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姑射山飘着桂花的甜香,小零刚把合作社新收的雏菊打包好,手机就响了——是省城“花满堂”连锁花店的陈经理,声音里满是急切:“小零,能不能帮我凑两千束向日葵?下周三就要,客户是大型房企的国庆活动,价格好商量!”
两千束?小零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合作社现在有十二户农户,向日葵种植面积加起来不过五亩,就算把所有成熟的花全摘了,撑死也只有八百束。可“花满堂”是省城有名的连锁品牌,要是能拿下这个订单,不仅能让姑射山的鲜花打响名气,还能让农户们多赚一笔。她深吸一口气:“陈经理,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按时交货。”
挂了电话,小零立刻召集合作社的农户开紧急会议。张婶一听要凑两千束,急得直摆手:“这咋凑啊?我家的向日葵刚开了一半,就算连夜催也开不了那么快啊!”李叔也皱着眉:“要是从外地调花,不仅成本高,还怕客户看不上,砸了咱们的招牌。”
小零看着大家焦虑的神情,心里却有了个主意:“咱们可以分两种规格,成熟的向日葵按正常标准打包,没全开的花苞就做‘预开花礼盒’,附上养护卡片,告诉客户只要放在温暖的地方,三天内就能绽放。另外,我再联系邻村的种植户,看看他们有没有现成的向日葵,咱们按高于市场价收,帮他们卖出去,也能凑一部分。”
“邻村?”小富刚从县城送完货回来,正好听见这话,“我知道清水村有几户种向日葵的,前几天还跟我打听销路,我现在就去联系!”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临走前冲小零眨了眨眼:“放心,我肯定把价格谈妥。”
接下来的几天,合作社里一片忙碌。小零带着农户们筛选向日葵,成熟的花要挑花盘饱满、花瓣鲜亮的,花苞则要选鼓囊囊、透着金黄的,每一束都得仔细修剪花茎,再用吸水棉包裹根部。张婶的手巧,主动承担起包装的活儿,还在礼盒上系了用麦秆编的小蚂蚱,说这样更有乡土气息;赵嫂则带着几个妇女,打印养护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工工整整写着“姑射山直供,纯天然种植”。
小富也没闲着,每天往返于清水村和平安村之间,不仅谈妥了五百束向日葵的收购,还帮邻村的种植户制定了采摘标准:花茎必须留三十厘米长,花盘不能有虫眼,连花瓣上的露水都得轻轻擦掉。“咱们不仅要凑够数量,更要保证品质,不能让客户觉得咱们的花掺了‘次品’。”小富把收购的向日葵拉回合作社时,还特意带了清水村的王大哥来学习包装——王大哥看着精致的礼盒,感慨道:“原来卖花还能这么讲究,以后我也想加入你们合作社!”
可就在交货前一天,新的问题来了——冷链车出了故障,原本预定好的车要推迟两天才能到。两千束向日葵要是放两天,花瓣肯定会蔫,到时候别说交货,连本钱都得赔进去。小零急得在大棚里转圈,小富却突然一拍大腿:“我有办法!县物流园有辆冷藏货车,车主是我高中同学,我现在就去找他,就算加钱也要把车调过来!”
那天晚上,小富直到凌晨才回来,身上沾着露水和泥土,却笑着说:“搞定了!明天一早货车就来,咱们连夜把花装上车,保证准时送到省城。”小零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又暖又疼,递过一杯热姜汤:“快喝点暖暖身子,别累坏了。”
第二天一早,冷藏货车准时停在合作社门口。农户们都来帮忙装车,连大弟和二弟都请假回来,帮着搬礼盒、贴标签。陈经理派来的质检员看着整齐的向日葵,随机拆开几束检查,忍不住点头:“这花的品质比我预想的还好,尤其是这个‘预开花礼盒’,太贴心了!”
当货车缓缓驶离时,清水村的王大哥拉着小零的手说:“明年我肯定加入合作社,跟着你们一起种好花,卖好价!”小零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次不仅凑齐了订单,还帮邻村的种植户找到了销路,甚至吸引了新的成员,这比赚多少钱都让她开心。
国庆过后,陈经理特意给小零打来了电话,语气里满是惊喜:“你们的向日葵太受欢迎了!客户反馈说‘预开花礼盒’特别有意思,还问能不能长期订购。我想跟你们签年度合作协议,以后我们‘花满堂’的向日葵,全从你们合作社拿!”
挂了电话,小零和小富相视而笑。这时,大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跑了进来,兴奋地喊:“姐!姐夫!我考上农大的园艺专业了!以后我也能帮你们种花,培育新的品种!”
小零接过通知书,看着上面“园艺专业”四个字,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父亲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的样子,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坚持种花的执着,想起合作社农户们一起奋斗的日子——原来,所有的坚持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努力都能开花结果。
小富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以后,咱们不仅要种好花,还要培育属于姑射山的特色花种,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花香。等大弟毕业了,咱们就建个育苗基地,把技术教给更多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合作社的大棚上,映得里面的鲜花格外鲜艳。小零靠在小富的怀里,看着远处连绵的姑射山,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和小富一起,和合作社的乡亲们一起,和即将归来的大弟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他们——姑射山下的鲜花,会开得越来越旺;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