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推拿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想要学好,不仅要记住手法和穴位,还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手法。” 她转过身,看向弟子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课后你们要多练习,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记住,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的健康。”
弟子们行礼的声音刚落,苏瑶便温和地摆了摆手,目光扫过每个人脸上带着求知欲的神情,语气依旧轻柔却满含期许:“不必多礼,今日的课才刚入正题。推拿之术,贵在实操,接下来我们就从最基础也最常用的‘开天门’学起。”
她话音未落,阿青便下意识地将手中的竹枕抱得更紧了些,指腹在竹枕表面轻轻摩挲,仿佛能从这冰凉的竹制纹理中,提前感知到推拿手法的力道与韵律。阿文则迅速从布包里取出新的木简,炭笔早已握在手中,笔尖悬在木简上方,只待苏瑶开口讲解,便要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阿芷也往前凑了凑,目光紧紧锁定苏瑶的双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动作。
林小婉重新在竹榻上躺好,微微闭上双眼,放松身心,准备配合苏瑶的教学。庭院里的老槐树依旧在风中摇曳,“沙沙” 声与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交织在一起,为这专注的教学时光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惬意。
苏瑶缓缓走到竹榻旁,停下脚步。她先是伸出双手,将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上,让弟子们能清晰地看到她的手部状态 —— 手指修长而灵活,指节分明却不显突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边缘光滑圆润,没有一丝毛刺,透着一股医者特有的干净利落。“推拿时,手部的状态至关重要。” 苏瑶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弟子耳中,“指甲若过长,容易划伤小儿娇嫩的皮肤;若藏有污垢,又可能引发感染。所以,每次推拿前,务必将双手洗净,指甲修剪整齐,这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推拿之术的尊重。”
说完,她将双手轻轻合在一起,掌心相对,开始快速地搓动起来。只见她的手腕灵活转动,带动手掌与手指相互摩擦,从掌心到指腹,再到指尖,每一处都没有遗漏。随着搓动的节奏加快,她的指尖渐渐泛起淡淡的红晕,一股细微的暖意也从她的手部散发出来。“推拿时,双手需保持温热。” 苏瑶一边搓手,一边解释道,“小儿体质偏寒,若用冰凉的手直接接触他们的皮肤,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推拿效果,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推拿前搓手暖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片刻后,苏瑶停下搓手的动作,将双手轻轻分开,对着弟子们展示了一下:“此时掌心与指腹已有温热感,便可以开始操作了。” 她缓缓俯身,双手靠近林小婉的头部,动作轻柔得如同怕惊扰了沉睡的蝴蝶。林小婉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温和的暖意渐渐靠近,让她原本有些紧绷的神经更加放松。
“首先要学的是‘开天门’。” 苏瑶的声音放得更低了些,仿佛在诉说什么珍贵的秘密,“这个手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病症,有着疏风解表、开窍醒脑的功效。” 她一边说,一边用双手的拇指指腹,轻轻按在了林小婉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上。
弟子们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苏瑶的动作。阿文的炭笔在木简上快速滑动,“开天门:印堂穴起,推至前发际,疏风解表、开窍醒脑” 的字样很快便出现在木简上,他还特意在旁边画了一个简单的头部轮廓,标注出印堂穴与前发际的位置。阿芷则微微皱着眉头,在心里默默琢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要轻到什么程度呢?会不会不小心按疼患者?”
