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打扰同志们‘准备工作’了。”
就这么一句,王斌的冷汗已经流出,弯腰说道:“宋书记,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我向您检讨!我们一定立刻整改!”
那名描眉的女同志和看报纸的男同志也赶紧站直身体,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宋卿没接王斌的话,反而走到服务台前,拿起那面被匆忙放下的小镜子和眉笔,又瞥了一眼桌上还冒着热气的茶缸。
他没有发火,但无形的压力让整个大厅的空气都有些凝固。
“基层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群众家里下水道堵了,在我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那里就是天大的事。”
宋卿的声音不高,但声声入耳,“一句‘管不了’,寒的是老百姓的心,砸的是党委政府的招牌。”
那两人连连点头,不敢看他一眼。
他又转向王斌,“王主任,我给你三天时间。”
“第一,整顿工作纪律。我要看到整个街道所有社区的服务窗口,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建立首问负责制。群众来反映问题,谁接待,谁就要负责跟踪、协调、反馈,绝不允许再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第三,你亲自梳理近期群众反映强烈却没能解决的‘小事’,列成清单,三天后带着整改方案,直接交到康秘书手中。”
他没有当场撤职,没有厉声呵斥,但这三条要求,条条都钉在了要害上。
王斌如蒙大赦,连连保证:“是!是!宋书记,我们一定深刻反省,坚决整改,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不是辜负我,”宋卿纠正他一句,同时目光也扫过另外两人,“是不要辜负了外面那些,信任你们、指望你们的老百姓。”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向外走去。
“书记,就这么放过他们了?”身后,康伟有些不解,问道。
“基层的积弊不是骂几句、撤个人就能解决的。重要的是立下规矩,打通梗阻。 敲山震虎,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就看这位王主任是选择戴罪立功,还是阳奉阴违了。”
他顿了顿,对康伟吩咐:“通知纪委和市委督查室,把曙光社区列为重点观察点。三天后,我要看到真实的汇报。”
屋内。
王斌回头看着那几个已经快要吓尿的下属,哭丧着脸低声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通知所有人,马上开会!你们是要害惨我了!”
宋卿走出社区办公室,并未直接上车,而是站在院子里,目光投向不远处一面在微风中有些褪色的红旗,那是一家小学的方位。
“王主任,”他头也不回的开口道。
王斌立刻小跑上前,毕恭毕敬:“宋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附近是不是有所曙光小学?带我去看看。”
“啊?好,好!就在前面,几步路就到。”王斌连忙应下,心里却叫苦不迭。
这宋书记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刚揪完社区的问题,转眼又要去学校,真是一刻都不让他喘息。
一行人步行前往小学。
此时正值暑假,校园里本该一片寂静。但走到校门口,却发现铁门虚掩着,里面隐约传来孩童的嬉闹声。
走进校园,只见操场上杂草丛生,篮球架锈迹斑斑,教学楼的外墙皮也有少少脱落。
而在教学楼旁一小片阴凉地里,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正在追逐打闹,两个看起来像是老师的人在一旁看着。
王斌见状,脸色微变,赶紧上前一步,大声问道:“怎么回事?不是放假了吗?这些孩子是哪来的?”
一位女老师认出是社区主任,连忙解释:“王主任,这些都是咱们学校教职工和附近打工者的孩子,家里没人看,就带到学校来了,我们轮流看着点……”
宋卿没有理会王斌,径直走向那群孩子。
孩子们看到生人,有些怯生生地停了下来。
“小朋友,几年级了?”宋卿在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面前蹲下,和气问道。
“一年级。”男孩小声回答。
“暑假怎么没出去玩,或者上点兴趣班?”
旁边一个大点的女孩心直口快:“俺爸俺妈都上班,没空带俺。兴趣班……那得多钱啊?”
宋卿摸了摸孩子的头,站起身,看向那两位值班老师:“学校像这样的孩子,多吗?”
“不少,”男老师叹了口气,“基本都是双职工或者外来务工的,假期孩子没地方去,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学校倒是想组织个公益托管班,可一是没经费,二是怕担责任,上面也没政策……”
宋卿的脸色沉静,目光扫过破败的操场和这些无处可去的孩子,最后落在身旁额头又开始冒汗的王斌身上。
“王主任,你都听到了,也看到了。”宋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王斌心上,“老百姓的‘小事’,一桩接着一桩。孩子没人管,放在社会上安全隐患有多大?”
“你们街道、社区,就在学校旁边,有没有想过主动和学校联动,哪怕只是协调出一间教室,组织点志愿者,帮这些家庭解决点实际困难?”
王斌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走,去教室看看。”宋卿不再多言,转身向教学楼走去。
王斌赶紧跟上,心里那点因为“逃过当场处分”而产生的侥幸心理,此刻已经荡然无存。
他明白,这位年轻书记的眼睛太毒,心思太深,他看的不是表面的纪律,而是根子上的作为和不作为。
宋卿推开一间教室的门,灰尘在阳光中飞舞。
斑驳的墙面、摇晃的课桌椅,与窗外现代化的城市景象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他站在讲台上,沉默了片刻,对康伟轻声说道:“记下来,回去后让教育局做个摸底,全市有多少这样的困难家庭孩子存在‘看护真空’。”
“另外,了解一下基层社区和学校联动开展公益服务的可能性和政策瓶颈。”
政府最终面对的还是人!
在玉北当镇长时他就明白,想让一地发展,首要是把人留住。而想要留得住人,教育就是首当其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