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现在就去发动机旁边看看,对了他们的研发人员来了没有?我想跟他们聊一聊!”老人一边走,一边向着旁边的工作人员问道。
“这种工他们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来,不过我听消息说,这台发动机他们的创始人也参与了研发;
如果不出所料,他们的创始人应该快到了,您或许待会就有时间一起会面,到时候您再问吧!”
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老人的脚步更加快了,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跟这台发动机的研究人员畅聊了。
一行人才刚来到外面,就发现那台发动机已经被人给围住了。
“这这什么情况?”老人惊讶的问道。
见总工都来了,那些工作人员也不含糊,立马立正敬礼。
旁边的管理人员立刻拿起大喇叭核:有工作的赶紧回自己的岗位,没工作的也不要围着。
随着工作人员的这一吼,那些围着的工作人员纷纷散开了。
随着围在火箭发动机旁边的人都散开,老人这才得以来到火箭发动机旁边。
来到旁边,他立刻就发现了上面的铭牌所标注的数据:推力75吨,推重比180,海平面比冲305秒。
“这星辰集团这么有信心吗?直接就把这些数据标在铭牌之上?”老人明面上是反问,实际上心中对于这款发动机的期待更高了。
旁边的几位工作人员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周工这台发动机很厉害吗?”
“不是厉害,是离谱!”周总工猛地站起身,眼镜都滑到了鼻尖,“神舟三号的发动机推重比才刚过70,这台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液氧甲烷燃料……国内还在实验室阶段,他们居然造出了实体机?”
他的声音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那些技术人员,也不再离开,纷纷凑了过来过来,他们也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虽然在场的都是行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但对于火箭真正的认识,那还真的不如这位。
“我想说的是,研发这台发动机的人真是个天才,居然会想出这样的方法,并且还付诸了行动;对了,我刚刚看资料上面显示这台发动机可以接入人工智能小星,是真的吗?”
他一边询问一边找接口。
“林总,这位就是我们火箭发动机基地的周总工,他也是这里的负责人之一!”得到工作人员的提醒,林墨这才反应了过来连忙走得上去:
“周工你好,我是星辰集团的林默,这台发动机我也参与了设计,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尽情的问我!”
“哦,你就是星辰集团的创始人,果然跟传闻中的一样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啊,对了,你们这台发动机可以将各项数据储存起来并传输到你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当中,是真的吗?”
老人没有多少惊讶,只是一边看着火箭发动机,一边认真的询问。
“是的,周工这台发动机虽然今天只是测试,但我们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接口,为的就是将它的每项数据都记录在其中,这样方便我们后期对于发动机的升级和改造!
“您可以看这里,这个地方就是我们预留的接口,在测试的时候,会有一个模块插在这里,从而收集具体的数据;
从这个接口收集到的数据绝对精准,当然这些数据也会全面导入小星的数据库当中,从而为后续的升级迭代做准备。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需要经过实际测算,或者说真实的发动之后才能验证真伪。”
“那下午那待会儿我得好好看一看,这台发动机到底是不是如你们提交的数据那般,有着100多吨的推力!”
“周总工,我们星辰集团不会说假话,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给小星投喂了很多数据,甚至有些数据是花高价买来的,为的就是给小星提供一个更大的拓展空间;
经过我们内部的测试,目前我们的小星已经在收集火箭相关的数据:燃料阀门的响应速度标识——0.01秒!这意味着它能实时调整推力,收集这些数据就是为可回收火箭量身定做的!”
“哦,这么厉害,那待会儿一定得好好看一看,如果你所说的没差,那你们想要的私人发射基地这件事情我一定全力推动!”
作为总工。
他对于人才是非常看好的,特别是林墨这样的天赋型选手尽管从小并没有经过相关的训练,但他却经过自己的刻苦和天赋成功的弯道超车,这一点是他很佩服的。
得到这个消息,围观的人群立马轰动了。
他们忽然发现原来星辰科技居然这么厉害,能够得到周总工的夸奖,甚至接入ai,这些都是电影中的。
可现在星辰科技却在逐步完善这一电影场景。
他们忽然明白,400亿美金的估值或许不是泡沫——当一家公司能同时玩转消费电子、连锁餐饮和航天发动机时,用传统的商业逻辑根本无法衡量它的价值。
作为旁观者的林墨和周院士,则是相视一笑。
那边正在抚摸着火箭发动机的王教授回过神,看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这台火箭发动机,这位林同志也参与设计研发了?”
“我刚刚跟小林同志聊了聊,发现他的知识储备比一般的博士生高还要高,甚至不比我差!
且林同志也明确表示了这台发动机他的确参与了研发,如果周总工有什么想要问的,不妨直接问林同志!”
“林同志,很高兴认识你,贵公司的火箭方案简直令整个航天行业耳目一新,这里有个好消息;
贵公司提交的建设私人发射场,我们这边已经全票通过了,现在就差你自己选址了!”
“刚刚我也看了你提交的资料,我想问一下你们公司为什么选择可回收火箭这条道路?”
面对总攻的询问,林墨也不含糊,当即便笑着说道:
“周总工,不瞒您说,我之所以主张制造可回收的火箭,第1个目标就是为了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
其次我想在有生之年推动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火箭发射,那每一次的发射代价都非常昂贵,甚至根本不适合商业航天;
而商业航天最终的结果必须得压低成本,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可回收火箭能够做到,所以我们才开发了这个方向,当然在这之前这款发动机已经有科研人员研究了5年多,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成功,也是因为占了一些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