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
这座球馆仿佛有自己的心跳。紫金色的荣耀还未散尽,红白蓝的声浪便已席卷而来。凯文·杜兰特坐在客队的替补席上,感受着这股扑面而来的、属于大球市的独特气息。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甜香和球迷们狂热的呐喊,头顶巨大的四面屏幕上,正播放着快船队核心球员的集锦——埃尔顿·布兰德野兽般的低位暴扣,斯蒂芬·马布里蝴蝶穿花般的运球,以及……丹尼·格兰杰那干脆利落的三分跳投。
杜兰特的目光,从踏入这座球馆开始,就没离开过那个身穿33号球衣的身影。
丹尼·格兰杰。
这是联盟中,与他自己风格最相似的球员之一。同样的身高臂长,同样是以外线投射为主要武器的全能前锋。但格兰杰比他更早进入联盟,身体更强壮,技术也更成熟。赛前热身时,杜兰特远远地观察着他,格兰杰的每一次跳投,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稳定,身体里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从容与自信。
这是一种杜兰特目前还不具备的气质。
“凯文,别有压力。”身旁的基里连科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用他那带着俄罗斯口音的英语说道,“他是个很棒的球员,但你也一样。上场后,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打。”
杜兰特点了点头,但心中的战意却愈发高涨。与强者的对决,是检验自身成色的最好方式。他渴望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苦练,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准。
“嘀——!”
比赛开始的哨声响起。
王宇航依旧将杜兰特放在了替补席上,这是他整个赛季的既定策略——让杜兰特作为第二阵容的王牌,错开与对方主力防守的对位,最大化其进攻火力。
但今晚,这个策略似乎从一开始就失灵了。
快船队的首发阵容,展现出了令人窒息的统治力。
“独狼”斯蒂芬·马布里,仿佛回到了他在纽约呼风唤雨的岁月。他面对着年轻的凯尔·洛瑞,没有用速度强吃,而是用经验和节奏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一个简单的停顿,一个轻巧的变向,就能让全力防守的洛瑞失去重心。他盘活了整支球队,每一次传球都恰到好处。
而快船队的内线,则是一片真正的“肌肉森林”。
“船长”埃尔顿·布兰德,这个外表看起来像个憨厚卡车司机的男人,在低位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怪物。路易斯·斯科拉在他面前,引以为傲的脚步和技巧完全施展不开。布兰德只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坐、靠、挤、转,然后用他那不成比例的长臂,将球稳稳放入篮筐。
“他的力量太恐怖了!”斯科拉在一次防守失位后,对身边的钱德勒无奈地说道。
与布兰德搭档的,是灰熊队的老熟人,埃梅卡·奥卡福。这个四年前与霍华德齐名的天才,如今已经成长为联盟顶级的内线防守者。他的弹跳、臂展和防守意识,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禁区的防守大网。泰森·钱德勒试图在他头上完成一次空中接力,却被他一记结结实实的排球大帽给扇了下来。
“欢迎来到禁飞区!”奥卡福捶打着胸膛,斯台普斯中心为之沸腾。
外线的卡蒂诺·莫布里和丹尼·格兰杰则像两把精准的手术刀,在外围游弋。一旦灰熊队的防守向内线收缩,马布里的传球总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们。
“唰!”格兰杰接球就投,三分命中。
“唰!”莫布里中距离跳投,同样稳健。
内外结合,攻守兼备。这支快船队,打出了远超他们名气的强大实力。
杜兰特坐在场下,看得心急如焚。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手心已经全是汗。他将自己代入场上,思考着破解之道。
“布兰德的低位,需要提前绕前防守,不能让他舒服地接到球。”
“奥卡福的协防很快,突破时必须有假动作,不能一条直线冲进去。”
“马布里喜欢从右侧突破,洛瑞的防守站位有问题……”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将丹特利教给他的那些比赛阅读技巧,与眼前的局势一一对应。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等待上场的球员,更像是一个坐在场边的助理教练。
第一节还剩四分钟,灰熊队已经落后了12分。
王宇航终于做出了换人调整。
“凯文!赛迪斯!马克!准备上场!”