苏瑶似乎察觉到了弟子们的疑惑,她保持着按压的姿势,抬头看向众人:“按压印堂穴时,力度要‘轻如鸿毛,重似点水’。” 为了让弟子们更好地理解,她伸出另一只手,示意阿青过来。阿青立刻抱着竹枕上前,眼神中满是期待。苏瑶拿起阿青的手,将他的拇指指腹放在自己的印堂穴位置,轻声指导:“你感受一下,这样的力度,既要有轻微的压迫感,又不会让人觉得疼痛,这就是‘开天门’起始按压的合适力度。”
阿青认真地感受着指尖传来的触感,跟着苏瑶的指引调整力度,直到苏瑶点头认可,他才松开手,回到原位,迫不及待地在竹枕上模仿起来 —— 先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竹枕 “头部” 对应的 “印堂穴” 位置,反复调整力度,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轻如鸿毛,重似点水……”
苏瑶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林小婉的头部,继续讲解:“这个手法的操作很简单,就是从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开始,慢慢向上推,一直推到前发际的位置。” 话音刚落,她的拇指指腹便开始缓缓移动。只见她的拇指保持着稳定的力度,沿着林小婉的额头正中线,一步一步向上推进,速度均匀而缓慢,没有丝毫急促之感,仿佛在精心描绘一条无形的线条。
在推动的过程中,苏瑶的手腕微微下沉,带动拇指指腹自然发力,每推进一小段距离,都会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停顿,仿佛在感受皮肤下经络的反应。林小婉闭着眼睛,能清晰地感受到拇指指腹带来的温热与轻柔,那股力道恰到好处,既不会觉得痒,也不会有任何不适,反而让人感到一阵舒缓,原本有些发胀的额头,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推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拇指指腹与皮肤的紧密接触,不能离开皮肤,也不能来回摩擦。” 苏瑶一边操作,一边继续讲解细节,“速度要控制在每分钟三十到五十次左右,太快容易让患者感到不适,太慢则会影响功效的发挥。而且,推动的路线必须是直线,要沿着额头正中线,不能偏移,否则就无法准确疏通经络。”
阿文在木简上快速补充着:“操作要点:拇指指腹不离皮,直线上推,速度 30-50 次 \/ 分,忌偏移、摩擦。” 写完后,他抬头看向苏瑶的动作,对照着记录的要点,在心里默默核对,生怕有遗漏。阿芷则学着苏瑶的样子,伸出自己的拇指,在空中模拟着向上推动的动作,一边推一边数着次数:“一、二、三……”,努力找到合适的节奏。
苏瑶推到前发际位置后,并没有立刻停下,而是用拇指指腹在发际处轻轻按揉了三下,才缓缓收回双手。“推到前发际后,按揉三下,这是‘开天门’的收尾动作,能起到巩固效果的作用。” 她解释道,然后再次将拇指指腹放在林小婉的印堂穴上,重复起刚才的动作,“这个手法一般需要操作三百到五百次,具体次数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以及病情来调整。年龄越小、体质越弱的孩子,次数可以适当减少;病情较重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增加次数,但最多不宜超过五百次,以免过度刺激。”
这一次,弟子们看得更加仔细了。阿青抱着竹枕,一边看着苏瑶的动作,一边在竹枕上同步练习 —— 先按压 “印堂穴”,再缓缓向上推到 “前发际”,最后按揉三下,一套动作下来,虽然还有些生涩,但已经有了几分模样。他时不时停下来,观察苏瑶的手腕动作,调整自己的发力方式,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认真。
苏瑶连续操作了几十次后,停下动作,看向弟子们:“谁愿意来尝试一下?” 话音刚落,阿芷便立刻举起了手,眼神中满是渴望:“师父,我想试试!” 苏瑶点了点头,示意她过来。
阿芷走到竹榻旁,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紧张。她先是按照苏瑶教的方法,双手合十快速搓动,直到指尖发热,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拇指指腹放在林小婉的印堂穴上。可刚一按压,她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 要么力度太轻,几乎感受不到;要么力度太重,让林小婉微微蹙了蹙眉。
苏瑶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放松手腕,不要用手指的力量去按压,要用手腕带动拇指发力。你想象一下,拇指指腹就像一片羽毛,轻轻落在皮肤上,然后顺着皮肤自然向上滑动。” 她一边说,一边伸出手,轻轻握住阿芷的手腕,帮助她调整姿势和力度。
在苏瑶的指导下,阿芷渐渐找到了感觉。她的拇指指腹开始沿着林小婉的额头正中线缓缓向上推动,力度变得均匀而轻柔,速度也渐渐稳定下来。虽然动作还没有苏瑶那么娴熟,但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林小婉也放松了眉头,脸上露出了舒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