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的姑射山像被老天爷打翻了胭脂盒,漫山的山桃花谢得正好,粉白花瓣簌簌落下来,积在平安村的田埂上,踩上去软乎乎的,像铺了层刚弹好的羊绒毯。风里裹着花粉的甜香,混着田垄里新翻泥土的腥气,一吸进肺里,连骨头缝都透着舒坦。
小零推着轮椅走在田埂上,轮椅轱辘碾过花瓣时没什么声响,只偶尔带下几片粉瓣,粘在黑色的橡胶轮上,又被风轻轻吹走。轮椅上坐着婆婆,藏青色的斜襟布衫洗得有些发白,领口却熨得平平整整,是小零前晚就熨好的。婆婆手里攥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自家院子摘的樱桃,红得像小灯笼,时不时往嘴里丢一颗,嚼得咯吱响。
“念禾,慢点儿跑,别摔着!”婆婆忽然抬手朝前头喊,声音里带着点急,却没了往日的硬气,软乎乎的像裹了层棉花。她的胳膊抬得比上个月出院时高了不少,手腕也能灵活地转了——自从在县医院那半个月,小零白天守着喂饭、擦身,晚上就坐在病床边读合作社的趣事,谁家的百合卖了好价钱,谁家的媳妇跟着学做鲜花皂赚了第一笔钱,连张婶家的鸡下了双黄蛋都讲,婆婆的脸就一天天软下来,原本拧成疙瘩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
前头的念禾穿着件鹅黄色的小外套,是小静从省城实体店寄回来的,领口绣着朵小小的山桃花,风一吹,衣角飘起来,像只扑棱着翅膀的小黄鸟。他手里举着个网兜,正追着一只白蝴蝶跑,蝴蝶飞得不高,总在他头顶打转,逗得他咯咯笑,笑声脆生生的,像刚剥开的水果糖,甜得人心里发暖。听见奶奶喊,他停下来回头望,小脸蛋红扑扑的,鼻尖上还沾了点花粉,“奶奶,我不摔!我能抓住蝴蝶!”说完又攥着网兜往前跑,小皮鞋踩在花瓣上,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轮椅刚推到大棚外的老杏树下,就听见远处传来汽车的引擎声。小零抬头望,看见一辆银灰色的小货车从村口拐进来,车斗里堆着鼓鼓囊囊的纸箱,车身上印着“姑射山花卉合作社”的蓝色字样,在阳光下很显眼。是小富回来了。
“妈,小零!”小富把车停在杏树旁,拉上手刹就跳下来,黑色的运动裤上沾了点尘土,显然是路上跑急了。他绕到车斗边,掀开盖在上面的帆布,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育苗盆,还有一摞新印刷的宣传册,封面上印着“姑射蓝”的效果图——嫩紫色的花苞衬着青绿色的叶子,旁边写着“四季可开·高原特色”。
“省城的实体店火了半年,邻市的分店上周刚装修好,小静说这周末就能试营业,我得把育苗盆先拉回来,下周‘姑射蓝’的小苗就能移盆了。”小富一边说,一边从副驾驶拎出个竹篮,竹篮上盖着块蓝布,掀开时,一股枣泥的甜香飘了出来——是县城老字号“王记糕点”的枣泥糕,油亮的糕体上撒着层白芝麻,看着就馋人。
“妈,您上回说想吃这个,我特意绕路去买的,还热乎着呢。”小富把竹篮递到婆婆手里,手指蹭了蹭竹篮的边缘,那是他前几年亲手编的,现在还能用。
婆婆接过竹篮,指尖碰到温热的糕体,眼角的皱纹一下子挤成了花,却还是习惯性地念叨:“又乱花钱,家里的槐花糕还没吃完呢,放久了该坏了。”嘴上这么说,手却已经掀开蓝布,捏了块最小的枣泥糕,递到跑过来的念禾嘴边。念禾张嘴咬住,甜腻的枣泥沾在嘴角,他也不管,嚼得满脸糖霜,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
婆婆看着孙子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又转头对小零说:“中午我来做饭,给你们炖个鸡汤。你这阵子忙着大棚的事,肯定累坏了,补补身子。”
小零刚想推辞,就看见婆婆眼里的期待,那眼神不像以前那样带着审视,倒像个盼着被认可的孩子。她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帮您烧火。”
“不用不用,你去看看大棚里的‘姑射蓝’,我听小富说快冒花苞了?”婆婆摆了摆手,推着轮椅往自家院子的方向去,脚步虽慢,却走得稳当,“念禾,跟奶奶回家,咱们去拿鸡蛋!”
