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传达民抚慰,主席教导永相随。
阶级不忘人民屹,备战持之赤县魁。
政治斗争需鼓励,生活生产惕君归。
一参二改勤劳顾,三线春风欲伴飞。
张东强的撤职风波并未对液化气站的建设造成实质性影响。
王国庆与庞丙江每日雷打不动地前往工地巡查,密切关注着工程进展。
这座液化气站占地面积近三亩,规划建设了五个库房,还配备了五个五吨罐以及一个充装罐工作间。
在建设过程中,康永新带领着十六名焊工,凭借着三线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韧精神,成功攻克了吊装难题、变形困扰以及内应力消除等技术难关,最终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液化气站的设计工作由三厂技术人员主导,前期并未与市煤气供应社进行任何沟通协调,这一疏忽引发了供应社领导的强烈不满。
当验收环节到来时,由供应社人员为主组成的验收组对项目展开了全面审查,并列出了一长串整改问题清单。
纪广才为人老实,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问题,心中焦急万分,赶忙找到徐志海商议对策。
徐志海仔细查看后,分析道:“这些问题不一定都是实际存在的,很可能是人家觉得咱们前期没打招呼,心里有意见,故意挑理呢。”
无奈之下,为了推动项目验收进程,锦东厂不得不采取送礼、宴请等方式来缓和关系。
经过一番周旋,验收组组长最终撤回了大部分整改清单,仅保留了一条关键的整改通知书。
通知书上明确指出:根据相关规定,高压罐焊接单位必须配备两名持有高压焊工证的专业焊工方可进行生产作业。
经核查,锦东厂焊接人员中仅有任家义一人持有高压焊工证,且该证书还是其原单位颁发的,并不符合规定要求,因此认定锦东厂加工的液化罐不合格,要求立即拆除,并到市指定单位采购充气罐。
这一规定让纪广才陷入了两难境地,因为整个厂里确实只有任家义这一名具备相关资质的焊工。
就在纪广才一筹莫展之际,第三天,三厂供应的燃气送达。
面对能否接收充气的抉择,纪广才不敢擅自做主,急忙向孔兆庆请示。
孔兆庆了解情况后,脾气火爆地说道:“他妈的,就他们说不行就不行?别管他们,干!”
在孔兆庆的果断支持下,液化气站开始进行充罐作业,从大罐到小罐依次充装,最终保障了职工的正常用气需求。
在液化气阀的试制阶段,初期采用棒材进行加工,这种方式成本极高,费用支出巨大。
为了降低成本,在王绍一的带领下,铸造车间积极探索,尝试浇铸液化气阀的铝手柄。
随后,三厂又提供了喷嘴、通气管道等图纸,铸造车间多次尝试浇铸,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整体成果并不理想。
王绍一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在车间会议上,他严肃地批评大家:“咱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远远不够,和铆焊车间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大家去看看宣传板,听听广播里人家的先进事迹,不对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我们还有多少不足!”
会议结束后,裴同国偷偷找到王绍一,疑惑地说:“主任,广播里说的那些事是真的吗?我去实地看了看,感觉没啥特别大的变化啊。”
王绍一回应道:“我也担心老张那边有意见,当初他来的时候我去他办公室看了看,之后还真没再去过。”
裴同国提议:“这样,我去看看老张在不在。”
没过多久,裴同国回来报告说:“老张不在,我问了下,他去厂里汇报工作了。走,咱们过去瞧瞧。”
两人到现场查看后,王绍一无奈地说:“真是整不明白。”
裴同国笑着说:“这有啥不明白的,今晚弄两个好菜,再整上两三斤酒,把康永新找来,好好聊一聊,不就清楚了。”
王绍一笑着调侃:“行,我看老哥你就是馋酒喝了吧。”
当晚,三人在办公室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酒过三巡,康永新有些微醺,吐露实情:“张主任的工作方法就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写得好,写得好不如宣传得好。”
裴同国不屑地说:“政工干部就爱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王绍一追问:“老弟,那广播里说的你们车间那些先进事迹到底咋回事?”
