊弯腰帮他系好松开的运动鞋带,指尖触到布料上洗得发白的卡通图案——那是女儿李悦去年送哥哥的生日礼物。他的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指关节上的老茧蹭过布料,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今天项目上要开标,晚上可能晚点回。”李渊直起身时,白衬衫的领口已经被晨雾浸得发潮。他现在是集团工程管理部的副经理,负责城南快速路的监理工作,这个岗位是三年前转业时,老首长托人安排的,说是“能发挥他盯细节的本事”。
李阳“嗯”了一声,眼神瞟向父亲身后——苏瑶正站在二楼的阳台上,手里拿着李渊的保温杯。她的头发用一根玉簪挽着,鬓角有几缕碎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像极了他们刚认识时,在部队家属院的槐树下,她也是这样看着他出操。
“王总昨晚又来电话了。”苏瑶的声音隔着晨雾传下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忧虑,“说设计院的图纸有点问题,让你上班先去他办公室一趟。”
李渊接过保温杯的瞬间,指尖碰到了苏瑶的手。她的指尖微凉,是常年握手术刀的缘故——她在市医院的妇产科当主任,昨天值了通宵夜班,眼下还有淡淡的青黑。
“知道了。”李渊拧开杯盖,枸杞和黄芪的味道漫出来,是苏瑶特意给他泡的。三年前他刚转业时,血压总不稳定,苏瑶就每天早上盯着他喝这杯“转业茶”。
李阳已经骑着自行车出了院门,车铃叮铃铃地响。李渊望着儿子的背影,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探亲回家,妹妹也是这样骑着二八大杠,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他。
“王建军最近盯城南项目盯得紧。”苏瑶靠在阳台栏杆上,白大褂的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上次我听院长说,他侄子在做这个项目的建材供应,你多留个心眼。”
李渊没说话,只是将保温杯的盖子拧紧。王建军是集团的副总,主管工程建设,也是当年他转业时,第一个在会上说“军人作风不适合搞城建”的人。
二、会议室里的硝烟
上午九点,集团十八楼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李渊推门进去时,王建军正用红笔在图纸上圈画,笔尖戳得纸张沙沙响。
“小李来了?”王建军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了眯,“昨晚设计院把修改后的图纸送来了,你看看这个承台配筋,是不是有点问题?”
李渊接过图纸,手指在钢筋符号上点了点。他的指甲修剪得很短,虎口处有一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在边境扫雷时留下的,当时一块弹片擦着他的动脉飞过去,是战友用止血带勒了三个小时才保住他的胳膊。
“按照规范,c30混凝土配hRb400级钢筋,这个配筋率够了。”李渊的声音很稳,“但如果考虑到后期车辆超载,建议增加两道纵向构造筋。”
王建军的笔在桌上敲了敲:“增加钢筋就要加钱,你知道现在项目的资金多紧张。”他顿了顿,突然笑了,“小李啊,你在部队待久了,不知道地方上的难处。有时候,差不多就行。”
“工程上没有差不多。”李渊的指尖在“安全等级一级”的字样上停住,“王总,这个快速路是连接新区和老城区的主干道,每天车流量预计超过五万,安全上出不得半点差错。”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冷下来。旁边的预算科科长张姐赶紧打圆场:“李经理刚负责项目,对成本控制可能不太熟,要不我下午带他去建材市场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钢筋?”
王建军摆摆手:“不用了,设计院的图纸既然没问题,就按原计划执行。”他把图纸推回给李渊,“下午三点,让施工队进场打桩,你盯着点。”
李渊走出会议室时,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是苏瑶发来的微信:“李阳班主任说他今天没交数学作业,晚上我问问他。”
他站在走廊的窗前,看着楼下的玉兰树。花瓣被风吹得落在车顶上,像极了部队大院里每年春天飘的杨絮。那时候他总不在家,苏瑶一个人带着刚上幼儿园的李阳,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每次视频都说“家里一切都好”。
三、打桩机下的猫腻
下午三点,城南快速路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打桩机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疼,李渊戴着安全帽,盯着第一根预制桩缓缓沉入地下。
施工队的王队长递过来一瓶水:“李经理,这桩的质量没的说,都是大厂生产的。”
李渊接过水,没喝,而是蹲下身,用手指抠了抠桩身表面的混凝土。指腹沾到一点白色粉末,他放在鼻尖闻了闻——是石灰,不是水泥。
“这桩是哪个厂家供应的?”他的声音冷下来。
王队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是……是王副总推荐的厂家,说是性价比高。”
李渊站起身,走到堆放预制桩的地方,随机抽出一根,让工人用锤子敲开。断面处露出的钢筋细得像铁丝,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直径。
“停止打桩。”李渊的声音在轰鸣声中依然清晰,“所有预制桩全部封存,明天让质检站的人来检测。”
王队长急了:“李经理,这可不行啊,王副总特意交代今天必须开工,耽误了工期谁负责?”
“质量不合格,就是打到天亮也没用。”李渊掏出手机,对着不合格的预制桩拍照,“我现在就给王总打电话。”
电话接通后,王建军的声音带着不耐烦:“什么事?我正在陪市里的领导视察。”
“预制桩质量不达标,我要求停止施工,更换合格的桩材。”
王建军在那头沉默了几秒,突然提高了音量:“李渊!你是不是故意找茬?我看你就是不想好好干这个项目!”