念禾应了声,蹦蹦跳跳地跟着婆婆走了,小零站在杏树下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她想起去年这时候,婆婆还因为她想扩大大棚的事跟她置气,说女人家不该抛头露面,现在却主动要给她炖鸡汤——日子就像这山桃花,一开始看着满树都是刺,等开败了落下来,才发现全是软乎乎的温柔。
转身往大棚走,刚掀开塑料门帘,一股湿润的暖意就裹了上来,混着淡淡的花香。大棚里架着好几排育苗架,上面摆着密密麻麻的育苗盆,大部分盆里都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苗,只有最里面的几排,小苗顶端顶着小小的花苞,是淡紫色的,在暖光灯下透着淡淡的光泽——这就是“姑射蓝”,大弟和农科院的李教授合作了一年的成果。
“姐!你来得正好!”大弟的声音从大棚深处传来,他穿着件白色的实验服,袖口卷到胳膊肘,脸上还沾了点泥土,手里拿着张检测报告,跑得满脸通红,“‘姑射蓝’的耐寒性达标了!李教授刚发过来的报告,零下五度都能活,冬天也能开花,以后咱们四季都有特色花卖了!”
大弟把检测报告递到小零手里,纸上的表格里写着一串数据,虽然小零看不懂专业术语,但看着大弟兴奋的模样,也跟着高兴起来。大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学的是园艺专业,去年父亲走后,他主动从城里的园艺公司辞了职,回村帮小零打理合作社,天天泡在大棚里,连过年都没好好歇着。
“太好了,这样下个月送到省城实体店,就能当主打款了。”小零拍了拍大弟的肩膀,看见他实验服上的泥土,忍不住帮他拂了拂,“你也别太累了,注意休息。”
“不累!”大弟笑着摆手,眼睛亮晶晶的,“姐,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爸带着咱们在院子里种向日葵吗?那时候你就说,想让咱们村的花卖到山外面去,现在快实现了!”
小零愣了愣,想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候父亲还在,院子里种满了向日葵,夏天开花时,金灿灿的一片,她和大弟就坐在花丛里,听父亲讲外面的世界。父亲说,姑射山的土好,种出来的花比别处的香,要是能卖到山外面,村里人就能过上好日子了。那时候她还小,只觉得父亲的话像个梦,现在才知道,有些梦,只要坚持,真的能实现。
正说着,就听见大棚外传来热闹的说话声。小零掀开帘子一看,是合作社的农户们来了。张婶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白面馒头,热气透过布袋子渗出来,闻着就香;李叔扛着个新编的花架,竹子是刚砍的,还带着点青皮;还有村东头的王大爷,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自家百合的种植数量,想跟小零商量着扩大种植面积。
“小零,我们来看看‘姑射蓝’,听说快开花了?”张婶走进大棚,看见育苗架上的花苞,眼睛都亮了,“去年跟着你种百合,赚的钱比种玉米多了两倍,今年我想再多种两亩!”
