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和阿青都认真地听着,微微点头,将苏瑶的话记在心里。阿文还下意识地拿起放在一旁的木简,准备记录下这些重要的提醒。苏瑶看在眼里,继续说道:“只有把这些基础手法练扎实了,让肌肉形成本能的记忆,在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手法时,才能得心应手。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越牢固,房子才能建得越高越稳。推拿之术也是如此,基础越是扎实,后续的学习之路才能走得越顺畅。”
她走到阿文身边,看着他木简上记录的内容,指着其中 “借手腕之力,忌用指力” 这一条,说道:“你记得很详细,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文字转化为实际的动作。刚才我看你练习时,在推动到前发际附近,手腕的转动还是有些僵硬,这说明你对‘借手腕之力’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说着,苏瑶伸出手,轻轻握住阿文的手腕,带动着他的手在竹枕上演示,“你感受一下,手腕要像流水一样灵活,随着动作自然转动,让力量从手腕传递到拇指,而不是单纯依靠手指的力量去硬推。”
阿文顺着苏瑶的力道,感受着手腕转动时的节奏与力度,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师傅,我明白了!之前我总是不自觉地用手指去发力,忽略了手腕的带动作用,所以动作才会僵硬。” 他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苏瑶笑着点了点头,又走到阿青身边,说道:“阿青,你这几次练习的进步很明显,收尾按揉的力度控制得比之前好了很多。但还有一个小细节需要注意,在从印堂穴向上推动的过程中,拇指指腹要始终紧贴着‘穴位’,不能有丝毫偏移,这样才能保证力道准确作用在对应的位置。”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竹枕上指出正确的路径,“你刚才有两次推动时,拇指稍微向外偏了一点,虽然偏差不大,但对于精准的推拿来说,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阿青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的练习,确实如苏瑶所说,有些时候因为过于专注于力度,忽略了拇指的位置。她连忙说道:“谢谢师傅提醒,我下次练习时一定会更加注意这个细节,确保拇指不会偏移。”
苏瑶欣慰地笑了笑,然后对两人说道:“课后,你们要多找机会练习,不要局限于在医馆里。可以互相之间模拟操作,一个人扮演患儿,另一个人进行推拿,这样既能练习手法,也能更好地感受不同身体状态下手法的调整。” 她顿了顿,看向阿青,“也可以像阿青一样,用竹枕来练习,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不过要注意,用竹枕练习时,要在心里模拟小儿的身体状况,想象着竹枕就是孩子的头部,这样练习才能更有针对性。”
“另外,你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来问我。不要积攒疑问,疑问越多,后续学习就越容易出现障碍。” 苏瑶补充道,“而且,你们两人也要多交流,互相指出对方练习中的不足,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时候,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或许能发现自己忽略的细节,共同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夕阳的余晖将苏瑶的身影拉得很长,映照在庭院的地面上,与阿文和阿青的身影交织在一起。阿文握紧了手中的木简,眼神坚定地说道:“师傅,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多加练习,把‘开天门’的手法掌握熟练,不辜负您的教导。” 阿青也跟着点头,语气同样坚定:“是啊师傅,我们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争取早日把基础打扎实。”
苏瑶看着两人充满斗志的模样,脸上的笑容更加欣慰。她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道:“好,师傅相信你们。天色不早了,今天的练习就到这里吧,回去后也要记得抽时间练习。”
阿文和阿青应了声 “好”,那清脆的应答声在庭院中落下,余韵还未散尽,便被老槐树轻柔的 “沙沙” 声包裹。夕阳的余晖此时已铺满整个庭院,将地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连带着庭院里的石桌、石凳,都蒙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老槐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的影子也随之晃动,像是在为这宁静的时刻伴舞。