杜兰特猛地站起身,脱掉训练服,走向技术台。他的心脏在怦怦直跳,既有紧张,也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终于要踏上这片战场了。
他上场后,直接对位的,正是丹尼-格兰杰。
“嘿,菜鸟。”格兰杰看着比自己还要瘦削一圈的杜兰特,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欢迎来到洛杉矶。”
杜兰特没有回应,只是用眼神冷冷地看着他。
灰熊队进攻。
球第一次交到了杜兰特手中。他面对着格兰杰,深吸了一口气。脑海里,丹特利的教导和王宇航的嘱咐在回响。
“要打得更聪明,更有节奏。”
他尝试着做了一个体前变向,想看看格兰杰的反应。格兰杰的脚步非常稳健,丝毫没有移动。
杜兰特知道,简单的试探没用了。他选择了自己最自信的方式。
一个标志性的、大幅度的交叉步,衔接着一个干拔跳投。
这是他的杀手锏,面对联盟中绝大多数的防守者,这一招都无往不利。
但格兰杰不是“绝大多数”。
就在杜兰特起跳的瞬间,格兰杰也同时跃起。他的身高和臂展与杜兰特相差无几,而且他的起跳时机判断得极为精准。一只巨大的手掌,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了杜兰特的眼前。
杜兰特感觉自己的视线完全被封锁了。他只能凭借着肌肉记忆,在空中调整了姿势,勉强将球投了出去。
“哐!”
篮球毫无悬念地砸在了篮筐上。
“防得好!丹尼!”快船队的替补席上一片欢呼。
格兰杰落地后,轻描淡写地对杜兰特说了一句:“你的招式,我看过录像了,小子。”
杜兰特的心猛地一沉。
攻防转换,快船队进攻。
格兰杰没有持球,而是进行无球跑动。他先是利用奥卡福的掩护甩开了杜兰特,然后又绕过布兰德的二次掩护,跑到了另一侧的底角。
马布里的传球恰到好处地送到。
格兰杰接球,甚至没有调整,直接起跳出手。
杜兰特拼了命地从掩护中挤出来,飞身扑过去封盖,但还是晚了一步。
“唰!”
三分空心入网。
从无球跑到接球出手,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格兰杰回防时,从杜兰特身边跑过,什么也没说。但这种无声的“教学”,比任何垃圾话都更让杜兰特感到难受。
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种来自同位置、同类型球员的、全方位的压制。
第一节比赛结束,35:20。分差被进一步拉大。
杜兰特在场上的4分钟里,3投0中,一分未得。
他走下场,一言不发地坐在板凳上,拿起毛巾盖住了自己的头。斯台普斯球馆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刻听起来是那么的刺耳。
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得分能力,产生了一丝怀疑。
“只是投篮,是赢不了这种级别的对手的。”他脑海里,突然回响起了阿德里安·丹特利的声音。
他掀开毛巾,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球场。
他看到快船的替补席上,一个穿着1号球衣的年轻人站了起来,准备登场。那是今年的14号秀,尼克·杨。一个和他一样,以得分为天职的球员。
他看到王宇航教练正走到战术板前,开始布置第二节的战术,眼神依旧平静,似乎并没有因为大比分落后而慌乱。
他看到自己的队友们,马克·加索尔、赛迪斯·杨,虽然同样沮丧,但眼中并没有放弃。
“是的,只是投篮,是赢不了的。”杜兰特在心中对自己说。
他想起了那份“组织前锋计划书”,想起了丹特利教给他的那些脚步、控球和节奏变化。
那些东西,不是为了让他投进更多简单的球。
而是为了让他,在面对像今晚这样艰难的困境时,能有除了投篮之外的、第二种、第三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的迷茫和沮丧,渐渐被一种新的觉悟所取代。
第二节,当王宇航再次喊到他的名字时,杜兰特站了起来。
他的眼神,已经和第一次登场时,完全不同了。
如果说第一次,他想的是如何用得分战胜对手。
那么这一次,他想的,是如何用“篮球”,去战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