“我也是我也是,”李叔放下花架,挠了挠头,“我家那口子说,想跟着你学做鲜花皂,上次小静来教的,她还没学会呢。”
小零笑着把大家往大棚外的杏树下引,从随身的包里拿出账本,翻开去年的分红记录,一笔一笔念给大家听:“张婶家去年分红八千二,李叔家七千八,王大爷家因为种了反季百合,分红一万一……”
每个人都凑过来看账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张婶拉着小零的手,眼眶有点红:“小零啊,要不是你带着我们,我这辈子都想不到,种花都能种出这么好的日子。以前我家那口子总说,农民就该种粮食,现在他天天帮着我打理花田,比谁都积极。”
小零看着眼前的乡亲们,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朴实的笑容,眼里满是希望。她又看了看身边的大弟,还有不远处正帮着婆婆择菜的小富,忽然想起父亲刚走时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因为突发心梗,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合作社刚起步,欠着银行的贷款,婆婆又因为她是“外嫁女”,不认可她接手合作社,她一个人蹲在大棚里哭,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可现在,她的身边站满了人。小富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村帮她跑运输;大弟辞了职,帮她搞技术;婆婆慢慢接纳了她,还主动帮她照顾念禾;乡亲们信任她,跟着她一起种花卉……原来天塌下来的时候,真的会有人帮你一起撑着,而且撑起来的这片天,比原来更宽,更亮。
中午的鸡汤炖好了,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婆婆的手艺还是那么好,鸡肉炖得软烂,一抿就脱骨,汤里放了自家晒的香菇和枸杞,喝一口,鲜得人舌头都要化了。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炕是刚烧过的,暖乎乎的,踩在上面很舒服。
婆婆拿起筷子,夹了个最大的鸡腿,放在小零碗里:“你辛苦,多吃点。天天跑大棚,还要管合作社的事,别累坏了。”
小零看着碗里的鸡腿,心里一热,又把鸡腿夹给大弟:“你搞研究费脑子,你吃。天天在大棚里待着,都瘦了。”
大弟笑着把鸡腿夹给念禾,摸了摸他的头:“给咱们家的小宝贝吃,以后要跟着姐姐姐夫种好花,把咱们姑射山的花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念禾拿着鸡腿,用手抓着啃,油汁沾得满脸都是,小富掏出手机,“咔嚓”一声拍下这热闹的一幕。他点开朋友圈,配了段文字:“姑射山下,花好家圆。”配图里,有窗台上盛开的“姑射粉”,有笑得灿烂的一家人,还有合作社连片的大棚,在阳光下泛着生机。
刚发出去没一会儿,评论就炸了。小静回复:“等我忙完邻市的分店,就回来看你们,记得给我留鸡腿!”农科院的李教授回复:“‘姑射蓝’的后续技术支持随时找我,期待看到它在更多地方开花!”还有以前城里的客户,问什么时候能买到“姑射蓝”,想给家里的阳台添点颜色。
小富把手机递给小零看,小零笑着翻着评论,心里满是欢喜。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炕桌上,暖融融的。念禾吃完鸡腿,靠在婆婆怀里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沾着油。
小零和小富走出院子,坐在杏树下的石凳上。小富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因为天天打理花田,有点粗糙,却很温暖。“还记得高中时,你说想种满院子的花吗?”小富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怀念,“那时候你坐在教室的窗边,说以后要让姑射山的花,开遍全国各地。”
小零点点头,风吹过杏树,落下几片花瓣,落在她的发间。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小零,爸知道你想把合作社做好,别害怕,爸会在天上看着你。”那时候她以为自己撑不下去,可现在,她不仅撑下来了,还带着乡亲们一起找到了希望。
她想起创业时的艰难,第一次去省城谈合作,因为没经验,被客户拒了十几次,她坐在路边的花坛边哭,哭完又接着去谈;想起婆媳间的摩擦,婆婆一开始不认可她,总是找她的麻烦,她委屈得躲在房间里哭,却还是坚持每天给婆婆端洗脚水;想起去年冬天,大棚的塑料膜被风吹破了,她和小富、大弟一起,在雪地里抢修到凌晨,手冻得像胡萝卜,却还是笑着说“没事”。
所有哭过、笑过、坚持过的日子,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她忽然觉得,所有的坎坷都是值得的。她不仅守住了家,还活成了自己曾经最想成为的样子——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希望的人。
远处的姑射山在阳光下泛着青黛色的光,像一幅水墨画。大棚里的“姑射蓝”正慢慢长大,再过一个月,就能开花了。村里的孩子们在田埂上追跑打闹,笑声在村子里回荡。小富的手机响了,是小静打来的,说邻市分店的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让他们多准备点花。
小零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往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花香飘出大山,会有更多的笑脸绽放在平安村。会有像张婶一样的农户,靠着种花盖起新房子;会有像大弟一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家乡;会有像念禾一样的孩子,在花香中长大,把姑射山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风又吹来了,带着甜润的花香,吹过田野,吹过庭院,吹过每一个幸福的角落。它吹起小零的头发,也吹向了永远温暖、永远充满希望的未来。小零靠在小富的肩上,看着远处的山,看着眼前的花,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只要心里有花,哪里都是春天。而姑射山下的春天,会永远这样,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