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日光正缓缓西斜,透过老槐树浓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细碎的光影,落在林小婉躺着的竹榻上。林小婉刚喝完苏瑶递来的一杯温茶,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初愈的慵懒,她顺从地调整姿势,将手臂自然搭在榻沿,手腕处露出一截白皙的皮肤,恰好对着众人的方向。苏瑶站在竹榻旁,身上那件素色布衫被微风轻轻吹动,她先伸手替林小婉掖了掖搭在肩头的薄毯,指尖掠过布料时动作轻柔,仿佛对待易碎的瓷娃娃一般。
等林小婉彻底躺安稳,苏瑶才转过身,面向围坐在石凳上的弟子们。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个人的脸庞,从捧着木简认真等候的阿文,到指尖捏着炭笔、眼神急切的阿芷,最后落在站在角落、身姿挺拔的阿青身上,嘴角微微扬起一丝温和的弧度。“大家都知道,小儿和成人不同。” 她开口时,声音依旧如春日溪水般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力量,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庭院瞬间安静下来,“他们的脏腑还没有发育成熟,就像刚从土里冒出来的幼苗,茎秆纤细,叶片娇嫩,稍经风雨就可能弯折受损。”
为了让弟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苏瑶抬手轻轻拂过竹榻旁那盆正开得旺盛的雏菊,指尖在一片新抽的嫩叶上停留片刻:“就像这新叶,看着鲜活,实则脆弱得很。小儿的身体也是如此,用药时若是剂量稍有偏差,或是药性过于猛烈,就可能对脏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她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回林小婉的手腕上,缓缓伸出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搭在林小婉的腕间,指尖与皮肤接触时力度轻柔得几乎看不见,仿佛只是在模拟为孩童诊脉的场景。
“所以在很多时候,推拿就成了治疗小儿常见病的首选手段。” 苏瑶的指尖随着话语轻轻移动,在林小婉腕间的寸、关、尺三处依次轻点,“尤其是针对感冒、腹泻、积食这些常见病症,推拿不仅效果显着,还能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对孩子的身体更友好。” 她一边说,一边抬起头,看向弟子们:“就拿小儿感冒来说,若是风寒感冒,孩子会出现恶寒、流清涕、无汗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推拿攒竹穴、坎宫穴,再配合推三关、揉外劳宫,通过疏通经络、温阳散寒,帮助孩子驱散寒气;若是风热感冒,孩子会有发热重、流黄涕、咽喉肿痛的表现,那就要改用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大椎这些手法,达到清热解表的效果。”
坐在前排的阿文立刻低下头,手中的炭笔在木简上飞快地滑动,发出 “沙沙” 的声响,生怕错过一个字。他的眉头微微皱着,偶尔停下笔,抬头望向苏瑶的动作,在心里默默记诵着穴位的位置和对应的手法。阿芷则是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小声提问:“师父,那推拿的力度该如何把握呢?小儿的皮肤那么嫩,万一用力过大伤了他们可怎么办?”