康永新接着说:“哥,咱们都是大老粗,不会玩虚的,但你可别小瞧这些宣传手段,有时候,虚的还真比实的管用。张主任特别重视宣传工作,每天都积极投稿,挖掘车间的优点。这样一来,厂里各个单位都觉得我们车间干得好,开会的时候总是表扬我们。”
裴同国又问:“光说好,那到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啊?”
康永新坦言:“有是有,不过就是把一分实事夸大成十分来说呗。”
王绍一提出质疑:“全靠这些虚的,没有真本事,能长久吗?”
当铸造车间的工件交付到工具车间后,房大元对此高度重视。
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他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班组——液化气备件组,并从各个班组抽调人员和设备。
一时间,工具车间内设备搬运工作热火朝天,磨床、铣床、钻床等设备被集中安置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展开攻坚。
通过铣、磨等多道工序的精细加工,工具车间最终交付了合格的产品,让三厂的工作人员十分满意。
十月份,厂里下发文件,对部分干部进行了调整。
此次调整不仅提拔了几名副主任和副科长,还正式成立了焊管车间。
王忠兴被任命为焊管车间主任兼指导员,同时免去其在热力车间的职务;刘海洋则担任焊管车间副主任。
新成立的焊管车间下设管理组、技术组、成型组、过跨组、平头组、焊工组、水压组、酸洗组、包装组、运输组以及机修班等多个班组,架构完善。
车间共有59名正式职工,这些人员大多从其他各个车间调配而来,真正熟悉焊管生产操作的人少之又少。
作为副主任,刘海洋承担起了教员的重要职责,他需要逐个班组进行培训,挨个机台进行现场指导。
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职工队伍——59名职工中,仅有一名高中生进入了技术组,初中毕业生有23人,其余大部分都是小学文化程度,刘海洋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手把手教学,部分职工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了。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四点,刘海洋结束工作回家。
在房山头,他看到哥哥正和邻居聊天,便走了过去。
随后,哥哥带着他进了屋,嫂子也在屋内,妻子兰红霞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在吃饭喝酒时,刘海洋向家人倾诉起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实在没办法,大家都不懂,只能一个一个地教,太难了。”
嫂子建议道:“一起教不行吗?这样效率高一些。”
刘海洋无奈地解释:“咱们车间的职工文化水平太低,正式职工59人,就一个高中生,初中毕业的都没几个,大部分是小学文化。手把手教他们都学不会,上大课根本行不通。”
刘海福听后,喝了一口酒,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车间面临的困难可不止眼前这些,等正式投入生产后,会发现更多难题,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不过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以后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要说困难,哪个单位没有?要是没有困难,还要干部干什么?我今天特意来找你,就是想告诉你,困难并不可怕,对待困难,一要相信党,二要相信群众。你要从心底真正认识到广大职工的革命性和积极性,千万不能在外面,尤其是在职工面前,表现出对他们文化水平的轻视。我听说,你说过一名女职工笨,人家还骂你‘臭老九’,有这回事吧?”
刘海洋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有,确实有这事。”
刘海福严肃地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上纲上线,这就是看不起劳动人民,问题可就严重了,你必须好好道歉。”
“我已经向同志们道歉了。”
“你虽然道歉了,但我感觉你心里还是没真正改变想法,还是有些看不起群众,这是很危险的。对待工作一定要有耐心,讲究方法……”
晚上,兰红霞也和刘海洋谈心,她说道:“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完美是对的。但现在你是领导,不能再用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做事。对待职工,要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为他们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行。”
刘海洋觉得兰红霞说得很有道理,内心也接受了这些观点。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忘记这些道理。
在焊管生产过程中,管线经过多次调整,终于通过验收。
随后,部里调入三千吨卷板,车间开始正式生产102管。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飞锯在运行过程中总是出现延滞现象,导致生产出来的管材端口不平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海洋迅速组织机修班开展革新攻关。
从机加车间调来的机修班副班长孟庆闯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在他的努力下,飞锯延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刘海洋对孟庆闯的能力十分欣赏,也更加坚定了带领车间攻克更多技术难关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