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电视台的相关报道当中也是发生了很多事情。
也就在这些消息流通之前,某早间新闻那位评论员却在带着批判的口吻,批判着星辰集团。
“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刚过去,全球科技公司都在收缩,一个卖奶茶起家、靠一台音箱爆红的企业,怎么可能估值400亿美金?”
“所以我认为这可能是一场泡沫,新城科技的核心技术还是太过单薄,我认为要想维持这种估值还需要持续的发力,至少如今是担不起的!”
这位教授才刚说完,对面的女主持便立马回话:“这位教授所说的我并不认同,我认为星辰科技的估值远远不是400亿美金能打住的;
目前星辰科技掌握的人工智能安全算法,这些都是全球顶级的,星辰科技在国内的布局也非常的完备,例如大家熟知的网络管家,也就是每家网吧都会安装的那个;
根据我们的调研,但凡是安装了星辰安全管家,都不会再有病毒的烦恼;
一次便是小心的,预约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其中30万人是付个全款的,这都是一笔又一笔的大订单,另外国际版本新城集团已经做出了限制,后续的订价有待开放;
虽然价格还没出来,但我根据星辰集团的了解,这个价格恐怕会突出所有人的预料至少要高出一倍,这是我的预估;
当然我的预估也是有根据的,那就是心悦奶茶,相信大家都知道国内一杯星月奶茶最大杯需要99块;
但在国外这个价格就更加昂贵,他的三个规格分别是20美金,25美金,30美金!
按照今天的规律来算,30美金约等于240华币,其中至少差了1.4倍,从这里我感觉智能音箱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所以我认为这个市场非常庞大,至少市面上没有任何一家的人工智能能跟星辰科技的相比!”
主持人的一番调理分析,让对面的教授专家哑口无言,就算有心反驳,面对这些实打实的数据也是无言以对。
这期的采访,也将正式掀起砖家风潮……
而这些都是后话了,视角回到林墨这边,只是个明目,才刚刚赶到了怀柔火箭测试基地。
经过检查之后,他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了火箭发射台,还未走近,便看到他的那台发动机周边围满了工作人员。
“这就是星辰科技的发动机吧,这也太离谱了吧!”
“只能说星辰科技隐藏的太深吧,可能他背后也有自己的团队,否则不可能这么快!”
“也对,如果这台发动机真的有报告上的参数这么高,整个航天工业体系恐怕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就在这些人讨论的时候,林墨也被工作人员带了过来。
……
“嚯,这位就是林总吧,林总你们集团研发的发动机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哈工大的周教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台近两米高的火箭发动机。
银白色的外壳上布满了螺旋状的冷却管道,尾喷口的边缘泛着耐高温材料特有的暗金色,与他参与过的神舟系列发动机截然不同
——传统发动机的燃料泵是外置的,而这台的泵体竟与燃烧室融为一体,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缩过,紧凑得不可思议。
“这是……液氧甲烷发动机?”他蹲下身,手指几乎要触碰到发动机底部的铭牌,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铭牌上的“星辰一号”四个字旁,刻着一行极小的参数:推力75吨,推重比180,海平面比冲305秒。
“这星辰科技到底是怎么办到的?”那明教授一脸震撼的问道,可并没有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
旁边自然有人发出了疑问:“教授这台发动机很厉害吗?”
“不是厉害,是离谱!”周教授猛地站起身,眼镜都滑到了鼻尖,“神舟三号的发动机推重比才刚过70,这台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液氧甲烷燃料……国内还在实验室阶段,他们居然造出了实体机?”
他的声音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那些技术人员纷纷凑了过来过来,他们也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虽然在场的都是行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但对于火箭真正的认识,那还真的不如这位教授。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需要经过实际测算,或者说真实的发动之后才能验证真伪!”
“就是不知道这个ai口是什么意思!”
在这时,新城航天的工作人员立马上前解释道周教授这是我们为这台发动机做的ai接口也就是小星的接入口,经过小星的测算,这台发动机的推动比会更加的精准!”
“什么?你们还接触ai,难道说你们未来的发动机将全程由ai进行监控?”此时的周教授感觉自己的三观都被颠覆了,坐火箭这么多年,他还头一次听说这种办法。
周教授,这的确是真的,目前我们的小星已经在收集火箭相关的数据:“你看这燃料阀门的响应速度标识——0.01秒!这意味着它能实时调整推力,简直是为可回收火箭量身定做的!”
得到这个消息,围观的人群立马轰动了他们忽然发现原来星辰科技居然这么厉害,能够得到周教授的夸奖,甚至接入ai,这些都是电影中的。
可现在星辰科技却在逐步完成这一电影场景。
他们忽然明白,400亿美金的估值或许不是泡沫——当一家公司能同时玩转消费电子、连锁餐饮和航天发动机时,用传统的商业逻辑根本无法衡量它的价值。
周教授绕着发动机转了三圈,忽然注意到底座上的一行小字:“2002年7月10日,首次静态点火成功。”
“7月10日?”这不就是前几天吗?。
现在他激动的时候,忽然发现林墨正站在后面,他立马喊了一声:
“林先生!这台发动机的喷管冷却技术,用的是再生冷却还是烧蚀冷却?”
林墨闻声回头,笑着扬了扬下巴:“都不是。
我们用了3d多孔介质冷却,材料是自研的碳化硅陶瓷——周教授要是感兴趣,明天可以去实验室看测试数据。”
周教授愣在原地,半天没说出话。
打印多孔介质冷却?这是他去年在国际期刊上看到的前沿理论,连样品都没做出来,对方居然已经用在了实体机上。
旁边的王教授忽然叹了口气:“难怪这孩子敢提建私人发射场……他手里攥着的,根本不是商业项目,是能改变国家航天格局的钥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