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率领一众高官乘坐飞机离开古比雪夫,这座城市仿佛刹那间失去了主心骨。留守此地的几十万苏军,在残酷现实的重压下,最终无奈地放下手中武器,集体向明军投降。
朱由检与古德里安将军率部踏入这座饱经战火肆虐的城市,只见投降的守军们个个面黄肌瘦,身形憔悴不堪,长期遭受饥饿与精神折磨,致使他们眼神空洞,毫无生气可言。目睹此景,朱由检当机立断,下令迅速搭建战俘营,为这几十万俘虏妥善安排食宿,以解他们迫在眉睫的吃饭难题,彰显出胜利者应有的宽容与担当。
古比雪夫,这座曾作为苏联战时首都的城市,承载着众多临时政府机构与海量苏联文件,如今皆被大明王朝正式接管。明军在城中进行仔细清查后发现,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大多是枪支之类的轻武器,还有两千多辆因弹药耗尽而丧失战斗力的坦克,以及为数不多的火炮。至于物资储备,更是少得可怜,整座城市在长期的战争消耗下,已然陷入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
不过,在对城中官员府邸进行搜查时,却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那些身为苏联高官的府邸内,财富堆积如山,奢华程度令人咋舌。朱由检并未深究这些钱财的来源,果断宣布将这些家财全部充公,以充实大明王朝的战争资源。
妥善处理完这些事务后,朱由检心中已有新的战略规划。他决定让伊犁装甲集团军群留驻古比雪夫,协助自己在此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伏尔加国。同时,命令部队兵分两路,沿着水路与陆路同时进发,目标直指乌里扬诺夫斯克,进一步拓展在苏联境内的战略布局。
而古德里安将军则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他将率领天山装甲集团军群南下,直逼斯大林格勒。与此同时,霍普纳将军所率领的中东方面军,以及协同作战的35万土耳其军队,将共同发起第二次斯大林格勒战役,力求在这一关键战场上给予苏军致命一击。
古德里安将军离开后,伏尔加国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其成员大多是那些未来得及逃亡莫斯科的人员,这些人在战争的漩涡中,命运被重新改写,汇聚在一起,试图在这片破碎的土地上构建新的秩序。
萨比耶夫,这位原萨拉托夫的军区司令员兼城防司令,因其在战争中的“明智之举”——率部投降,被委以重任,成为伏尔加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负责军事防务相关事务。
克拉夫丘克,凭借其在地方事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出任国务卿,掌管起伏尔加国的内政事务,致力于恢复国内的基本秩序。
而崔可夫,这位在苏联军事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也投身其中,担任军事顾问,为伏尔加国的军事建设出谋划策。
有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年轻人,安德烈·彼得罗夫,亦受到重用。他便是在机场主动留下的那名秘书,当众人皆选择逃往莫斯科之际,他却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立志为这片土地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鉴于其卓越的文书处理能力、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及对当地情形的熟悉,新政府委以他政府办公厅秘书长之职,负责协助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新政权成立伊始,首要任务便是安抚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他们在城市的废墟中搭建起临时救济点,发放仅有的食物和药品,组织百姓清理街道、修复简易住所。同时,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新政权将致力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逐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朱由检所做的这一切,意在给莫斯科那些官员看,让他们明白,只要投降,在大明王朝就会得到重用,他们理应在战争结束前为局势转变做点什么。
古比雪夫的沦陷给莫斯科带来了沉重压力。当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一行人抵达莫斯科后,约瑟夫气得几乎昏厥过去,他要求贝利亚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苏德战争已持续四年,苏联一败再败,约瑟夫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如今苏联仅能龟缩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斯大林格勒等大城市,据说斯大林格勒也即将面临失守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高层虽对约瑟夫的能力产生质疑与不信任,却不敢表露出来。
约瑟夫认为,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在古比雪夫的投降行为,无疑是对苏联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怒不可遏,坚决要将这些人处决,以正国法,警示众人。“他们抛弃了自己的职责,抛弃了古比雪夫的人民,这种懦夫行为绝不能被容忍!”约瑟夫在会议室中,对着一众将领和官员大声咆哮,眼中怒火仿佛要将整个房间点燃。
然而,就在约瑟夫准备下达处决命令之时,以朱可夫元帅为首的一批将领站了出来,为罗科索夫斯基等人求情。朱可夫深知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对苏联的忠诚,他明白,在战争的复杂局势下,罗科索夫斯基做出投降的决定必定艰难且无奈。
“约瑟夫同志,”朱可夫神情严肃而诚恳地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苏联的杰出将领,他为国家的荣誉和领土完整付出了无数心血。古比雪夫的局势极为艰难,在失去制空权、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或许认为投降是拯救更多生命的唯一办法。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一次的行为,就否定他过去的所有贡献。”
其他将领们也纷纷附和,表达着对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的理解与同情。“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能以单一的结果来评判一位将领的忠诚。”“他们也是为了避免更多无谓的牺牲啊。”会议室中,求情的声音此起彼伏。
“求情是没有用的,尤其是你,罗科索夫斯基,你在古比雪夫的所作所为,让苏联蒙羞!你身为波兰人,我怎能再信任你继续领军作战?你很可能会因为你的出身,做出对苏联不利的事!”约瑟夫毫不留情地指责道,对罗科索夫斯基的忠心产生怀疑。
罗科索夫斯基心中一阵苦涩,他挺直身躯,目光坚定地回应道:“约瑟夫同志,我虽出身波兰,但我早已将苏联视为自己的祖国。在古比雪夫,我是在绝境中为了保全几十万军民的性命才做出投降的决定,这绝非背叛。多年来,我为苏联南征北战,每一滴血都洒在了保卫苏联的土地上,我的忠诚天地可鉴!”
