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潮生,名字是爷爷取的,他说我出生那天正好是大潮,浪头拍在礁石上能溅起丈把高的水花,像是要把整个渔村都裹进海里。从小到大我听着海浪声长大,潮起时渔船归港的汽笛声、渔网拖拽过沙滩的摩擦声、渔民们夹杂着粗话的爽朗笑声,潮落时礁石缝里小螃蟹爬动的窸窣声、赶海人弯腰拾贝的低语声,这些声音织成了我童年最鲜活的底色。可那时候我总觉得,这日复一日的潮起潮落太单调了,就像爷爷脸上的皱纹,深是深,却没什么新鲜花样。我渴望着远方,渴望着那些在电视里看到的摩天大楼、车水马龙,总觉得只有离开这片海,我的人生才算真正开始。十八岁那年,我背着简单的行囊,在爷爷浑浊的目光里登上了离开渔村的汽车。车开的时候,我看见爷爷拄着拐杖站在码头,像一尊被海风侵蚀多年的老礁石,他没挥手,只是望着汽车远去的方向,直到变成一个模糊的小点。我当时心里既兴奋又有点空落落的,就像潮水刚退去的沙滩,留下一片狼藉的贝壳,却不知道该捡哪一个。
城市的生活比我想象中更繁华,也更残酷。我先是在一家电子厂打工,每天重复着流水线上的机械动作,加班到深夜是常事。宿舍在城中村的顶楼,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窗外是密密麻麻的握手楼,看不到一点海的影子。后来我换了几份工作,做过外卖员,顶着烈日暴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电动车的电瓶被偷过三次;做过房产中介,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对着客户点头哈腰,却连一套自己卖的房子都买不起;还做过餐厅服务员,被难缠的顾客刁难,被老板克扣工资。每次受挫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渔村的海,想起爷爷煮的海鲜粥,想起潮落时沙滩上那些闪闪发光的贝壳。可我不敢打电话回去抱怨,每次跟爷爷通电话,我都装作意气风发的样子,说自己在城里过得很好,很快就能站稳脚跟。爷爷总是在电话那头嗯啊应着,最后总会说:“潮生啊,要是累了,就回来看看,家里的渔网还等着你帮忙修补呢。”我每次都笑着说不急,挂了电话却忍不住对着天花板发呆,不知道自己所谓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就像在浓雾里航行的船,找不到灯塔的方向。
三年前,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运营的工作,虽然工资不算太高,但总算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我租了一个小单间,离公司不算太远,房间里有一扇小窗户,偶尔能看到远处的高架桥。我以为日子终于稳定下来了,可没想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去年公司裁员,我不幸在列。那段时间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泡面、打游戏,以此来逃避现实。有一天晚上,我喝了点酒,看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突然觉得无比陌生。这座城市那么大,却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那么多的人,却没有一个能让我倾诉心事。我鬼使神差地拨通了爷爷的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听到爷爷熟悉的声音,还有背景里的海浪声,所有的委屈和压抑一下子爆发出来,我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爷爷没多问,只是轻声说:“回来吧,潮生,家里的海还在。”
一周后,我拖着比离开时更沉重的行李箱,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渔村。码头变了样,新建了避风港,停泊着更多的渔船,可爷爷依然站在当年那个位置等我,他比以前更老了,背驼得更厉害,头发全白了,可眼神还是那么浑浊又温暖。他接过我的行李箱,说:“饿了吧,家里炖了鱼汤。”回到家,还是那栋老旧的砖瓦房,墙上挂着我小时候的奖状,桌子上摆着我爱吃的咸鱼干和海苔。鱼汤的香气弥漫在屋子里,还是记忆中的味道,鲜得掉眉毛。那天晚上,我喝了很多酒,跟爷爷说了很多在城里的遭遇,爷爷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给我夹一筷子鱼肉,说:“没事,回来就好,有手有脚,饿不死。”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跟着爷爷出海捕鱼。清晨天还没亮,我们就推着小渔船下海,爷爷摇着橹,我整理渔网。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在脸上,比城市里空调的冷风舒服多了。撒网的时候,爷爷教我看准潮水的方向,“潮起潮落有规律,就像做人一样,不能急,要顺着势来。”他的话很朴素,却像海浪一样拍打着我的心。收网的时候是最让人期待的,看着网里蹦跳的鱼、张牙舞爪的螃蟹、蠕动的虾,那种收获的喜悦是在城市里从未体会过的。傍晚回来,我们把渔获拿到市场上去卖,遇到熟络的邻居,他们会笑着跟我打招呼:“潮生回来了,还是家里好吧。”我笑着点头,心里暖暖的。
有一天,我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我小时候的玩具,还有一本日记。日记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写的,里面记录着我对大海的热爱,我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船长,带着爷爷去更远的地方捕鱼,去看不一样的海。看着那些稚嫩的字迹,我突然想起自己离开渔村的初衷,不是为了在城市里浑浑噩噩地挣扎,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这些年,我被城市的繁华迷了眼,被生活的压力磨平了棱角,早就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天晚上,我坐在海边,看着潮水慢慢退去,露出大片的沙滩,沙滩上的贝壳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就像小时候看到的那样。爷爷走过来坐在我身边,说:“潮生,你看,潮水总会退去的,退去之后,就会露出藏在下面的东西。”我看着他,他继续说:“人这一辈子,就像潮水一样,有起有落,迷茫的时候就像潮水涨满的时候,看不清脚下的路,可等潮水退了,理想的方向自然就浮现了。”
爷爷的话点醒了我。是啊,这些年我一直把“离开渔村”当成了理想,却忘了理想本身是什么。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发现自己对大海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渔村的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我开始利用自己在城市学到的运营知识,帮村里的渔民们卖渔获。我开通了直播,每天在海边直播捕鱼的过程,展示新鲜的渔获,没想到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他们喜欢看大海的风景,喜欢听渔村的故事,更想买新鲜的海鲜。我把渔民们的渔获打包寄出去,解决了他们销路难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看到我做得有起色,也纷纷加入进来,我们一起组建了团队,注册了品牌,专门销售渔村的特色海鲜产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渔村,我还整理了渔村的历史文化,拍摄了很多关于渔村风土人情的短视频。视频里有爷爷摇着橹出海的身影,有渔民们齐心协力捕鱼的场景,有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的画面,还有潮水涨落时的壮丽景色。这些视频在网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这个小小的渔村,甚至有人专门来这里旅游。我和村里的人一起改造了闲置的房屋,做成了民宿,还开了一家海鲜餐厅,生意越来越红火。
