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兴州城,春寒料峭,连日的阴雨让整个城市都透着一股湿冷的霉味。就在这阴沉沉的天气里,一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兴州城的大街小巷——徐大志又住院了。
“听说了吗?徐总又发烧了!”
“这都第几回了?我看啊,准是城西开发区那档子事给闹的!”
“可不是嘛,五百亩地拖了这么久,换谁都得急出病来。”
而此时,躺在兴州医院病床上的徐大志,正有气无力地量着体温。护士刚把体温计取走,他就听见病房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紧接着门被推开了。
“大志啊,你怎么又进医院了?”袁长春副书记人还没到跟前,洪亮的声音就先传了进来。
徐大志挣扎着要坐起来,被袁长春按住了:“躺着躺着,都病成这样了还讲究这些虚礼。”
袁长春在床边坐下,目光在徐大志苍白的脸上扫了一圈,眉头越皱越紧:“我听说是为了城西开发区那五百亩地,喝了酒才病的?”
徐大志虚弱地笑了笑:“没办法啊袁书记,开发区那边进展缓慢,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应酬。”
袁长春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拍了拍徐大志的手背:“你好好养病,这事我来处理。”
从医院出来,袁长春坐进车里,对司机说了句“回市委”,便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可他那紧握的拳头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这么好的投资项目,竟然有人敢暗中使绊子?这不是明摆着要捞油水吗?
一到办公室,袁长春立刻抄起电话拨通了城西区区长王生贵的号码。
“王生贵吗?我是袁长春。”他的声音冷得像块冰,“你们区领导都在干什么?小麦集团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一直拖着不办?是不是有人想从中捞好处?”
电话那头的王生贵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声喊冤:“袁书记,您这可冤枉我们了!我们支持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为难徐总呢?我这就严查开发区刘雄伟,让他马上办理!”
袁长春冷哼一声:“一个星期内,把那五百亩地的手续办妥了。两个星期内,把两个电子厂的收购事宜也搞定。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在这件事上搞小动作,就别怪我不客气!”
放下电话,王生贵已经出了一身冷汗。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猛地抓起电话:“喂,陆书记吗?有个紧急情况要向您汇报……”
半小时后,开发区主任刘雄伟匆匆赶到区政府。他刚进王生贵办公室,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刘雄伟啊刘雄伟,你长本事了啊?连袁副书记亲自过问的项目都敢拖?你是不是觉得你这个主任当得太舒服了?”王生贵气得脸色发青,“我告诉你,一个星期内要是办不好小麦集团那五百亩地的手续,你就准备回家种地去吧!”
刘雄伟被骂得莫名其妙,心里直叫屈:这手续明明已经在走了,怎么就成了我故意拖延?可他哪敢顶嘴,只能连连点头:“王区长您放心,我马上办,马上办!”
从区长办公室出来,刘雄伟憋了一肚子火。这真是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恶心人!他刘雄伟在开发区勤勤恳恳干了这么多天,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冤枉气?
可他转念一想,连区委陆书记和王区长都这么紧张,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他不敢怠慢,回到开发区就召集各部门开会。
“都听好了,”刘雄伟板着脸扫视一圈,“小麦集团那五百亩地,一个星期内必须把所有手续办齐。谁要是拖后腿,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与此同时,王生贵又把区工办主任赵明叫到办公室。
“老赵啊,这件事你得亲自抓。”王生贵语重心长地说,“马上成立一个合资促进领导小组,你任组长。两个星期内,必须把两个电子厂和小麦集团的合资事宜搞定。一切手续从简从快,没有商量的余地!”
赵明推了推眼镜,小心翼翼地问:“王区长,之前不是说还要再落实细节问题吗?怎么突然这么着急?”
“研究什么研究?”王生贵一瞪眼,“这是袁副书记亲自督办的项目,谁再敢说研究,我就研究研究他的乌纱帽还合不合适戴!”
消息很快传回了医院。徐大志正靠在床头喝粥,秘书杨云南兴冲冲地跑进来:“徐董,好消息!开发区那边主动来电话,说咱们那五百亩地的手续这周就能办好!”
徐大志愣了一下,勺子差点掉进碗里:“这么快?前几天不还说至少要半个月吗?”
“听说袁副书记发了大火,王区长把刘主任骂得狗血淋头呢!”小杨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下可好了,咱们的电子产业园终于能开工了。”
徐大志放下粥碗,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自己这一场病,反倒成了推进项目的催化剂。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此刻的城西开发区办公室里,刘雄伟正对着手下发牢骚:“你们说说,我刘雄伟是那种故意刁难企业的人吗?这手续明明是按正常流程在走,怎么到头来成了我故意卡着不办?”
副主任老李给他倒了杯茶:“主任,您消消气。要我说啊,这事也怪咱们之前太按部就班了。现在既然领导都发话了,咱们抓紧办就是了。”
刘雄伟叹了口气:“你说得对。这样,你马上带人去小麦集团,现场办公,需要什么材料让他们尽快提供。我这边亲自去跑国土局和规划局,特事特办!”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城西区都动了起来。开发区的干部们往小麦集团跑得更勤了,各种手续的办理速度明显加快。连电子厂的那些老职工们都感觉到了变化——厂领导突然开始频繁开会,讨论的都是和小麦集团合资的事。
一周后,徐大志出院那天,刘雄伟亲自带着办好的土地手续来到医院。
“徐总,您看,所有手续都齐了。”刘雄伟笑得有些勉强,“之前要是有什么误会,还请您多包涵。”
徐大志接过那厚厚一叠文件,翻看了几页,果然所有公章都盖齐了。他握住刘雄伟的手:“刘主任,太感谢了!等我们电子产业园建成了,您可是头号功臣!”
刘雄伟脸上这才露出真诚的笑容:“徐总言重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送走刘雄伟,徐大志对秘书说:“小杨,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咱们就去开发区看看那块地。对了,顺便约一下两个电子厂的厂长,谈谈收购的具体事宜。”
“好的徐总。”小杨犹豫了一下,小声问,“您这才刚出院,要不要再休息两天?”
徐大志摆摆手:“没事,我这病啊,好得差不多了。再说了,现在这形势,咱们得趁热打铁才行。”
站在医院的走廊上,徐大志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盘算着电子产业园的规划。他想起当时跟袁副市长汇报这个项目时,袁副市长那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市里袁副书记的大力支持,接下来的路应该会好走很多。徐大志深吸一口气,感觉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
而此时,在城西区政府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工办主任赵明正在主持召开合资促进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与会的有两个电子厂的厂长、书记,还有区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同志们,”赵明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就一句话——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有什么困难现在提,我们现场解决。”
永明电子厂的刘厂长犹豫着举起了手:“赵主任,我们厂有些老职工对合资后的待遇有顾虑,这个工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时间?”赵明直接打断他,“两个星期,这是死命令。职工的思想工作做不通,就是你这位厂长的工作没做到位!”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一个信息——这次是不同以往的墨迹了。
散会后,两个电子厂的厂长边走边小声嘀咕:“看来这次是躲不过去了。”
“是啊,既然躲不过,那就好好配合吧。说不定真是件好事呢……”
春风拂过兴州城的街道,路旁的梧桐树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这个三月,注定要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