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广城省委四号会议室的屏幕准点亮起。最上方是八个字:正负面表列试点。下面一行小字写得很克制:观察期转入试点期,吏部牵头、岭州落地、季度通报、群众旁听。
空气不热,桌上却摆满了厚册——组织部的“第一线表现分”原始凭证、纪检的“错误更正集”,再到住建、财政、金融监管分局汇总的“窗口—工地—金融—舆情—廉政—群众评分”六张矩阵。
吏部副部长没有寒暄,把一页薄薄的函件放在台面中间。函上有三句硬话:看得见的动作要得分,看得见的问题要扣分,看不见的隐蔽动作一律从严。函末落款时间写在昨天晚间,说明中央这次并未犹豫。
李一凡把笔横在指间,注意力落在矩阵右下角的“复核与申诉”一格,那里被画了三道粗线,表示必须给干部留一条走正规程序的路。
组织部长第一个汇报。正面表列十项、负面表列十项,被压成两张干净的卡片。正面十项包括:质量否决触发并复验达标、群众代表旁听率提升、老人版入口一键达覆盖率、审批日志四同屏准确率、预交楼七日双退执行、节点拨付台账公开、港金联动问答按时更新、合规修复榜主动报错并当日纠偏、窗口最小要件减一件成功落地、营商差异专栏及时纠偏。
负面十项相应对应:假受理、假在线、代签坐席、临时周转、舆情戏剧化发布、以拨代管、外包账号未下线、老人版入口隐藏两层以上、代表人诉讼窗口无应答、以舆论倒逼标准。
分值不是“拍脑袋”。组织部拿出算法:基础分六十分,正面单项每项加五分,上限二十;负面单项每项扣八分,不设下限;当月有一次“质量否决”被迫放过,直接黄卡;当月被群众代表点名三次且证据成立,红卡。
季度评优看净得分曲线,不看一次性爆点。李一凡让技术组把曲线叠加到四个试点市的“第一线表现分”上,岭海、桂浦、韶川、岭北四条线在屏幕上稳定向右上方爬升,说明系统能接得住。
纪检书记接过话头,简单地把“容错三条”重复一遍:错要改、改留痕、痕可审。再强调“合规修复榜”的增益权重——凡主动报错并当日纠偏者,负项扣分减半,榜单上墙七日;若压着不报、被群众代表戳破,负项加倍,且列入“舆情戏剧化发布”附表,连续两次一律取消当季评优。
他把一沓“代签按键截图”压在角上,提醒各地别把“系统卡顿”当遮羞布。
住建与财政把“预交楼—节点拨付—保险共保体”的联动指标挪到考核矩阵的正面项里。住建把“缺陷修复台账72小时达成率”拆成“报修—派单—复核”三条小折线,财政把“电子回执时滞”做成日环图。
金融监管分局则把“坐席核验”的违规次数与“深夜审批曲线”直接挂钩,谁的曲线在零点后习惯性跳起,谁就要在问询台上解释。交易所席位补了一刀,违例就停牌,复牌看整改模板,不看陈述口才。
九点五十五,群众代表走进旁听席。坐在第一排的是几位在“预交楼”现场签过名的业主、几位被请进“经办人夜校”的企业主、几位长年混在大厅窗口帮老人取号的志愿者。
信息与公众组给他们发了一张“群众评分卡”,只问三件事:能不能看见、能不能明白、能不能当天改。评分卡右下角印着“老人版入口”的二维码与热线电话,老代表把手机举起来试了一遍,点头,把卡放平。
十点十分,四地试点的四位一把手接续上台作短汇报。岭海的秦晟只讲三个数字:质量否决复验时长由七十二小时压到四十八小时,群众代表旁听率从四成升至七成,老人版入口点击自上线日环比两倍。
桂浦的魏乔把“咨询—受理”分栏的红蓝对照图贴在屏幕左下角,讲当天纠偏当日上墙的流程;韶川的黄芷掰着手指头报告“节点拨付—电子回执—税基联动”的三步靠拢,强调“以拨代管”黄卡通报的两名中层已经完成补课;岭北的韩青把“职住一体”四件套与“抽签录像—群众旁听”的链条拉直,最后落在“老人版入口”的字上。四人都没讲“愿景”,只给“动作”。
十点四十五,吏部副部长短评:岭州不是临时摆台,是把制度安了家;这套表列与“第一线表现分”结合,能看人,也能看方法;这一步,可以试。然后他把试点要求压成四条:季度通报、月度黄卡、周度纠偏、日度上墙;干部观察期与表列并联运行,考核结果纳入调训与提名参考。常之朗把这四条写在白板,最后加了一个小框:群众评分与干部复核同屏显示。
十一点,组织部把“负面表列—典型纠偏”第一期上墙。第一条来自桂浦:把“咨询”当“受理”的窗口被当日黄卡,三天后通过“错误更正集”验收解除;第二条来自韶川:某银行省内分行坐席代签,停牌三日,整改后复牌,在“合规修复榜”挂七天;第三条来自岭海:一处预交楼的入户门缝超差,施工队现场拆卸复验,群众代表签字归档。每一条后面都挂着“编号—时间戳—责任人”。
