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愣了一下,王海是国家重大装备办的老同事,两人在前世有过很深的交情。
“王海?你怎么…”
“沈总,先别问这么多。我现在就在你们公司楼下,能上去谈谈吗?”王海的声音听起来很急促。
十分钟后,王海出现在沈良的办公室里。他穿着一身中山装,脸色严肃,看起来比电话里还要紧张。
“沈良,你这次捅的篓子不小啊。”王海一坐下就开门见山。
“什么意思?”沈良给他倒了杯茶。
“上面已经知道了你昨天发布会的事情。”王海压低声音,“有人在反映,说你太激进了,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对外关系。”
沈良的眉头皱了起来:“王海,你觉得我做错了什么?”
“我没说你做错了。”王海叹了口气,“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形势很复杂。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们需要西方的技术和资金。你这样直接对抗,会让很多人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不来投资了?”沈良的语气带着一丝讥讽,“王海,你告诉那些人,如果他们真的想来投资,就不会因为我几句话就退缩。如果他们因为这点事就不来了,说明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诚意。”
王海摇了摇头:“沈良,你还是太理想化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
“不,王海,是你们想得太复杂了。”沈良站起身,走到窗前,“你看看外面那些工厂,看看那些工人。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尊严!是平等!而不是永远低人一等的合作。”
“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
“没有但是。”沈良转过身,眼神坚定,“王海,我问你,如果我们永远都跪着做生意,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
王海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沈良,我个人是支持你的。但是上面的压力很大。有人已经开始调查华夏重工的各种资质和手续了。”
“让他们调查。”沈良毫不在意,“我们华夏重工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任何调查。”
“还有一件事。”王海的表情更加严肃,“有消息说,可能会有更严厉的措施。比如限制你们参与某些国际项目的投标。”
沈良的脸色变了:“他们敢?”
“沈良,你要冷静。”王海赶紧劝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你想想,如果华夏重工被限制参与国际项目,损失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还有那么多员工,那么多依赖你们的供应商。”
沈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色阴沉。
“王海,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道歉?向那些洋鬼子低头?”
“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你可以考虑缓和一下态度,比如发个声明,澄清一下昨天的话。”
“澄清什么?澄清我说的都是真话?”沈良停下脚步,看着王海,“王海,你觉得我说错了什么吗?”
王海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你没有说错。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有时候对的话也不能说。”
“那我宁愿不说话。”沈良的语气变得冷硬,“王海,谢谢你的提醒。但是华夏重工不会妥协,我沈良也不会妥协。”
王海站起身,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沈良,你真的想清楚了?这条路很难走。”
“我想清楚了。”沈良的眼神没有丝毫动摇,“王海,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屈辱了一百多年,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总要有人站出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王海沉默地点了点头,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回头:“沈良,如果真的有什么事,记得给我打电话。虽然我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是…”
“我知道。”沈良的声音softened了一些,“王海,谢谢你。”
王海走后,沈良独自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工厂烟囱。
小李敲门进来:“沈总,刚才那位是?”
“一个老朋友。”沈良没有回头,“小李,你去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今天下午三点开会。”
“好的,沈总。”小李刚要出去,又被叫住了。
“小李,还有一件事。从明天开始,加强保安措施。所有进出公司的人员都要详细登记。”
小李愣了一下:“沈总,出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大事,预防一下而已。”沈良转过身,脸上重新恢复了平静,“对了,让财务部门统计一下我们目前的资金状况。如果真的有什么变故,我们要做好准备。”
下午三点,华夏重工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各部门的负责人。
沈良环视一圈,缓缓开口:“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情况。昨天的发布会之后,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什么困难?”技术部的老张问道。
“具体的我不便多说,但是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检查,一些刁难。”沈良的语气很平静,“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华夏重工不会倒下,我们的事业不会停止。”
销售部的小赵举手:“沈总,如果我们的国际业务受到影响,我们该怎么办?”
“转向国内市场。”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这么大,市场这么广阔,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那些洋人的脸色?”
“可是国内的采购力…”
“采购力不够,那我们就想办法提高它。”沈良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大家看,这是我们目前的业务结构。国际业务占60%,国内业务占40%。如果国际业务受到冲击,我们就把这个比例颠倒过来。”
“沈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财务部的老李摇头,“国内的很多企业还在使用落后的设备,他们对我们的高端产品需求不大。”
“那我们就降低成本,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线。”沈良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我们的技术优势这么明显,为什么不能开发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研发部的小王眼睛一亮:“沈总,您的意思是开发简化版的产品?”
“对。”沈良点头,“高端产品我们继续做,但是同时要开发中端产品,甚至低端产品。让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用得起我们的设备。”
“这个想法不错。”老张摸着胡子,“技术降维打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好,那就这么定了。”沈良放下粉笔,“研发部门立即着手制定新的产品规划。销售部门开始深耕国内市场。财务部门控制成本,为可能的困难时期做准备。”
散会后,沈良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小李急匆匆地跑进来:“沈总,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记者,说要采访您昨天发布会的事情。”
沈良透过百叶窗往外看,果然看到楼下聚集了十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
“他们来多久了?”
“刚到。保安拦着呢,但是他们说不采访到您就不走。”
沈良冷笑一声:“来得真快。”
“沈总,您要见他们吗?”
“见。”沈良整理了一下衣服,“让他们上来吧。既然想听,我就让他们听个够。”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坐满了记者。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一个戴眼镜的女记者率先发问:“沈总,昨天的发布会上,您的言论很激烈。请问这是否代表华夏重工要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彻底决裂?”
“决裂?”沈良笑了,“这位记者朋友,你理解错了。华夏重工从来没有要与任何人决裂的想法。我们要的只是平等和尊重。”
“但是您昨天的话听起来很有攻击性。”
“攻击性?”沈良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如果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叫做攻击性,那我承认我很有攻击性。”
一个外国记者站起来,用不太标准的中文问道:“沈先生,您觉得中国企业现在已经可以不需要西方的技术了吗?”
沈良看着他,缓缓说道:“这位朋友,我想纠正你一个观念。不是我们不需要西方的技术,而是技术本来就没有国界。真正的技术交流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不是一方永远高高在上,另一方永远低声下气。”
“但是您必须承认,在很多领域,西方的技术确实更先进。”
“我承认。”沈良点头,“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永远仰人鼻息。中国人的智慧不比任何人差,给我们时间,给我们机会,我们一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那您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沈良站起身,眼神坚定:“十年!给我十年时间,我要让华夏重工的产品响彻全世界!”
记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沈总,这是不是有点太自信了?”国内的一个记者问道。
“自信?”沈良笑了,“朋友,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会相信我们?”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记者们走后,小李走进来:“沈总,您刚才说的十年,是认真的吗?”
沈良望着窗外,夕阳西下,远山如黛。
“小李,你知道什么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不太明白。”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沈良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那我们…”
“我们只能成功!”沈良的声音铿锵有力,“因为我们身后站着的是十亿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