现在的我,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清晨跟着爷爷出海捕鱼,上午处理订单、打包货物,下午要么直播,要么接待游客,晚上就和爷爷坐在海边聊天。我不再羡慕城市的繁华,因为我在渔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找到了真正的理想。我知道,以前的我就像在涨潮时迷失方向的人,被汹涌的潮水裹挟着前进,看不清前方的路。而当潮水渐渐退去,那些被淹没的理想和初心,终于重新浮现在我眼前。
上个月,我带着爷爷去了一趟城里,不是为了寻找机会,而是为了让他看看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带他去了我以前打工的电子厂,去了我租过的城中村,去了我做过中介的房产公司。爷爷看着那些高楼大厦,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说:“城里很好,但还是家里的海舒服。”我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爷爷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个退路,感激大海包容了我的任性和无知,更感激那些在我失意时没有放弃我的人。
回来的那天,我们在码头下了车,正好赶上潮水退去。夕阳的余晖洒在沙滩上,把沙滩染成了金色,远处的渔船归港了,汽笛声此起彼伏,渔民们的笑声回荡在海面上。爷爷拄着拐杖,慢慢走在沙滩上,弯腰捡起一个漂亮的贝壳,递给我说:“你看,这个贝壳多好看,以前怎么没发现呢?”我接过贝壳,放在手里细细摩挲,贝壳的表面光滑而坚硬,带着大海的气息。我看着爷爷的背影,看着眼前的大海,突然明白,所谓的理想,不一定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也可能是回到原点,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就像潮水总会退去,只要我们耐心等待,用心寻找,理想的岛屿就一定会浮现出来。
现在的我,再也不是那个一心想要逃离渔村的少年了。我爱上了这里的海,爱上了这里的人,爱上了这里的生活。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潮水还会涨起来一样。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守自己的初心,跟着潮水的节奏,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每天晚上,我都会坐在海边,看着潮水慢慢退去,露出大片的沙滩,那些藏在沙滩下的贝壳,就像我的理想一样,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下去,我的理想之岛一定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好。而我,会永远守护着这片海,守护着我的理想,就像爷爷守护着这个渔村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潮水把我的故事也刻进这片沙滩的记忆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春天的时候,海边的油菜花盛开,金黄色的花海沿着海岸线铺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我和村里的人一起举办了第一届“渔村民俗节”,展示了渔村的捕鱼技艺、海鲜烹饪方法,还有传统的渔家舞蹈。那天,爷爷穿上了他最爱的蓝色对襟衫,亲自演示了织渔网的技艺,周围围满了好奇的游客,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看着爷爷忙碌的身影,看着游客们开心的笑脸,看着村里的人充满希望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之岛。
夏天的时候,海边的游客更多了,民宿和餐厅常常爆满。我和团队的年轻人一起优化了服务流程,推出了定制化的旅游套餐,比如赶海体验、出海捕鱼、海鲜烧烤派对等。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舍不得走,说我们这里的海干净,人热情,海鲜好吃。有一个来自上海的游客,在我们这里住了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对我说:“小陈,我真羡慕你,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笑着对他说:“以前我也羡慕你们城里人的生活,可后来我才发现,理想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秋天的时候,是捕鱼的旺季,我们的海鲜产品销量也达到了顶峰。我和团队一起建立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渔获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很多客户反馈说,我们的海鲜比市场上的新鲜多了,味道也更好。看着订单量一天天增长,看着村里的渔民们收入不断提高,我心里比谁都高兴。爷爷常常对我说:“潮生,你做的这些事情,比当船长还厉害,你给村里带来了希望。”我握着爷爷的手,说:“爷爷,这都是您教我的,是您让我明白,潮水退去之后,总会留下宝贝。”
冬天的时候,海边恢复了宁静,游客渐渐少了。我利用这段时间,整理了渔村的历史资料,编写了一本《渔村故事集》,里面记录了渔村的起源、发展,还有很多老渔民的故事。爷爷给我讲了很多他年轻时候的经历,比如遇到台风时如何避险,比如第一次出海捕鱼时的紧张和兴奋,比如和奶奶相识相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被我写进了书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个小小的渔村,了解这片海的故事。
春节的时候,村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看到村里的变化,都感到非常惊讶。很多人表示,明年也想回来发展,和我一起把渔村建设得更好。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我的理想之岛不仅属于我自己,也属于整个渔村的人。那天晚上,我们在海边举办了篝火晚会,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笑声、歌声回荡在海面上。我看着爷爷慈祥的笑容,看着朋友们欢快的身影,看着远处潮起潮落的大海,心里充满了幸福。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理想。
潮水依然每天涨涨落落,就像人生的起起落落。但我再也不会因为潮水的涨落而迷茫,因为我知道,当潮水渐渐退远,理想的岛屿就会浮现。而我,会永远守护着这片海,守护着我的理想之岛,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