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州的天空阴沉着,空气中弥漫着海边特有的湿气。省委大院里,槐树枝条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上午的常委会刚刚结束,李一凡从会议室走出来,神色平静,身后的秘书常之朗小心翼翼地跟着。今天的会议主题原本是讨论“智造湾南新区”第二期招商,但到中途,省纪委副书记突然插入汇报:陈绍东旧部有异常接触外省商会代表,涉及多家地产与金融壳公司。
整个会场当时静得能听到笔掉落在桌上的声音。
回到办公室后,李一凡拿起茶杯,看着窗外雨雾中的岭州海港,淡淡说道:“果然,他们不会甘心。”
常之朗递上整理好的简报,低声汇报:“纪委掌握的线索显示,这些人多是陈绍东时期的副厅、处级干部,近期频繁出入外资代表处和港资商会,其中两人还参与了恒系旧资产的‘二次包装’。”
李一凡抬眼:“有没有资金往来?”
“有。”常之朗答,“通过一家叫‘南巢创投’的公司做过账,股东层层嵌套,最后查到一家注册在湾外的信托账户。”
李一凡沉默几秒,放下茶杯,语气平稳却带着锋芒:“让金融专班今晚加班,调出南巢的资金流,尤其是与恒达、均安、海光三家企业的账往。凡星那边的系统可以先行比对一遍。”
晚上八点,岭州金融安全专班灯火通明。
墙上的大屏幕上,一条条资金线像蛛网一样交织。数据组负责人报告:“书记,初步确认南巢账户近三个月共流转资金十二点六亿,其中四亿流入湾南新区的旧项目地块。”
李一凡眉头一沉:“是谁批的?”
“批复文件出自发改委副主任的签章,但签批时间在他请假期间。”
会议室空气瞬间凝固。
李一凡盯着屏幕,语气冷了几分:“伪造公文、倒签审批,查!纪委、组织部同步介入,今晚立案,明天通报。”
常之朗轻声提醒:“是否先报中央督导组?”
李一凡摇头:“岭州的事,岭州自己先动。让他们知道,这里已经换了天。”
深夜十一点半,岭州纪委联合公安、金融专班突击搜查南巢创投。几十名执法人员分头行动,查封电脑、服务器、财务账本。现场负责人一度试图掩盖,但被当场拿下。
与此同时,李一凡仍在省委值班室。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是纪委书记发来的短讯:
“行动顺利,三人已控制,账目初步锁定恒达旧部资金回流。”
他只是“嗯”了一声,继续翻阅手中的《岭州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草案》。
凌晨一点,雨声敲打着玻璃。
常之朗递来一份新的调查简报:“书记,陈绍东在调离前两天,批准南巢获得‘招商特别通道企业’资质,这份批文当时未公开。”
李一凡抬眼,神情如刀:“怪不得他走得那么快。”
他顿了顿,又问:“四九城那边知道了吗?”
“吏部刚来电话,中央金融巡视小组明早到岭州。”
李一凡微微一笑,笑意却不达眼底:“他们来的正好,让他们看岭州不是护短,而是护法。”
第二天上午,金融巡视组抵达岭州。巡视组组长是位年近六十的老干部,出身财金系统,话不多但眼神极锐。李一凡在欢迎会上只讲了一句话:
“岭州的问题不怕揭,只怕盖。请同志们尽管查。”
巡视组进驻三小时,就调出了南巢账户的全部流水。多条资金流显示,南巢曾以“顾问费”名义向恒达系旧高管支付巨额酬金,并间接转入外省商会基金。
老组长抬头看着李一凡:“你们的动作,比我想象的快。”
李一凡淡然答:“岭州的账,不能再糊涂。”
当晚,岭州发布《岭州省南巢创投事件通报》:
涉案金额12.6亿元,涉案人员18人,其中厅级干部3人,处级8人,涉嫌滥用职权、非法利益输送等问题,现已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新闻一出,全网震动。各地财经媒体头条几乎同时刷屏。
舆论焦点集中在一句话——
“岭州省委书记李一凡亲自坐镇专班,凌晨批示立案。”
有评论写道:“岭州反腐,已成岭南风向。”
夜色深了,李一凡走出办公楼,海风带着咸湿味迎面扑来。
常之朗在后面轻声问:“书记,这一步,会不会太快?”
李一凡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海岸灯火。
“快,是为了让他们来不及反应。”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坚定:
“岭州不能再回头——无论是谁留下的影子,都要让阳光照进去。”
他转身回到楼内,灯光再次亮起。墙上的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
岭州,这座被风吹醒的城市,正在重新书写它的金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