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春檐絮语里的山河
一、晨会桌上的咖啡渍
李渊的指尖在考勤表边缘顿了顿。第三行第二列的咖啡渍呈不规则的扇形,边缘还粘着半片干枯的玫瑰花瓣——是苏瑶昨晚泡的安神茶,今早收拾公文包时不小心洒了。
“李队?”安保部的小张推过来一份《园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三号仓库的消防通道又被物料堵了,物流部说这批急单赶完就清。”
李渊的目光扫过报告上的红圈标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渍边缘。三年前在边境扫雷时,他能从马蹄踩过草地的弧度判断地下是否埋雷;现在盯着这摊咖啡渍,竟能还原出苏瑶凌晨五点在厨房热牛奶的身影——她总说他胃不好,非要温了牛奶才让带早餐。
“通知物流部,半小时内必须清空。”他把报告推回去,钢笔在便签纸上划出遒劲的字迹,“超时按消防条例第37条处理,责任人和部门主管连带处罚。”
小张咋舌。李队在安保部待了两年,说话永远像在下达作战命令,却没人见过他真正动怒。只有苏瑶知道,他深夜看监控时,会对着屏幕里晚归的员工叹气,说“这丫头的电动车灯该换了”。
晨会结束时,李渊的手机震了震。是苏瑶发来的照片:双胞胎李阳和李悦背着书包站在幼儿园门口,姐姐李悦的辫子歪了,弟弟李阳正踮着脚想帮她扶正,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像两颗并蒂的樱桃。
“悦悦说要戴你送的小熊发卡,阳阳非抢着要拿你的军徽模型当晨检玩具。”信息末尾跟着个无奈的笑脸。
李渊对着屏幕看了半分钟,指尖在“军徽模型”几个字上悬了悬。那是他唯一从部队带回来的纪念品,银质的徽章被两个孩子磨得发亮,边角还缺了个小口——是李阳去年换牙时咬的。
“让阳阳把模型收进书包,别弄丢了。”他回了条信息,起身走向三号仓库。走廊的玻璃窗映出他挺拔的身影,西装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疤痕在晨光里若隐若现——那是在昆仑山执行任务时留下的,现在却成了李悦最喜欢描摹的“地图”。
二、消防通道里的老熟人
物流部的老王正指挥着工人搬纸箱,见李渊过来,脸上堆起笑:“李队,通融通融?这批货是给市立医院的急救器械,耽误了要出人命的。”
李渊没说话,径直走向消防通道尽头的安全门。门把手上的灰尘厚度不对,说明至少三天没被拉动过;墙角的应急灯闪烁着红光,线路接触不良的滋滋声藏在纸箱碰撞声里,像极了边境哨所里老化的发报机。
“老王,”他转身时,声音里带了点不易察觉的紧绷,“去年冬天,城郊仓库着火,烧死三个值班员的新闻忘了?”
老王的笑僵在脸上。那起事故后来查明是消防通道堵塞,连带安保主管一起被追责。李渊当时刚入职,主动申请去事故现场协助调查,回来后三天没怎么说话,第四天就带着安保部把全公司的消防设施翻新了一遍。
“我……我这就清。”老王抹了把汗,突然压低声音,“李队,其实是张副总打了招呼,说这批货占地方,让先堆在通道里……”
李渊的目光落在纸箱上的医院标识,突然想起苏瑶昨天说的事。她所在的儿科病房来了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手术器械迟迟没到,家长在走廊哭了整夜。
“张副总那边我去说。”他掏出手机,给苏瑶发了条信息,“问下你们科室等着的急救器械,是不是物流单号xxx开头的。”
两分钟后,苏瑶回了个“是”,后面跟着个惊叹号。
李渊转身时,正好撞见张副总挺着肚子走过来,手里把玩着一串紫檀手串:“小李啊,这点小事还亲自跑一趟?物流部也是为了赶工期……”
“张副总,”李渊的声音很平,却让空气都凝了几分,“您办公室的消防栓前,也堆着两盆发财树。”
