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韩春风,又简单处理了一些日常事务,已到下班时间。
他没让康伟加班等他,交待对方可以先走。
自己却站在办公桌一侧墙前,看着北江市地图深思起来。
地图上的北江市,版图狭长,一条名为“松江”的大河穿城而过,将其分为江南、江北两大区域。
这座城市是北江省毋庸置疑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甚至常年压过省会春风市一头,是全省的经济引擎。
但这个“第一”的含金量,却让宋卿感到无比沉重。
与莞城那种依靠电子信息、外贸出口等新兴产业带来的澎湃活力不同,北江市的经济沉重而单一。
它的Gdp构成里,北钢集团、北江化工等几个国有大型重工业企业就占了半壁江山。
这些“共和国长子”曾无比辉煌,如今却成了疲惫前行的巨人。
它们的产值数字虽然依旧庞大,但利润微薄,负债高企,如同一个虚胖的病人。
论上一年的Gdp,莞城一市就足以抵得北江省的九成。
更别说拿北江市与莞城相比,那更像是一个穿着厚重棉袄的东北大汉,与一个身着轻薄赛跑服的南方健将比冲刺,先天节奏就已不同。
在莞城时,他作为主管经济的副市长,一心扑在发展之上即可,那里市场活跃,资金充足,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和加速。
可如今来到北江,虽然权力大了很多,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但人心叵测,市政府的钱袋子更是捉襟见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宋卿心中暗叹。
北江市财政就像一个漏水的桶,有限的收入要优先用于给庞大的体制内人员发工资、维持基本运转,还要不断给北钢这样的企业“输血”维稳,能用于发展新兴产业的资金寥寥无几。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的区县间移动。
北江下辖四个区,两个县级市和两个县,发展极不均衡。
核心两区:江湾区和龙潭区位于江南,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业相对繁华,集中了全市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但产业空心化也开始显现。
工业两区:丰满区和昌邑区位于江北及沿江地带,是传统的工业区,烟囱林立,北钢、北化等巨无霸就坐落于此。
这里环境污染的历史包袱最重,下岗职工也最为集中,社会压力巨大。
两个县级市:蛟河市依托林业和石材资源,尚能自给;桦甸市则靠着一个大金矿,财政宽裕,但产业结构单一,隐患巨大。
两个县:永吉县和磐石县则是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市的扶贫重点区域。
别说同莞城随便一个镇相比,就是北江自己下辖的这几个地方,也像是活在几个不同的时代。
如何打破这种“江南灯红酒绿,江北铁锈萧条”的割裂局面,让发展的红利能渗透到每个角落,是比搞垮一两个贪官更艰巨的挑战。
宋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敲击着,
他知道,在掀起官场风暴之前,他必须首先想清楚,风暴过后,北江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贪官好除,如何把北江市经济搞起来才是他真正要面临的考验。
缓缓坐回桌后,他将自己那个随身常带的笔记本摊开。
几天看似章法凌乱的出击后,他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好后续的工作安排。
他摊开笔记本,笔尖落下,一个清晰的“三线作战”蓝图在他脑中成型,并化为纸上的行动纲领。
第一条线,是“民生线”--他要快速点亮星星之火,温暖人心,夺取信任。
这笔民生账,必须算清楚。他写下几个关键词:“暖心驿站”、“亮灯工程”、“危房解危”。
核心目标:用最快速度,让最基层的百姓感受到新班子的诚意和效率。
具体打法:一周内,必须让第一批孩子进入“驿站”;十天内,要让一批楼道亮起来;一个月内,北钢危房必须有明确的说法和动作。
这些事花钱不多,但舆论回报极高。他要借此取得民众的信任,也让韩春风主导的政府看看,什么叫“执行力”。
第二条线,是“法治线”--他要精准切入要害,斩断锁链,树立权威。
他的笔锋变得锐利,写下:“北钢资金核查”、“营商环境整治”。
核心目标:以北钢为手术台,以那三百万为手术刀,剖开腐败的毒瘤。
具体打法:明暗结合。明线上,由纪委高调整治“推诿扯皮”,抓几个典型,立威造势。暗线上,授权廖永华组建秘密专班,深挖“宏发机电”及其背后的资金网络,收集铁证。
这不仅是为了查案,更是为了“立规”。他要告诉所有人,在北江,贪腐和渎职的红线,绝对不可逾越!
第三条线,是“人事线”--他要辨析忠庸,团结力量,打造班底。
这是他最看重,也最需耐心的一步。他圈出了几个名字:廖永华、韩春风、高峰。
核心目标:在斗争中发现并凝聚真正能干事的力量。
具体打法:
对廖永华,给予信任,将其锻造成手中最锋利的剑。
对韩春风,持续施压,用“北钢棚改”等硬任务套牢他,逼他亮出底牌。
对高峰,准备进行一次“压力测试”,用一份关键岗位的调整名单,探一探这位组织部长深藏的真面目。
他需要的是“同志”,而不是唯唯诺诺的下属。他要在这过程中,逐步搭建起自己的核心团队。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这是他历练多地的经验所在,也在结合北江市目前情况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短期,他要做一团火,用民生温暖人心。
中期,他要成一把刀,用法治清除痼疾。
长期,他要化一颗脑,为北江谋划一条真正的振兴之路。
直到晚上11点,北江市委书记办公室的灯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