苏瑶闻言,收回搭在林小婉腕间的手,走到阿芷身边,拿起她的手,轻轻放在自己的手臂上:“推拿小儿时,力度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就像这样,” 她握着阿芷的手,在自己的小臂上缓缓移动,“用指腹着力,动作要轻柔缓和,速度要均匀,让孩子感觉舒适,而不是疼痛。你们可以想象自己在抚摸一片羽毛,既要有接触,又不能让羽毛受损。” 说着,她松开手,让阿芷自己尝试,同时在一旁耐心指导:“对,就是这样,指尖再放松一些,不要用蛮力,要靠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移动。”
阿青站在角落,没有本子记录,就将苏瑶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一句地刻在心里。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苏瑶的动作,从搭脉的姿势,到讲解穴位时的手势,再到指导阿芷时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特意将身边石凳上的竹枕摆正,腾出双手,手指微微弯曲,模仿着苏瑶推拿的姿势,在空中一遍遍地练习着推、揉、按、捏的动作。偶尔有不懂的地方,他会悄悄走到阿文身边,借着阿文的木简快速浏览记录的内容,遇到晦涩的术语,便在心里默默记下,准备课后再向师父请教。
林小婉躺在竹榻上,听着苏瑶的讲解,感受着庭院里宁静而专注的氛围,原本有些疲惫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她侧过头,看着弟子们认真的模样,有的低头记录,有的皱眉思考,有的模仿动作,嘴角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苏瑶讲解完感冒的推拿手法,又继续说道:“再说说小儿腹泻。小儿脾胃虚弱,若是饮食不当,或是腹部受凉,很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推拿脾经、胃经,揉中脘、天枢穴,再配合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通过健脾和胃、温中止泻,帮助孩子恢复肠胃功能。但要注意,若是湿热型腹泻,孩子的大便黄臭、肛门灼热,就要减少温阳的手法,增加清利湿热的操作,比如清大肠、清小肠。” 她一边说,一边走到竹枕旁,伸出手在竹枕上模拟推拿的动作,手指在 “腹部” 位置轻轻画圈,演示揉中脘穴的手法,“中脘穴在肚脐上四寸,也就是孩子四指并拢的宽度,揉的时候要顺时针方向,力度要适中,每次揉三分钟左右,能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弟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阿文停下笔,目光紧紧盯着苏瑶的手指,在心里估算着穴位的位置;阿芷则是一边记录,一边在自己的腹部比划着,感受着穴位的大概方位;阿青更是直接走到竹枕旁,学着苏瑶的样子,在竹枕上练习揉中脘穴的动作,手指的力度和速度都尽量向苏瑶靠拢,偶尔抬头看看苏瑶的动作,及时调整自己的手法。
苏瑶注意到弟子们的认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推拿小儿,不仅要掌握手法和穴位,更要懂得观察孩子的反应。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对推拿的耐受度也不一样,在推拿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表情,若是孩子出现哭闹、抗拒的情况,就要暂停推拿,检查是不是力度过大,或是手法不当。”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孩子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耐心,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小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推拿的效果,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苏瑶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弟子们都低着头,若有所思,有的在心里回味着苏瑶的话,有的则在调整自己的推拿动作。阿青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向苏瑶,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坚定。他知道,想要学好小儿推拿,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一颗关爱孩子的心,而这正是他努力的方向。
苏瑶看着弟子们的模样,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自己的话,于是继续讲解:“小儿积食也是常见的病症,多是因为孩子暴饮暴食,或是食用了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这时我们可以推拿板门穴、四横纹,揉足三里、捏脊,通过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帮助孩子消化食物。捏脊的时候,要从尾椎骨开始,沿着脊柱两侧向上捏,一直捏到大椎穴,每次捏三到五遍,能起到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的作用。” 她一边说,一边走到阿青身边,拿起他的手,放在竹枕的 “脊柱” 位置,指导他练习捏脊的手法:“手指要弯曲,捏住‘皮肤’,轻轻向上提,动作要连贯,不要中断。你试试,感受一下力度。”
阿青按照苏瑶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在竹枕上练习着,手指偶尔会因为紧张而有些僵硬,苏瑶就在一旁耐心地纠正:“放松一些,手腕不要太用力,让手指自然弯曲,这样捏的时候才会连贯。” 在苏瑶的指导下,阿青的动作渐渐变得熟练起来,脸上也露出了些许自信的笑容。
时间一点点过去,夕阳渐渐沉到了院墙之外,庭院里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苏瑶看着弟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小儿推拿的传承,就寄托在这些年轻弟子的身上,只要他们能用心学习,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项技艺就一定能发扬光大,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病痛的困扰。
林小婉从竹榻上坐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浑身舒畅了许多。她走到苏瑶身边,轻声说道:“师父,听您讲解小儿推拿,真是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推拿只是简单的按摩,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