张副总的脸瞬间涨红。全公司都知道,这位副总最信风水,却忘了消防条例里“严禁遮挡消防设施”的铁律。
李渊没再看他,指挥着工人把纸箱往临时周转区搬:“动作快点,医院等着用。”他的余光瞥见安全门后藏着的半袋猫粮,心里了然——是保洁阿姨喂的流浪猫,总爱在通道里躲雨。
三、监控屏幕里的小温暖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李渊的手机又响了。是幼儿园老师发来的视频:李阳把军徽模型借给同桌的小男孩玩,因为对方说“爸爸也是警察”;李悦则用彩纸给小熊发卡做了件“裙子”,举着给全班看“这是我爸爸送的”。
邻桌的人事部王姐凑过来看:“你家这对龙凤胎,真是越长越俊。上次亲子活动,阳阳追着蝴蝶跑,悦悦蹲在花坛边给蚂蚁搬家,跟你俩一点都不像。”
李渊嘴角弯了弯。苏瑶总说,两个孩子的性子像极了江南的春天,柔软又鲜活。他想起第一次带他们去公园,李阳指着风筝喊“爸爸快看,像战斗机”,李悦却拉着他的手说“爸爸,花瓣落在你肩膀上了”。
正说着,安保部的紧急呼叫器响了。中控室说,地下车库的监控拍到一个可疑人员,戴着鸭舌帽在豪车区徘徊了二十分钟。
李渊三口两口扒完饭,抓起外套就往车库跑。电梯里,他调出监控录像反复回看:那人的步态有点跛,右手总是下意识地护着左腰,不像惯偷,倒像是……受过伤的人。
到车库时,可疑人员正蹲在一辆黑色轿车旁,手里拿着块抹布在擦车窗上的鸟粪。李渊放轻脚步走近,突然发现对方的左腰处露出半截绷带——是医院的专用包扎纱布。
“同志,需要帮忙吗?”
那人吓了一跳,猛地站起来,鸭舌帽掉在地上,露出一张苍白消瘦的脸,眼睛里布满红血丝。“我……我就是看这车脏了,擦擦。”他的声音发颤,手却把抹布攥得很紧。
李渊的目光落在他胸前的医院陪护证上:姓名王建军,关系是父子,病床号正是苏瑶昨天说的那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孩子手术顺利吗?”李渊捡起鸭舌帽递给他。
王建军愣了愣,眼圈突然红了:“还没排上……医生说器械没到,没法做。”他抹了把脸,“我刚才在楼上送货,看到这车跟我老板的一样,就……就想起来他欠我的工资还没给,心里堵得慌。”
李渊想起物流部的急单,拍了拍他的肩膀:“器械下午就能到医院。”他从钱包里抽出几张现金,“先去给孩子买点吃的,别在这儿蹲了,怪冷的。”
王建军看着手里的钱,又看看李渊制服上的安保徽章,突然鞠了个躬:“谢谢……谢谢同志。”
李渊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想起自己在边境时,当地老乡总会把热奶茶塞到他手里,说“解放军同志辛苦了”。原来守护,从来都不止一种模样。
四、晚高峰的应急灯
下午五点,城市的晚高峰如期而至。李渊刚检查完园区的电路系统,突然接到苏瑶的电话,声音里带着焦急:“老李,你能来接下孩子吗?我这边突然来了个急诊,走不开。”
“我马上过去。”他抓起外套往外跑,路过中控室时,瞥见屏幕上三号仓库的电路指示灯闪了下红光。
“李队,刚才电压不稳,可能是附近施工挖断了电缆。”值班的小伙子指着屏幕,“备用发电机启动了,但三号仓库的应急灯没亮。”
李渊皱眉。三号仓库堆着一批精密仪器,要是断电超过半小时,损失会很大。更重要的是,仓库角落的恒温箱里,放着生物公司暂存的疫苗样本。
“我去看看。”他转身往仓库跑,掏出手机给幼儿园老师打了个电话,“麻烦您多照看孩子半小时,我这边有点急事。”
仓库里一片漆黑,只有手机电筒的光柱在晃动。李渊凭着记忆摸到配电箱,打开一看,保险丝烧断了,连带应急灯的线路也短路了。他从工具箱里翻出备用保险丝,手指在黑暗中异常稳——当年在边境摸黑拆弹,比这紧张十倍。
接好线路的瞬间,应急灯“唰”地亮了,惨白的光线下,他看到恒温箱的显示屏还亮着,温度正常。松了口气的同时,手机又响了,是老师发来的视频:李阳正给李悦讲他听来的“爸爸的故事”,说爸爸以前是“抓坏人的英雄”,现在是“保护大家的超人”。
