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个汉子听到蒋才国的话,高声喊了起来:\"叔,是不是我有很多工分,就能把华儿他家的杂货铺搬空了。\"
蒋才国瞪了汉子一眼,冷哼道:\"哼,你要有那本事,你娘睡着了都能睡醒。\"
汉子讪讪的笑道:\"呵呵,我就是说说,开个玩笑。\"
蒋才国再次瞪了他一眼,继续把说道:\"这个工分,你们也可以攒起来,等到以后你们自己盖房子的时候,用来给村里人付工钱……\"
众人听完蒋才国的解释,心中不仅没有疑惑减少,反而更多了起来。
当即就有人举手问道:\"爷,这个工分真的能在杂货铺买东西吗?你没有忽悠我吧?\"
\"就是啊,爷,我们帮你干活,不拿工钱都行,但你别洗刷我们啊,这就是一张纸片,用来擦屁股都嫌它小。\"
蒋才国在蒋家的辈份爷很高,横了说话的人一眼,冷声道:\"你们不信老子就还回来,以后给我干活,就给你吃口饭就行了。\"
\"嘿嘿,别,我信爷的话,我愿意拿工分。\"
刚刚开口的人闻言讪讪的笑着躲进了人群,不敢再冒头。
众人又问了一些关心的问题,这才安静了下来。
蒋才国给一群晚辈解释工分怎么用的时候,蒋洪瑞就坐在一张椅子上,闷闷的抽着旱烟。
待众人安静下来,他将烟斗在鞋底磕了磕,站了起来。
一群蒋家的晚辈见他要说话,目光都转到他的身上。
对一群晚辈说话,蒋洪瑞另有一番气势,话语也变得不客气了,淡淡的道:\"老子不想说第二遍,我家老大说的话就是我要说的话,工分这个东西,是我和华儿商量之后定下来的,不信的小崽子们,自己去杂货铺试一试,看看它是不是能用,以后再有屁话,老子抽他,哼!\"
底下的蒋家后辈闻言,背后一凉,心里对这个工分的态度端正了许多。
在村里,他们可以质疑任何人,但是对自家的老辈子蒋洪瑞,他们还是信得过的,既然工分是他老人家敲定的东西,他们这些后辈,毫无疑问的要鼎力支持。
在村子其他两个地方,还有两处发生着同样的情景。
只是,相比起蒋洪瑞这里的平和,另外两个地方多了一些怨言和质疑。
所以,当几个地方的人群解散之后,只有一小部份人回家去了,其余人几乎都去了蒙家杂货铺。
有些人用刚到手的工分买了一斤白米一斤白面。
有的人则是选择将工分换成二十个铜板。
嗯,什么东西都没有实打实的粮食和铜钱让人觉得安心。
蒙正全早就得了蒙小华的通知,笑呵呵的帮他们将工分换成了相应的东西。
大闺女早就说了,工分第一天使用,肯定有许多人心存疑惑,想要验证工分是不是真的能当钱用,所以,完全不用阻止他们,都给对方换成想要的东西就行。
承兑,这个举动的意义和历史上的徙木立信是一样的。
拿到了东西,众人终于对工分可以代替银钱在蒙家的杂货铺买东西的相信了几分。
以前他们想要挣钱,苦于找不到这么多的机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挣钱。
如今村里家家都要重修房子,只要勤快一点,赚工分一点难度都没有。
他们觉得,以后再干活挣到工分,或许可以稍微攒一攒,等攒得多了,就来蒙家的杂货铺买一些大件的东西。
比如那个一看就很好的章丘大铁锅,买一口回去绝对能用上好多年,实在是让人眼馋。
或者,也可以考虑多积攒一些工分,等到自家修房子的时候,用来给其他人支付工钱。
第一天,几个族老付出去的工分,大部分都重新流回了蒙家杂货铺。
然而,正因为村民将工分消费了,蒙小华对推行工分更有了信心。
当村民们用工分在杂货铺买到东西的时候,工分的信用价值就渐渐建立起来了。
等到他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工分、积攒工分的时候,工分就能代替银钱在小石村内部流通起来了。
只要蒙小华能一直确保在蒙家杂货铺,能用工分兑换到实物,那么工分就能逐渐取代碎银子和铜钱,在小石村流通,甚至影响到周围的一些村子。
有商城在手,只要控制好流通的工分总量,蒙小华对做到这点非常有信心。
……
第二天,就有三拨工匠来到了村里,带着一帮打下手的人分作三处,分别开始给老村长蒋洪瑞、冯婶儿赵婶儿,还有另外一个村老开始建房子。
反倒是另外两个村老,因为找的工匠还在别处收尾,还需要两天工夫才能过来开工。
建穿斗房子,工序很多。
第一步是基础施工,包括平整场地、开挖基槽、砌筑地基。
这一步人手充足,很快就能完成。
第二步就是木构架的制作和组装,即便有充足的材料,也需要熟练的木匠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
包括开榫卯、凿眼、制作各种穿枋、斗枋、柱、瓜柱等。
完成前面的准备工作后,就进入构架的组装,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立房子\"阶段。
这个阶段只要前期准备到位,不需要太多时间,一两天即可。
第三步就是屋面工程。
主要是安装隔(读go)子、瓴(音同领)子和铺望板,然后盖瓦。
一些经济实力不足的人家,也会用巴茅打茅伞,用来遮盖屋顶。
下一个工序就是墙体施工。
穿斗房子的墙体多为填充墙,常见的形式有竹编夹泥墙、木板墙和砖砌填充墙。
此工序人多的时候可以多面同时施工,而且可以和屋顶的工序一起进行。
最后就是屋子内部地面处理和隔断,这个就根据各家的实际需求不同,花费的时间不一样了。
但是,这一步也可以留在以后慢慢整理,倒是不用在工匠紧缺的时候一定要弄得怎么样。
随着村里几处地方同时开工,村里的男人们顿时就忙了起来,只要不偷懒,个个都能找到活干。
有时候,个别地方人手不足,连妇人和半大小子也被叫了过去帮忙。
如果忽略村里一片片焦黑的废墟,小石村似乎在这冬日里一下子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每天干完活的时候,大量的纸币作为工分凭证发了下去。
刚开始几天,拿到工分的村民们,大多还是选择将工分兑换成粮食和铜板。
只是没几天这些人就后悔了。
他们现在可没有自己的房子,要么住在地窖里,要么就是几家人一起借住在一间工坊里,相比起小小的几张纸片,粮食和铜钱保管起来非常不方便,还得特意安排家里人守着。
于是,仅仅过去三四天时间,用工分兑换粮食和现钱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几乎一致的选择了将工分攒起来,以后再使用。
就连干活的工匠,也有人想要留一些工分在手里。
蒙家杂货铺东西,他们也是看得眼馋。
蒙小华为了促进村里人接受工分这个新事物,直接将杂货铺里东西,对使用工分购买都给予了九五折优惠。
所以,本着能省就省得原则,工匠们也毫不意外的加入了接受工分作为报酬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