午后两点,小礼堂转入“基层复核演练”。组织部把一个“假在线”的模拟场景投到屏幕上,要求四地经办人在十分钟内给出复核路径。
岭北经办先打开审批日志四同屏,核对坐席号、经办人与登录时间,再调取视频截帧;桂浦经办把“受理—告知—并联—回执”的工具条当作路线图,依次核验;岭海经办直接调出“代表人诉讼—老人版入口”的互动记录,佐证窗口应答;韶川经办则把“电子回执—节点拨付—税基联动”的三个回执编号串起来,查延时源头。吏部观察员点评:不是背书,是背过。
两点四十五,媒体事实包把“正负面表列—试点问答”挂出。问答只有八条,最关键的三条写在最前:表列不是新瓶装旧酒,分值不靠口碑,靠动作;群众评分不是“气愤票”,必须附证据;干部复核不是“自证清白”,是拿出编号与路径。
评论区有人问“会不会让干部只顾眼前不敢创新”,组织部给出“创新容错场景”的附表:允许试错但不允许作假,允许超前但不允许越界,允许节奏不整齐但不允许节拍乱。
三点整,李一凡把“凡星投资与产业天使子池”的小卡放到“正面表列”的最后一项——不是让资本给干部加分,而是让“首投敢投”出现在“民生与产业双转型”的动作里。
财政把“凡星子池—投研决策公开摘要”也纳入透明窗“用途摘要+编号脱敏”的框架,避免被带节奏。“资本不过度介入政府流程”被标为红线,凡星也在“受托模式回避清单”上扩了一条注记:不投白名单专回路项目、不过桥、不兜底。
三点二十,四九城金融巡视组推来《中期观察纪要》。落款处只有一句话:岭州把“抓问责”变“抓矩阵”,建议将表列机制作为“干部考核试点”的主项,跨省对比观察一季。
纪要同时建议保留“群众旁听席”的位置与发言权,不让考核关起门来做。李一凡把纪要压在右手边,转身叮嘱信息与公众组:今晚首屏挂“正负面表列—试点第一日”,把四地首日曲线放在一张图上,同时挂“群众评分—干部复核”并排双窗。
四点,省政务大厅演示区开门迎客,面向干部的“夜校快课”开始试讲。讲台上没有ppt花图,只有两根“水管”的示意——白名单专回路与市场化水管平行,之间画着“隔离墙”;旁边是一只“节拍器”,刻着“受理—告知—并联—回执”。主讲人不喊口号,只教“怎么查按键、怎么看日志、怎么写编号”。后排坐了几位新提拔的中层,拿着笔,老老实实地记。
五点整,四地的“第一线表现分—表列净得分”上墙。岭海净得分上扬,靠的是“质量否决”与“老人版入口”;桂浦小幅回正,靠“咨询—受理”纠偏;韶川平稳上行,靠“节点拨付—电子回执”;岭北曲线略有波动,韩青主动把“职住一体”的抽签录像入口挪到首页第一屏。
信息与公众组把波动用浅色标注,下面附一个说明:净得分不是“脸面”,只是“动作强度”。评论区有人说“看懂了”,又有人补一句“还要看长久”。
傍晚六点二十分,组织部把第一份“黄卡通报”发出:两名窗口负责人因“老人版入口埋得深”与“代表人诉讼无应答”被黄卡,限三日整改;一名审批中层因“深夜审批曲线异常”被约谈。通报不点人名,只给编号与整改期。紧跟其后,“合规修复榜”挂出三名经办主动报错当日纠偏,榜单下方有群众代表的签字。有人在留言里写:不怕错,怕装;敢改,就亮。
七点半,小礼堂旁听席开放“群众发言十分钟”。一位白发老人说“老人版入口今天大字看得清了”;一位女企业主说“公开橱窗把用途摘要写明白更安心”;一个年轻父亲说“预交楼的钥匙拿到手,但墙角还有一处阴影,今天已入台账”。三条反馈被记录员逐条标号,今晚进“事实清单”。
夜里九点,透明窗首页更新《事实清单(十四号)·表列试点第一日》。首屏四栏:曲线、黄卡、合规修复、群众评分。次屏挂一张小图——“干部复核—申诉路径”,四步走,最多三日出结果;第三屏是“创新容错场景”,列出五个允许试错的情形;第四屏是“老人版入口”加粗版,字大两号。评论区有句短评:表不是吓人用的,是给人看懂用的。
将近十点半,风从江面吹来,凉得很。李一凡站在窗前,看着屏幕右下角的四条曲线在缓慢爬升。常之朗问,要不要把“干部观察期”延长一周。他摇头,让曲线照表跑;又加一句,把“群众旁听席”的位置固定,不要因为会上“紧”就往后挪。常之朗点头,转身把这个小要求写进了明早“省管干部大会”的议程页脚。
灯光渐次暗下,小礼堂里只留一盏顶灯,照着白板上四个字:上墙即考。白板下压着两张卡片,一张写“分”,一张写“责”。风把纸角轻轻掀起,又落回原处。曲线不急不躁,像一条条稳住心气的脉搏线。表列试点的第一天,没有惊喜,也没有戏剧。它安静得像一张表,却把官场最难的东西——尺度与诚意——摆在了众目昭彰的玻璃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