李渊对着屏幕笑了笑,眼角却有点发热。他想起刚退伍回家时,苏瑶带他去公园,他下意识地观察制高点、逃生路线,被她笑话“职业病”。现在才明白,那些刻在骨子里的警觉,从来都不是负担。
处理完仓库的事,他赶到幼儿园时,李阳和李悦正坐在门卫室的小板凳上,每人手里拿着块老师给的饼干。看到他进来,两个孩子同时扑过来,抱住他的腿。
“爸爸,你是不是又去抓坏人了?”李阳仰着小脸,军徽模型别在胸前,像枚小小的勋章。
“爸爸是去修灯了。”李渊蹲下来,帮李悦理了理歪掉的辫子,“我们回家吧,妈妈今晚可能要晚点回来。”
五、春檐下的晚餐
回到家时,天色已经擦黑。李渊系上围裙进了厨房,冰箱里有苏瑶早上备好的菜:排骨、青菜、番茄,还有两个孩子爱吃的虾仁。
李阳搬了个小板凳站在厨房门口,看爸爸切菜。“爸爸,你切菜好快,像电视里的厨师。”
“爸爸以前在部队,要练刀功。”李渊笑着说,手里的菜刀起落间,番茄被切成均匀的小块,像他当年给战友分压缩饼干一样精准。
李悦则趴在客厅的地毯上,用彩笔在纸上画全家福。她画的李渊很高,穿着西装,手里却举着一把枪——那是她从苏瑶的相册里看来的。
饭快做好时,苏瑶回来了,脸上带着疲惫,眼里却有光:“今天那个急诊的孩子,手术很成功,器械刚好赶上。”
“嗯,我知道。”李渊给她盛了碗汤,“物流部那边我催了。”
苏瑶愣了愣,随即笑了:“我就知道是你。”
晚餐时,李阳滔滔不绝地讲幼儿园的事,说他今天帮老师整理玩具,像爸爸整理工具箱一样整齐;李悦则把画好的全家福递过来,画里的太阳是粉色的,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我们的家”。
李渊看着桌上的饭菜,看着身边的妻儿,突然想起退伍那天,老首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李渊,记住,你守护的山河,从来都不只在边境线上。”
那时他不懂,现在懂了。
窗外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纱窗照进来,落在李悦散落的彩笔上,落在苏瑶捧着的汤碗里,落在李阳胸前的军徽模型上。厨房里,抽油烟机的声音停了,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轻响,和孩子们偶尔的笑声。
李渊夹起一块排骨,放进苏瑶碗里。她的手在医院洗了太多遍,有点干裂,此刻正握着李悦的小手,教她用勺子舀汤。
客厅的电视里在播晚间新闻,主持人说着“边境安稳,国泰民安”。李阳突然指着屏幕说:“爸爸,那是你以前待的地方吗?”
李渊点头,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又看了看身边含笑的苏瑶,轻声说:“是。但爸爸现在守护的地方,也很重要。”
比如,此刻厨房水槽里泡着的碗,阳台上晾着的校服,还有窗外随风摆动的绿萝——这些琐碎的、温暖的、平凡的一切,合在一起,就是他用半生守护的山河。
晚饭后,李渊在厨房洗碗,苏瑶在客厅给孩子讲故事。水流过指尖的触感很温柔,不像握枪时的冰冷。他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觉得,所谓英雄,从来都不是活在传奇里,而是活在这些春檐下的絮语里,活在指尖绽放的繁花里,活在每个需要有人站出来的瞬间里。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安保部的群消息:“三号仓库一切正常,李队放心。”他回了个“收到”,关掉屏幕时,看到倒映在上面的自己,眼角有了细纹,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因为他知道,他守护的地方,一直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