“我只想把项目干好。”李渊的目光扫过施工现场的横幅——“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业”。
“你要是敢停工,就等着写检查吧!”王建军挂了电话。
李渊站在原地,手里的手机还在发烫。旁边的技术员小声说:“李经理,王副总在集团里势力很大,我们得罪不起他。”
李渊没说话,只是拿出手机,把刚才拍的照片发给了市住建局的老同学:“帮我看看这些预制桩是不是合格产品。”
夕阳西下时,苏瑶发来微信:“李悦在幼儿园画了幅画,说要等你回来给你看。”附带一张照片,画上是一个戴安全帽的男人,旁边是一朵大大的玉兰花。
他看着照片,突然想起去年转业回家那天,李悦怯生生地躲在苏瑶身后,问:“妈妈,这个叔叔是谁?”那一刻,他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四、家里的小风波
晚上七点,李渊推开家门时,闻到了红烧肉的香味。苏瑶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李悦趴在客厅的茶几上画画,李阳则坐在沙发上,头埋得很低。
“爸回来了!”李悦举着画跑过来,画上多了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和两个小孩,“这是我们一家人!”
李渊蹲下身,摸了摸女儿的头:“画得真好。”
苏瑶端着红烧肉出来:“洗手吃饭吧。”她看了李阳一眼,没提作业的事。
饭桌上,李悦叽叽喳喳地说幼儿园的趣事,李阳却一直没说话。李渊给他夹了块排骨:“今天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李阳的筷子顿了顿:“没有。”
“那为什么没交数学作业?”苏瑶的声音很轻。
李阳放下筷子:“我昨天写了,但早上忘带了。”
“忘带和没写是两回事。”李渊看着他,“李阳,做人要诚实。”
“我就是忘带了!”李阳突然提高了音量,“你从来不管我在学校怎么样,现在回来就知道教训我!”
苏瑶赶紧说:“李阳,怎么跟你爸说话呢?”
李阳站起来,跑进了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李渊放下筷子,没说话。苏瑶叹了口气:“他最近好像有心事,上次家长会老师说他上课总走神。”
晚饭后,李渊敲了敲李阳的房门:“我能进来吗?”
里面没声音,他推门进去,看到李阳趴在书桌上,肩膀一抽一抽的。书桌上放着一张试卷,数学只考了六十分。
“考砸了可以再努力,但不能撒谎。”李渊坐在他身边,“爸爸以前总不在家,对你关心不够,对不起。”
李阳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爸,我不是故意不交作业的,是因为……因为我把作业本落在托管班了。我怕你说我,就没敢告诉你。”
李渊摸了摸他的头:“明天去托管班把作业本取回来,交给老师,跟老师道个歉。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爸爸说,好吗?”
李阳点点头,突然说:“爸,我们班同学都说你是兵王,你能给我讲讲你在部队的事吗?”
李渊笑了,给他讲了扫雷时遇到的趣事,讲了和战友在雪地里潜伏的日子。李阳听得眼睛发亮,不知不觉间,刚才的不愉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五、玉兰花影里的守护
第二天早上,质检站的检测报告出来了: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直径都不达标,属于不合格产品。
李渊拿着报告去找王建军,却被告知他今天没来上班。张姐偷偷告诉他:“王副总被纪委的人带走了,听说有人举报他在项目里收受贿赂,用不合格的建材以次充好。”
李渊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玉兰树。阳光透过花瓣照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想起昨天在施工现场,王队长说的话:“其实我们也不想用不合格的桩,但王副总说不用他推荐的厂家,项目就别想开工。”
手机响了,是老首长打来的:“听说你把王建军给举报了?”
“不是我举报的,是质检报告说话。”
老首长笑了:“我就知道你这脾气改不了,眼里容不得沙子。不过这样也好,城建系统是该好好整整了。”他顿了顿,“有个事跟你说一下,王建军的案子牵扯出一批人,其中有当年负责你转业安置的领导,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
李渊沉默了几秒:“我不怕。”
“好样的。”老首长的声音很欣慰,“不管在哪儿,都别忘了自己是个兵。”
挂了电话,苏瑶发来微信:“李阳今天主动跟老师承认错误了,老师说他很勇敢。晚上我们吃饺子吧,你爱吃的猪肉大葱馅。”
下午五点,李渊提前下班回家。路过花店时,买了一束玉兰花,插在客厅的花瓶里。
李悦放学回来,抱着他的腿:“爸爸,今天幼儿园的老师说,我画的全家福可以参加比赛呢!”
苏瑶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看到花瓶里的玉兰花,眼睛亮了:“真好看。”
李阳从房间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爸,这是我写的检讨,还有……我画的你在打桩的画。”
画上的男人戴着安全帽,旁边写着:“爸爸在保护我们的路。”
李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看着苏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曾经守护的山河,是边境线上的界碑,是沙漠里的哨所,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现在他守护的家,是孩子们作业本上的100分,是苏瑶鬓角的白发,是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是窗台上永远盛开的玉兰花。
晚上,一家人坐在阳台上吃饺子。月光透过玉兰树照下来,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影子。李阳给李渊夹了个饺子:“爸,你今天没去工地吗?”
“不去了,今天的工作做完了。”
苏瑶笑着说:“以后别总加班了,家里的事也多帮帮我。”
李渊点点头,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像他们一样的家庭,在平凡的日子里努力生活。
他知道,王建军他们守护的山河,就在这万家灯火里;他现在守护的家,就在这玉兰花影里。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