然而,约瑟夫此时满心怀疑,并不为所动。就在罗科索夫斯基感到绝望之时,朱可夫元帅再次站了出来。
“约瑟夫同志,”朱可夫恳切地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是我们苏联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对苏联的忠诚不容置疑。波兰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立场,这么多年他为苏联立下的赫赫战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古比雪夫的情况您也清楚,换做任何人,在那种弹尽粮绝、毫无胜算的局面下,恐怕都会做出相似的选择。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就否定他的全部。”
约瑟夫眉头紧皱,陷入沉思。朱可夫的话让他心中有所动摇,但多年来在政治与军事上养成的谨慎,使他难以轻易释怀。
朱可夫见状,继续说道:“如今苏联正处于战争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每一位有能力的将领。如果此时处决罗科索夫斯基,不仅会寒了众多将领的心,也会让敌人看笑话。不如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其他岗位上继续为苏联效力,以观后效。”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约瑟夫终于缓缓开口:“看在朱可夫的面子上,我暂且不追究你在古比雪夫的责任。但鉴于我对你的怀疑,你不再适合指挥前线作战部队。你去训练预备役军人吧,把你多年的军事经验传授给他们,也算为苏联的未来尽一份力。若再有任何可疑之举,定不轻饶!”
罗科索夫斯基心中一暖,对朱可夫投去感激的目光,然后向约瑟夫敬礼道:“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约瑟夫同志。我一定会尽心尽力训练预备役军人,为苏联培养出优秀的战士,用行动证明我的忠诚!”
就这样,罗科索夫斯基告别了前线指挥的生涯,转身投入到训练预备役军人的工作中。
饶恕了罗科索夫斯基后,约瑟夫又把怒火指向剩下的众人。就在约瑟夫准备下达处决命令之时,以朱可夫元帅为首的一批将领再次站出来为这些人求情。
“约瑟夫同志,这些人除了经验丰富的军事骨干,就是历经磨练的政府官员,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将他们全部杀掉恐怕不妥。现在莫斯科周围敌军环绕,我军几乎已无人可用,我希望能让他们戴罪立功。”朱可夫元帅再次恳切求情。其余将军也纷纷随声附和,会议室中求情声此起彼伏。
“不行,这些人不杀,不足以以儆效尤。”约瑟夫坚持不肯让步。
此时,贝利亚也参与进来。贝利亚作为苏联秘密警察机构的负责人,他深知此事处理不当,不仅关乎这一百多人的生死,更可能影响苏联军队的士气以及国内的政治局势。
“约瑟夫同志,”贝利亚微微前倾,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我们需要考虑当前形势。处决这些人,固然能平息您的怒火,但可能会在军队和民众中引发不必要的恐慌与不满。如今我们正处于战争关键时期,稳定军心和民心至关重要。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
约瑟夫坐在那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深知贝利亚话语中的深意,也明白朱可夫等将领们的求情并非毫无道理。但古比雪夫的失守对苏联而言是沉重打击,他心中的愤怒与不甘难以轻易平息。
财政部长在一旁瑟瑟发抖,他深知自己在古比雪夫逃跑时的自私行为——带着大量黄金珠宝独自霸占飞机,引发混乱,极有可能成为被处决的理由。他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约瑟夫同志,我知道我错了,我愿意将所有财产都贡献出来,只求您能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约瑟夫的最终决定。
约瑟夫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道:“看在各位的份上,我可以暂且不处决你们。但你们必须清楚,你们的行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耻辱,所以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我也好在全国人民面前有个交代。财政部长,你出来吧,你在大敌当前之时携款潜逃,罪不可恕,就拿你开刀。立刻拿下,所有财产充公,以叛国罪论处。”
很快,内务部人员冲进来将财政部长拖走,众人明白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也无人替他求情,此事总算暂告一段落。
约瑟夫又严肃地说道:“看在大家都是党国精英的份上,我可以从轻发落你们。但你们必须继续为党国效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证明自己的忠诚与勇气,收复被占领的土地。不过,我也要给你们一些惩罚,算是警告,所有正职人员,都将降为副职使用,副职再降一级使用。所有军官都将派往前线,以积累战功,重新赢回荣誉。”
在朱可夫元帅和贝利亚的斡旋下,事情总算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但是,大明王朝留给约瑟夫的时间却不多了,苏联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必然输掉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