阿文站在石桌旁,目光落在桌面上那卷记录满知识点的木简上。木简是由上好的楠木制成,表面经过精心打磨,触感光滑温润。他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将木简从石桌上拿起,生怕不小心损坏了上面的字迹。木简上用炭笔书写的推拿技巧,一笔一划都格外清晰,“借手腕之力,忌用指力,模拟羽毛滑动感”“速度需均匀,保持平稳连贯” 等字样,仿佛在诉说着今日学习的点点滴滴。
阿文轻轻将木简卷起来,动作缓慢而轻柔,每转动一下,都要仔细确认木简之间没有相互摩擦,避免炭痕被蹭掉。卷到最后,他从随身布囊里取出一根细麻绳,将麻绳的一端固定在木简的一端,然后一圈圈地缠绕上去,缠绕的力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过松导致木简散开,也不会过紧损坏木简。捆扎好后,他又轻轻拉了拉麻绳,确认牢固后,才将木简放进随身的布囊里。布囊内部铺着一层柔软的棉布,能很好地保护木简,阿文还特意调整了木简在布囊里的位置,确保它不会在行走过程中晃动。对他而言,这木简上的每一笔炭痕,都是他日后钻研推拿之术的珍贵依据,容不得半点马虎,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不远处的阿芷,正专注地收拾着自己的文具。她的布包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蓝色的布料上绣着几朵淡雅的兰花,显得格外精致。阿芷先将炭笔从石桌上拿起,炭笔是用优质的木炭制成,笔身光滑,笔尖锋利,书写起来十分流畅。她仔细检查了一下笔尖,确认没有损坏后,才将炭笔插进布包内侧的笔袋里。笔袋是专门缝制的,大小刚好能容纳炭笔,还能防止炭笔在布包里滚动。
接着,阿芷拿起放在一旁的本子。本子是用竹纸装订而成,纸张轻薄却坚韧,上面记录着她今日学习 “开天门” 手法的心得体会,还有苏瑶师傅强调的重点内容。她将本子轻轻抚平,用手指仔细捋过每一页纸,避免纸张出现褶皱。然后,她按照页码顺序,将本子仔细叠好,叠的时候格外注意对齐边角,力求整齐。叠好后,她将本子放进布包的内侧夹层里,这个夹层能很好地保护本子,防止被其他物品压坏。做完这一切,阿芷嘴角还带着几分满足的笑意,那笑意从眼底蔓延开来,显然是为今日收获的满满知识而欣喜,眼神中满是对未来学习推拿之术的期待。
另一边的阿青,依旧抱着那只陪伴她许久的竹枕。竹枕是用老竹制成,表面经过长期的摩挲,已经变得光滑发亮,还带着淡淡的竹香。竹枕的形状模拟着人体头部的轮廓,十分适合用来练习推拿手法。阿青的指腹在竹枕表面反复摩挲着,动作轻柔而专注,模拟着 “开天门” 时从印堂推至前发际的轨迹。她的指尖沿着竹枕的纹路移动,每一次滑动,都在回忆着苏瑶手法中的细微转折 —— 手腕如何灵活转动,拇指如何控制力度,推动到哪个位置需要稍微放慢速度。
偶尔,阿青的指尖会停顿下来,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回想某个细节。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苏瑶演示手法时的场景,苏瑶师傅手腕轻转,拇指轻柔推动的画面清晰可见。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睛,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指尖再次在竹枕上滑动起来,这一次的动作更加娴熟,力度和节奏也把握得更加精准。此刻的她,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与手中的竹枕,外界的一切都无法打扰到她。
苏瑶站在医馆门口,静静地看着弟子们收拾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她看着阿文小心翼翼呵护木简的模样,看着阿芷满足整理文具的神情,看着阿青专注摩挲竹枕的姿态,心中满是感慨。这些弟子们对推拿之术的热爱与认真,正是这门古老技艺能够传承下去的希望。
老槐树的 “沙沙” 声依旧在庭院中回荡,与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温馨的田园小曲。阿文收拾好布囊后,走到阿芷身边,轻声问道:“阿芷,你今天记录的心得能借我看看吗?我想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重点。” 阿芷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互相交流,才能进步更快。”
阿青也在此时放下竹枕,走到两人身边,说道:“我刚才又在竹枕上练习了几遍,感觉对收尾按揉的力度又有了新的体会,等会儿我们可以互相模拟操作一下,让对方帮忙指出问题。” 阿文和阿芷纷纷表示赞同,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今日的学习内容,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推拿之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